終于看到林黛玉初到榮國府了,。 說是“終于”,其實是不確切的,,畢竟她第三回就進京了,;但從主觀感受上,,相信有不少讀者與我一樣,最好是第一回就讓她與寶玉相會,。 事實上,,全書的靈動潤澤也正是從第三章開始的,前兩章主要還是鋪墊的意思,。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咱們就來簡單回顧一下林黛玉進榮國府的過程,,挑幾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聊一聊,。
對外祖母史太君的殷切相召,林黛玉起初是不愿意去的,,因為慈母新逝,,就只與父親相依為命,感情上依戀父親,;同時也考慮到母親死了,,自己又遠離身邊,父親可怎么辦,? 不過她父親力勸她去,。 林如海對黛玉說,自己已經(jīng)快奔五了,,不會再娶繼室,,而黛玉年幼多病,“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以后可怎么辦?不如赴京投靠外祖母,、舅家去,,倒正好可以減輕他的后顧之憂。 由此也可見,,林如海實在既是一個好父親,,又是一個好官,更是一個好人,。只可惜,,這樣的人卻沒有好結(jié)局。 可憐黛玉小小年紀,,與父母感情極深,,不忍遠離原是常情, 同時卻也頗識大體,依言忍痛含悲,,在賈雨村的護送下進京了,。 古代交通不便,加上南北路途遙遠,,林黛玉從來沒有去過外婆家,,這樣一比較 ,我們可比她幸運和幸福多了——在外婆家逍遙,,是多么珍貴的回憶?。?/span> 當然,,近些年來的孩子們也不太能常去外婆家了,,不是因為交通,而是因為教育“內(nèi)卷”,,假期都上這樣那樣的培訓班去了啊,。 總之,,林黛玉對外祖母家的認識都來自母親賈敏的講述,,一個中心意思是“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但如何不同,,黛玉終究沒有什么真切的感受,。 如今母親不在了,她再也聽不到母親對娘家的回憶了,,而要以自己的體驗去印證母親的話了,。 這種“不同”之感,黛玉已在榮國府派來接她的幾個三等仆婦身上感受到了:吃穿用度已是不凡,。這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恥笑了她去”,,從而更加細致地觀察到了榮國府的與眾不同之處,。 事實上,“找不同”幾乎成了林黛玉初進榮國府最在意的事情,。因為只有找到不同,,才能針對性應對。這可是事關(guān)第一印象的大事呢,。 怎樣好半天才到榮國府這里就不多說了,,總之我讀了無數(shù)次,也沒完全弄清楚黛玉見到外祖母前走了怎樣的路線;直接說相聚吧,。 黛玉從未見過外祖母史太君,,不過見到她“便知是她外祖母”,這憑的是對她的年齡(鬢發(fā)如銀)和核心地位的判斷(兩個人攙著),,同時或許也有一種血緣親情的天然吸引,。 當時的場景特別感人,黛玉正想拜見,,已經(jīng)被賈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她叫的是黛玉,,哭的是黛玉可憐,但同時又何嘗不是在叫她疼愛的女兒,,哭早逝的賈敏,? 看到這場面,聽到這叫聲和哭聲,,除了黛玉毫無疑問“哭個不住”,,“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 我們大可認為,,這其中不少并不是真的在哭,只是應景而已,;但我卻是樂意相信,,大多數(shù)人(這里都是女子)的眼淚是真實的,當年見過或者服侍過賈敏小姐的,,為她的早逝而哭,;沒有見過的,為賈母的兒女情深而哭,。 大哭了一場后,,免不了介紹見過府中的重要人物。邢夫人,、王夫人,、李紈、“三春”和王熙鳳等人,,大舅舅賈赦和二舅舅賈政則沒見著,。 等等,是不是漏了一個人,?對的,,賈寶玉,!絳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相逢,豈能遺漏,? 其實豈敢,,只不過正是因為太重要了,所以打算另文單獨介紹,。 在已見過的諸人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無疑是王熙鳳。 當時她遲到了,,雖然應該不是故意的,,但就幾個重要人物都早已在迎接遠客這個角度來看,終究是遲到了,,但王熙鳳一點也不低調(diào),,反而人未至笑語先聞:“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她遲到了,,生怕別人不知道她是迎接遠客諸人中的重要一員。 林黛玉對此的心理反應是“放誕無禮”,,應該也是她感受的外祖母家與別家很大的“不同”,。 她的打扮也與眾姐妹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特別是“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形象太鮮明了,。 而更“不同”的是,,悲傷的外祖母一見到她來就笑了,并在介紹她時說,,“她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 而王熙鳳一正式開口說話,,就讓黛玉覺得她的與眾不同實在是有道理的: “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 贊了黛玉,,捧了賈母,,抬了“三春”,又悼了賈敏……如此周全,! 與眾姐妹不同處,,還有她掌握的權(quán)力和權(quán)變(也就是她最重要的不同): 她告訴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又回稟王夫人,,在她吩咐給黛玉找料子做衣裳之前就已經(jīng)預備下了,,只等王夫人過目確認。 林黛玉應該從中初步感受到了王熙鳳在榮國府中舉足輕重,、近乎“生殺予奪”的地位,,以及爭強好勝、賣弄聰明的風格(料子未必已經(jīng)備好,,但不妨這樣說),。 當然不同之處是很多的,比如飯后吃茶,,在榮國府是先上茶漱口,,再盥手,然后再捧上吃的茶,。這并不合黛玉家中之式,,若不是黛玉細心觀察,一端上茶來就喝,,那非出洋相不可,。 當然,反過來,,在榮國府眾人的眼里,,黛玉其實也很是不同。 比如王熙鳳的感受,,一見之下贊美黛玉是她從未見過的標致人物,,有捧賈母的意思,,但基本上也是真實觀感; 再如去長房拜見尊長時,,邢夫人留飯,,黛玉說:“舅母愛恤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lǐng)賜去不恭,異日再領(lǐng),,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闭媸侨肭槿肜?,叫人心中舒坦; 去二房時,,王夫人客氣讓她從正房炕上主位,,黛玉卻只肯坐椅子,“王夫人再四攜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小小年紀,實在太“會”了,!林家的家教,,實在太好了! 林黛玉初進榮國府就說到這里,,下次專門談一談黛玉和寶玉的“兩玉初會”,。 《紅樓夢》故事精彩紛呈,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看到別人,,看到社會,看到人性,,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網(wǎng)圖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