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書籍的品評,,從來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而不是看別人對它的評價。比如川端康成,,我也只喜歡《古都》,,其它看不懂,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不論別人說得再好,,我也不會像《皇帝的新衣》里一樣去追捧;或者有些書前些年沒看懂,,現(xiàn)在忽然又覺得美得不可思議,,《源氏物語》就是這樣一本書。 人和書之間也是有緣分的,。我看過很多雜書,,只要有趣都不放過,但是,,梭羅的《瓦爾登湖》,,二十年前好友丁丁就寫信(其實我們天天見面)給我推薦,我卻始終沒有動心,。即使來到梭羅康科德的瓦爾登湖,,也沒有看此書的沖動。 最近,,看了半個月,,還是沒看完,我邊看邊想:究竟好在哪里,?我曾經(jīng)看過海爾曼·黑塞的《提挈諾之歌》,,一樣的鄉(xiāng)間情趣,一樣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卻沒有這樣有名,,這樣影響深遠。 康科德是梭羅的出生地,,他形容瓦爾登湖是大地上的一顆眼睛,所有的溢美之詞都恨不得用在瓦爾登湖,。中國也有很多作家筆下全是對故鄉(xiāng)的愛,,比如老舍先生筆下的北平,但北平配得上,。 我不是說瓦爾登湖不美,,而是過猶不及,反而不真實了,。 瓦爾登湖成了作者,,以及后來仰慕者心中的一個符號。 我努力回憶我對瓦爾登湖的印象,,它實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我去的時候是夏天,一些人在湖邊游泳,,湖水倒是很清澈,,我在環(huán)湖樹林里走了一圈,想尋找更多特別的地方,。 有人把梭羅比作中國的陶淵明,,我很不認同。梭羅顯然只喜歡純自然的瓦爾登湖,,他既不喜歡這里的農(nóng)民,,也不喜歡這里的居民。他骨子里瞧不起農(nóng)民,,甚至覺得他們玷污了瓦爾登湖,,或者自然,而農(nóng)民才是和大自然最親近的,,中國詩人就深刻意識到這一點,,而梭羅卻有著強烈的優(yōu)越感,他覺得自己是瓦爾登湖的主人,,而他恰恰是自然的闖入者,;他提到一對愛爾蘭夫婦時說,他來瓦爾登湖時,,載他們來美國的船還沒造好呢,。我很不喜歡這種描述,陶淵明可是和農(nóng)民一起閑話桑麻的,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田園生活,。 梭羅呢,,據(jù)說他只在瓦爾登湖生活了二年零二個月,仿佛做一個田園生活的實驗,,隨后又投入追名逐利的生活,。那不就是劉勰所說的,“心纏機務(wù),,虛述人外”,!所以筆下總是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丁丁,,對不起,,二十年后,我給你寫了這封回信,;不知道再過二十年,,我會不會重新讀懂他,那就留給時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