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于詩歌而言,唐朝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因為在這一階段,,中國的詩歌創(chuàng)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和繁榮。 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等等,,都是彼時杰出的詩人,他們的存在,,讓大唐詩壇的星光分外璀璨,。 除了這些神仙級別的人物,還有一些籍籍無名的小眾詩人,,他們的作品雖然不多,,卻憑過硬的實力留下了自己曾經(jīng)來過的足跡。 在唐朝的歷史上,,有這樣四位崔姓詩人,,他們僅憑一首詩,就讓世人記住了千年,,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四首詩,,看它們是如何成就四位詩人的。 01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唐 崔郊《贈去婢》 賞析: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話好像是特別為崔郊準備的,,當(dāng)兩情相悅變成形同陌路,,萬念俱灰了的他寫下了這首詩,沒想到卻成就了一個詩壇佳話,。 據(jù)說,,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云溪友議》載,,窮秀才崔郊與其姑母容貌秀麗的婢女相互愛慕,,豈料后來婢女卻姑母被賣給顯貴于頔(dí),。 一個是豪門顯貴,一個是寒微小民,,身份的懸殊差距令崔涂無可奈何,,本以為故事就這樣結(jié)束了,沒想到,,一次偶然的邂逅讓二人的故事又有了一個新的版本,。 轉(zhuǎn)機就在崔郊寫給心上人的這首詩上,愛成人之美的于頔看到此詩后大為感動,,不但將婢女還給了崔郊,,還贈送二人許多銀兩和禮物…… 不管故事的開局有多么虐心,結(jié)局總歸是人心所向皆大歡喜,,也算是一段人間佳話,,沒有辜負彼此,人生圓滿,,就很好,。 唐朝元和間這個普通的秀才,原本默默無名,,如果不是《全唐詩》收錄了他這首詩,,后世讀者還真不一定知道有他這個人的存在。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而崔郊也因為這首哀怨深沉的小詩聲名遠播,,讓人們記住了他這個人和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0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唐 崔護《題都城南莊》 本以為是流年里的匆匆過客,,卻不料彼時的驚鴻一瞥,早已在心中埋下了相思的種子,,從此潛滋暗長,,再也揮之不去。 那年春天,,落第的崔護去長安郊外散心,,日高人渴,他敲開了一戶人家討水,為他送水的是一位年華正好的女子,。 彼時,,惠風(fēng)和暢,春日暖陽,,嫣紅的桃花正開得熱鬧,,端水的姑娘立在桃花樹下,笑意盈盈,,那青春的面龐和桃花一樣燦爛,。 都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可當(dāng)時光轉(zhuǎn)過四季,,次年的春天崔護再次來到這個讓他心心念念的地方時,,一切都不復(fù)當(dāng)初模樣了。 小院依舊,,桃花依舊,,開門的卻不是昔年的女子,剎那間,,滿院的桃紅柳綠都黯然失色,,于是,,小院的門上就留下了這首臨風(fēng)悵惘的《 題都城南莊》,。 轉(zhuǎn)身就是天涯,錯過就是一輩子,,此后經(jīng)年,,崔護寫了很多詩,可沒有一首能超過此詩,。 03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xiāng)人,。 漸與骨肉遠,轉(zhuǎn)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胡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說起唐代詩人崔涂,,你可能馬上會想到這兩句詩,不錯,它的確是被傳誦的名句,,出自崔涂的五律《春夕旅懷》,。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春夕旅懷》其實并不是崔涂的成名作,,他寫的最有名的一首詩是《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壯客巴蜀,,老游龍山,。崔涂是唐僖宗光啟年間進士,晚唐亂世,,社會動蕩,,崔涂的仕途并不順遂,因其常年旅居在外,,古詩也多寫羈旅之愁,。 又是一年除夕夜,為避亂流落在巴蜀的崔涂難以與家人團聚,,羈旅漂泊,,舉目無親,除夕夜只能與童仆客居旅店,,望著窗外的萬家燈火,,愈發(fā)地感到孤獨寂寞,。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xiāng)人。”,,他鄉(xiāng)的凄涼,,心緒的復(fù)雜,豈是一個“亂”字概括得盡呢,?真是令人心碎的十個字,。 崔涂這首五律意境蒼涼,情感真摯,,樸素平實,,頷聯(lián)堪稱佳句,感人至深,,令人回味無窮,,不愧是其代表作。 04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 崔顥《黃鶴樓》 這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作,境界開闊,,氣魄宏大,,寫景抒情,一氣呵成,,情感真摯,,既富有詩情畫意,有兼含凄婉蒼涼,,讀來令人嘆為觀止,。 崔顥的這首詩歷來贊譽極高,南宋嚴羽贊其為唐人七言律詩之首,,清人孫洙將其作為《唐詩三百首》七言律詩的首篇。 甚至,,當(dāng)我們的大詩人李白,,看到崔顥的題詩,,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筆,,發(fā)出無可奈何的慨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崔顥憑這一首詩名揚天下,,但是,史上對他的記載并不多,,甚至連生卒年月都有待考證,,舊版的《辭源》里稱他“有文無行”,,意思就是他這個人品行不過關(guān),,這可能和他早期“多寫閨情,流于浮艷,。”有關(guān),。 “晚節(jié)忽變常體,風(fēng)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殷幡在其編輯的《河岳英靈集》中,,還是給予了崔顥以積極的評價和肯定,。 不管怎樣,他還是用這首《黃鶴樓》為自己扳回了一局,,從而使自己在大唐星光璀璨的詩壇上,,擁有了一席之位,沒有泯然眾人矣,。 寫在后面: 欣賞過以上詩作,,不由得想起了清代的乾隆皇帝,那個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歌的大清帝王,,幾乎沒有一首膾炙人口經(jīng)久流傳的作品,,想來也是叫人唏噓。 有時候,,數(shù)量和質(zhì)量并不能成正比,,一首精心打磨的佳作足以勝任千萬篇粗制濫造,因為無論什么時候,,作品都是憑質(zhì)量來說話的,。 以上分享的這四首詩,都是情感真摯的直抒胸臆之作,,具有非凡的藝術(shù)魅力,,所以令人百讀不厭流傳千古,而它們的作者,,也因此得以被世人所熟知,,不愧經(jīng)典之作…… |
|
來自: 新用戶9956727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