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個新聞在網上特別火,。說是有個雪糕在室溫31℃左右放1小時都沒有“完全融化”,,然后就說是因為加了“膠”。其實剛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創(chuàng)意營銷嗎,?”因為這事反過來說就是“用料扎實”“貴有貴的道理”啊 其實雪糕/冰淇淋的融化速度并不是一個判別產品好壞的金標準,影響融化速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和配料成分有關,。但1小時不化就是笑話了,肯定是化了,,只是還有一點“形狀” ,。 我看了產品配料表,干物質(比如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大概有40%左右,,確實有點多,所以化的慢也正常,。如果沒啥干貨,,反而化的快,比如三精水(糖精,、香精,、色素)做的冰棍。增稠劑(膠)在延緩融化速度方面只是起到輔助作用而已,。 本來沒啥大問題,,沒想到有“專家”跟媒體說,“(增稠劑)如果過量服用,,會影響消化和吸收,,引發(fā)胃腸道的疾病。對兒童則會造成鋅的吸收不足等,,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兒童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 還有個“專家”說,,“卡拉膠除了作為食品添加劑,,也作為化工物品,,在做動物實驗時,,通常給小白鼠、豚鼠,、猴子喂食卡拉膠,,達到一定劑量后,這些動物腸胃會出現炎癥、潰瘍等癥狀,,有的甚至會出現血栓,、癌變等,相當于醫(yī)藥研究的假想敵,?!?/span> 我仔細看了一下,這兩個視頻應該都不是最近的采訪(看衣服厚度),,因此媒體移花接木,、操縱輿論的目的十分明顯。但無論如何,,“專家”說的都特別離譜 好多人一看白大褂就特別信任,,但穿著白大褂就可以指點食品的江山嗎?隔行如隔山,,比如上面這位姚大夫,,好好看你的牛皮癬不好嗎?(而且P得有點過分了吧) 吐槽完畢,,書歸正傳,。添加劑的問題我說過很多次:食品添加劑都是經過評估,安全可靠才批準使用,。平時選購食品時,,我根本不介意任何添加劑,主要是看配料表前幾位以及營養(yǎng)成分表,。 具體到增稠劑,,在雪糕/冰淇淋中的使用非常常見,主要作用是通過改變冰晶構造,,參與形成松軟的口感,。同時增稠劑也可以增強產品質地的穩(wěn)定性,以及延緩融化速度,。那些“外國月亮圓”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外國冰淇淋的配方,,絕大多數也加增稠劑。 很多人一說到“膠”就聯(lián)想到膠水或者化工原料,,但要說肉皮凍,、果凍、冰粉就沒事,,其實原理是一樣的,。目前國家批準使用的增稠劑中,帶著“膠”字的大約有20種左右,,其中來自植物提取的最多,,而且大多來自豆科植物的種子,。我列舉出來,以后你看到了,,別大驚小怪的,。 來自植物:瓜爾膠、果膠,、刺槐豆膠,、刺梧桐膠、刺云實膠,、決明膠,、羅望子膠、沙蒿膠,、田菁膠,、亞麻籽膠、皂莢糖膠,、阿拉伯膠 來自藻類:卡拉膠,、海蘿膠 來自微生物:黃原膠、可得然膠,、結冷膠 來自動物:明膠,、紫膠 這些物質不僅根紅苗正,其中絕大多數(動物來源除外)還是“多糖”和“可溶性膳食纖維”(你知道的多糖和膳食纖維的好處,,它們也有),。但你想讓廠家多加一點還不行,因為加多了就不是雪糕/冰淇淋,,而是果凍了,,所以“長期大量”“過量服用”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下圖是富含卡拉膠的鹿角菜,,建議“磚家”多吃點,,通便。我以前還專門寫過幾個增稠劑的故事,,包括卡拉膠,、黃原膠、羅望子膠和紫膠,,文末留鏈接,,有興趣可以順便看看(內含大量彩蛋) (網圖侵刪) |
|
來自: mingxiaozi > 《現代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