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周恩來總理曾經對自己的侄女周秉德說過:
甚至就連鄧穎超也說道:
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周恩來與初戀女友張若名因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在一起,,可為何沒能一直走下去呢,? 張若名 胸懷報國壯志,踏上革命道路提起周恩來與張若名的緣分,,還要追溯到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 1902年,張若名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府,,父親張紹文曾經擔任廣西陸軍測量局局長,,家庭里帶著深深的封建烙印。在張若名年幼的時候,父親娶了二房妻子,,從此她的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這一切深深刺痛了張若名的心,她對著母親發(fā)誓,,等自己長大以后,,哪怕就是終身不嫁,也不會依附于某個男人,,絕不忍受男人的欺凌,。 20世紀初的學生運動 1916年,張若名考入了天津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入學后不久,,她就因為出眾的寫作才華嶄露頭角,受到了眾人的一致稱贊,。與此同時,,她還結識了一位特殊的同班同學——鄧穎超。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張若名積極投身于學生運動之中,。在張若名等人的推動下,天津第一女子師范聯(lián)合本市的其他幾所學校,,共同成立了“女界愛國同志會”,,核心人物有張若名、鄧穎超,、郭隆真等人,。 張若名因為能力出眾,,便有機會認識更多的革命領導人,。就這樣,她認識了作為“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的主要負責人周恩來,。 當時的周恩來風流倜儻 ,,滿懷革命斗志。當他站在演講臺上大肆宣傳革命思想時,,臺下的張若名早已被他的才華深深地折服,, 青年時期的周恩來 之后,周恩來聯(lián)合張若名等進步學生,,在天津成立了“覺悟社”,,組織成員包括鄧穎超在內的21人。一群進步青年徹底擺脫了“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tǒng)理念,,將“男女平等”的思想撒在了天津的土地上,。 周恩來和張若名經常聚在一起討論當下的情況,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好。在其他人眼中,,周恩來和張若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不僅有著共同的革命理想,甚至就連才貌都不分上下,。 在新思想的影響下,,社團人員經常在私下打趣兩人。面對眾人的起哄,,他們堅定地回應道:“我們一心為了國家和人民著想,,哪有時間去想其他的。如果說我們之間有感情,,那一定是深厚的革命友誼了,。” 看到兩人這么堅定,,其他人也不好多說什么,。 不久,在福州居住的日本人開槍打死愛國學生,。為了抗議日本人的暴行,,覺悟社連續(xù)召開了三天會議,決定發(fā)動一次大規(guī)模的游行,,來喚醒更多的民眾,。 青年時期的張若名 1920年1月29日,周恩來率領數(shù)千人來到了北京請愿,,要求釋放被捕代表,。當請愿隊伍與軍警對峙時,周恩來,、張若名,、郭隆真、于方舟等4名代表挺身而出,,結果他們還沒有見到主管官員,,就遭到了軍警的逮捕。 在監(jiān)獄中,,他們寧死不屈,。第一天,張若名在日記中寫道:
雖然周恩來與張若名無法見面,但他們之間依然關心著彼此,。監(jiān)獄里,,周恩來同樣在日記中寫道:
為了防止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周恩來將自己的手稿《我的懺悔》《獨身主義》交給了張若名,,而張若名也將自己的筆記交給了周恩來。在獄中,,兩個人患難與共,,產生了情愫,由于堅持“革命就要獨身主義”的思想,,兩個人并沒有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挑明,。 青年時期的周恩來 為了抗議當局對他們的非法關押,張若名與被捕的學生一起展開了絕食斗爭,。與此同時,,覺悟社的成員們在監(jiān)獄外面也展開了積極的救援。隨著輿論的聲音越來越大,,當局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后,,不得不將獄中的學生全部釋放。 因為此次的游行事件,,校方給予了他們開除學籍的處分,。張若名的父母知道此事后非常失望,決定給她找一門親事,,并禁止她參加任何的學生運動,。 深受革命思想洗禮的張若名深惡痛絕,經過深思熟慮后,,她背著父母來到了保定育德中學留法班報名,,并與家庭斷絕了一切聯(lián)系。 在異國他鄉(xiāng)成為戀人1920年11月的一天,,張若名與周恩來,、郭隆真等100多位有志青年,,踏上了前往法國的郵輪,,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 青年時期的周恩來 來到法國后,,周恩來等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對歐洲的民主政治逐漸失望,。經過一系列打擊后,周恩來開始信仰共產主義,,并與蔡暢等人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在周恩來的介紹下,,張若名也加入了該組織。她聰明過人,,進步很快,,沒過多長時間就能流利的閱讀馬克思主義的法文書籍,因此常常擔任主講人,。 不僅如此,,她還撰寫了《剩余價值》、《階級斗爭》和《帝國主義淺說》等關于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文獻,,成為了中國女性中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第一人,。 在周恩來與張若名的溝通與交流中,他們彼此的心也貼得越來越近,。此時的周恩來意識到,,革命和戀愛并不矛盾,于是他便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向張若名訴說了自己的愛意,。 張若名聽到仰慕已久的男子對自己表白,內心十分激動,。以前在“革命獨身”思想的影響下,,張若名一直沒有表露自己的心跡,更不清楚周恩來是怎么想的,。如今得知了周恩來的心意,,便立即答應了。 張若名(前一) 兩人交往的消息傳回國內,,覺悟社的成員為他們送上了真摯的祝福,,這其中就包括鄧穎超。此時的她和大多數(shù)的人想法一樣,,認為周恩來和張若名才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 而兩個人走在一起后,,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對彼此都有著很大的幫助。他們的心中滿懷革命斗志,,成長的非常迅速,。 初戀的回憶是美好的,后來周恩來在回憶起與張若名之間的交往時,,曾這樣對著自己的侄女周秉德說道:
因種種原因分道揚鑣,,從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就在這對戀人準備為了革命事業(yè)繼續(xù)并肩作戰(zhàn)時,,命運卻向他們開了一個玩笑。 周恩來在法國留學時的合影 1924年初,,列寧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法國共產黨里昂支部召開了列寧追悼大會,,他們向旅法的中共發(fā)面發(fā)出了邀請,,希望能夠派出代表參加此次追悼大會。 幾天后,,法國政府明確聲明,,不允許外國共產黨參加此次在里昂舉辦的追悼大會,于是他們通知少共也不用參加此次會議了,。 少共新任書記任卓宣激進盲動,,他決定冒險行事,選派熟悉法語的張若名出席此次會議并發(fā)言,。 張若名在追悼會上的舉動,,引起了法國警方的注意。追悼大會結束后,,她受到了當?shù)鼐斓脑儐?,甚至還險些將她驅逐出境。之后,,她一直處在法國警察的秘密監(jiān)視之下,,處境十分艱難。 不久,,在組織的安排下,,周恩來、郭隆真等人相繼離開法國,,回到國內領導革命事業(yè),。而張若名卻受到了少共組織上的審查,而且她與組織上的負責人任卓宣存在很大的意見分歧,,經常受到刁難和打擊,,革命工作進行的很不順利,。 張若名(前排左一)與部分少共成員合影 警方的監(jiān)視,、組織的審查,、好友的離開,讓22歲的張若名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她決定退出少共,,專心留在法國求學,不再參加任何的政治活動,。 周恩來得知張若名的想法后,,震驚不已。在他的眼中,,張若名的革命意志非常堅定,,從沒想到她竟然會有這樣的想法。于是,,周恩來多次寫信給張若名,,希望她不要草率地做決定。 張若名深感委屈,,自己為了革命事業(yè)做出了那么多,,還要接受各種各樣的審問。而且自己在異國他鄉(xiāng),,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可以傾訴,,面對男朋友的挽留,張若名沒有回頭,,她退出了“少共”,,決定留在法國繼續(xù)讀書。 周恩來和張若名兩人因為種種原因,,感情沒有走太遠,,最終,周恩來下定決心結束了這段戀情,。后來,,周恩來同自己的侄女周秉德談起分手的原因時說道:
周恩來與鄧穎超 回國后的周恩來繼續(xù)奔波于革命事業(yè),,此時的鄧穎超走近了他的視線,。這個一向在革命前線奮斗的女孩,讓周恩來十分欣賞,。 之前在“覺悟社”工作的時候,,周恩來就非常欣賞鄧穎超,可當時鄧穎超年齡還小,,周恩來從沒有想過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而且在鄧穎超的心中,她一直覺得周恩來和張若名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也就沒有想太多,。 回國后,周恩來與鄧穎超的接觸越來越多,,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逐漸升溫,。當周恩來得知鄧穎超決定把余生都獻給革命事業(yè)的時候,他決定與之表白,,鄧穎超被周恩來的個人魅力所吸引,,當即表示了同意。就這樣,,兩個人從純潔的友誼升華為堅定的愛情,。 不久,他們于1925年8月在廣州成婚,,成為了眾人所羨慕的一對革命伴侶,。婚后的日子雖然聚少離多,,但是他們心中一直掛念著彼此,。 與此同時,張若名與周恩來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張若名離開組織后,,來到了里昂大學讀書,在四年后取得了心理學,、普通哲學與邏輯學,、倫理學與社會學等四門學科的合格證書,并于1930年取得了博文學位,。 張若名與丈夫楊堃的結婚照 在法國求學的這段時間,,張若名在好朋友的介紹下,結識了自己的人生伴侶楊堃,。很快,,兩人就確定了戀愛關系。 從此,周恩來和張若名在各自的世界幸福地生活著,。 1928年,,周恩來參加了中共“六大”會議后,取道法國里昂,,特意來到了郊外的一個小咖啡館與張若名會面,。 周恩來為了安全起見專門戴了一副墨鏡,,但張若名還是一眼就認出了他,。兩個人在咖啡館里聊了很長時間,周恩來告訴張若名,,自己已經同鄧穎超結婚了,,同時還向她轉達了鄧穎超的問候,并分析了中國革命以及世界革命的形勢,。 離開的時候,,周恩來表明自己愿意為了中國革命犧牲,將來他們見面的機會恐怕更少了,。張若名向周恩來保證,,不管遇到什么情況,自己絕對不會泄露共產黨的秘密,,并祝他們的革命事業(yè)能夠早日成功,。 張若名與孩子的合照 1931年,張若名跟隨丈夫楊堃來到了國內生活,,開始了自己的教書生涯,,日子過得平靜而安逸。1948年,,張若名應云南大學校長熊慶來的邀請,,來到了昆明任教。 不久之后,,新中國成立,,人民翻身做主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張若名成為了新中國的公民,,工作和生活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時隔多年,周總理拜訪張若名:這是小超的意見1955年4月7日晚上,,正在工作的張若名夫婦突然接到了組織上的通知,,說是第二天早上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陳方要同他們會面。 第二天早上,,張若名夫婦按照約定來到了陳方的住處,。陳方對著張若名夫婦說道:“周恩來總理昨天已經到了昆明,他今天要同你們二人見面,時間定的是八點,。周總理這次來昆明,,是完全保密的。談話的時候,,你們不要做記錄,,現(xiàn)在已經快七點半了,咱們準備啟程出發(fā)吧,?!?/p> 周總理與外賓 原來,周恩來和陳毅等一行人乘坐飛機來到昆明,,是準備轉道前往印度尼西亞,,去參加第一次亞非會議。當時的國民黨特務想盡了各種辦法暗殺周恩來,,但周恩來還是決定冒著生命危險去見張若名夫婦一面,。 上午八時,張若名夫婦在云南省委招待所內見到了闊別二十五年的周恩來,。周恩來握著楊堃的手說道:“咱們見過一次,,你兩結婚不久,我就知道消息了,,你現(xiàn)在已經是鼎鼎大名的教授了,。” 隨后,,周恩來又轉向同張若名握手,,他感慨著道:“我們有二十多年沒見面了,你的身體還好嗎,。我這次來,,也是小超的意見,小超再三叮囑我,,一定要替她向若名姐問好,,她的意見,我當然要照辦了,?!?/span>周總理的一番話,使整個的氛圍輕松了很多,。 張若名夫婦向周恩來總理匯報了這幾年來的學習收獲,,并表示自己正在努力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周總理聽后非常高興,,他不斷的叮囑張若名夫婦要多閱讀馬列主義和毛主席的著作,,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 張若名夫婦 離開之前,周總理專門詢問道:“你們愿不愿意來北京工作???” 張若名感謝周總理的好意,但她委婉的拒絕了這個提議:“現(xiàn)在學校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暫時離不開這些學生,,還是留在學校工作比較好?!?/p> 這一次見面,,是這對戀人加戰(zhàn)友之間的最后一次相見。見面結束后,,周總理便按照原定的計劃前往印尼參加了亞非會議,。 周總理回到家后,,鄧穎超迫不及待的想要打聽張若名的情況,。周總理看著自己的妻子,溫柔的回答道:“她現(xiàn)在過得很好”,。 周恩來與鄧穎超 鄧穎超仿佛在埋怨著周總理,,她以嬌嗔的口吻說道:“你怎么不拍張照片讓我看看她?” 周恩來總理曾說過:“世界上男人和女人的關系,,除了戀人,,還有友情”。對于周總理來講,,張若名不能當妻子,,卻還是自己的革命戰(zhàn)友,他們并肩作戰(zhàn),,為國家和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而周總理的這句話,恰好也是對他們關系最好的詮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