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0年,趙盾老死后,,留下兒子趙朔,。這時候,有人向晉景公誣告說:“趙氏就要作亂了,!” 老趙家多年積累,,炙手可熱,盤根錯節(jié),,尾大不掉,,功高震主(這類詞在中國文化里真多?。?。趙家雖然沒有謀反的動機,卻有謀反的實力,。晉景公很擔(dān)心,。正好有人前來檢舉,說趙氏要作亂了,,還說欒氏,、郤氏可以作證。于是晉景公可逮著機會了,,恨不得這些尾大不掉的白眼狼大夫們都死掉,,于是他點點頭,把大拇指豎起來——這是古羅馬皇帝的殺人手勢,,拇指往下一按,,人頭落地。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晉景公真敢干啊,。晉景公采取突然襲擊,首先沖進趙同,、趙括家里,,把趙同、趙括在內(nèi)幾百個腦袋紛紛切掉,。遠處,,趙朔一家也在等死,但趙朔聞訊并不逃跑,,坐在家里說:“我們趙家世代忠良,,從爺爺趙衰,到父親趙盾,,歷代皆然,。我寧死不逃,不給祖先抹黑?!庇谑勤w朔這一家也被干掉了,。趙氏整個完蛋了。 在趙氏滅門慘案中,,唯一沒死的是趙朔的媳婦,。因為她是晉景公的姐姐,不在屠殺之列,。于是她帶著身孕搬去弟弟晉景公的深宮里住下,,隨后生下“趙武”。這是趙家最后一枚完卵了,,所謂的“趙氏孤兒”,! 后來元朝的雜劇作家,根據(jù)這段歷史,,編成了《趙氏孤兒》一戲,,至今傳演。戲臺上的情節(jié)更加驚心動魄:說是趙媽媽帶著身孕去了晉景公的宮里安置以后,,“趙氏孤兒”趙武生下來了,,但不敢上戶口,正在十分焦急,,pol.ice又跑來搜查,,趙媽媽十分著急,就把藏在褲子里,。乖孩子還真爭氣,,沒哭,躲過了檢查,,幸免于難,。 孩子是怎樣藏在褲子里的?戲臺下的群眾糊里糊涂,,不求甚解是國人的特長,。試想,如果你穿著一條張惠妹那樣的褲子,,是無論如何也塞不進孩子的,。但是古代的褲子得天獨厚,里邊可以藏很多東西,,因為它其實根本就算不上褲子,,而只是在小腿部分裹著一種所謂的“脛衣”(脛衣,是一個短的布筒子,,兩頭空,。把“脛衣”的上端綁在膝蓋上,,從膝蓋往下,一直垂覆到鞋面),。大腿則是光著的,。鑒于此,外面就必須罩裙子,。男女都是如此,。并且在地面席子上也必須是跪姿,而不是兩腿朝前坐著(叫“箕踞”,?;嵬韧吧欤瑒荼匦孤断麦w私處,,是嚴重耍流氓的姿勢,,像荊柯臨死時那樣“箕踞”,是屬于羞辱秦始皇,。殺不了秦始皇,,就讓老秦看看我的下體,,也算泄恨?。?/p> 接著,兩個忠義的老管家“杵臼,、程嬰”出來了,。杵臼找了個別人家的孩子,假冒趙武,,把趙媽媽懷里的真趙武,,調(diào)換了出來,藏于深山,。程嬰則故意舉報杵臼,,pol.ice聞訊,抓到并殺死了杵臼和假孩子,,從而停止了深度地追殺和搜查真孩子,。 真孩子趙武——趙家最后這點兒骨血,由程嬰撫養(yǎng),,藏匿在山里,。 后來趙武有了出息,殺死了仇人,,報了仇,,恢復(fù)了趙家的名譽和官位。程嬰心滿意足,,也不想再活了:“我再活著,,就是對不起被我'出賣’而死的杵臼,。”趙武怎么攔也攔不住,,程嬰遂把自己勒死了,。離開了這個血腥的人間,到天堂找他的老哥哥“杵臼”團聚去了,。 孤兒趙武長大以后,,出落得弱不禁風(fēng)、神經(jīng)過敏,,也慢慢地步入了可怕的政壇,。二十歲時他舉行加冠典禮,標志長大成人,,然后按照習(xí)俗,,去拜會其它各大家族的族長,接受他們的美好祝福,。 按《呂氏春秋》記載,,趙武首先在路上看見欒武子(欒書),欒武子說:“你的冠很美??!以前我做你父親趙朔的副官,他外表很美,,但華而不實,,請你努力講求實效吧!” 趙武去見中行宣子,,宣子望著他的冠說:“美?。】上依狭??!?/p> 去見范文子,范文子說:“現(xiàn)在你可要警惕啦,,賢明的人得到寵愛后會加倍警戒,,傻瓜受寵后才會驕傲。我聽說晉文公重耳最愛聽百姓意見,,叫瞎眼的樂師在朝廷上誦讀前代箴言,,讓百官獻詩諷諫,在歌謠中辨別吉兇,,在道路上詢問毀譽,。先君重耳最痛恨的就是驕傲自大?!?/p> 去見駒伯,,駒伯說:“美?。〉悄贻p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還多得很哪,!” 去見韓厥,,韓厥說:“要謹慎警誡啊,這就叫成人,。成人的關(guān)鍵就是親近善人,。一開始就親近善人,善人再推薦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沒法到自己身邊了。一開始就親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進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沒法到自己身邊了,?!保ㄍ廴@口令?。?/p> 去見智武子,,智武子說:“你要好好努力呀!作為趙衰的重孫,、趙盾的孫子,,二十歲了你還只是個大夫,這不是羞恥嗎,!趙衰的文才,趙盾的忠心,,難道你可以忘記嗎,!趙衰通曉前代典章,輔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終于執(zhí)政,!趙盾在襄公、靈公時代盡心諫諍,,被靈公憎恨,,還是冒死強諫,雖然弒君,,這能說他是不忠嗎,!你好好努力吧,有你爺爺?shù)闹倚?,加上祖爺爺?shù)奈牟?,侍奉君王就一定會成功啊,。?/p> 去見郤犨(念隙抽),,郤犨說:“年少而當官的人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 去見郤至,,郤至說:“你比不上別人,,可以退而求其次?!?/p> 最后去見張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話轉(zhuǎn)述給他。張老名叫張孟,,是老張家第一個見諸史書的人(看來張家根還在山西),。張老說:“好呀,聽從欒書的話,,可以使自己不斷進步,;聽范文子的教誨,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聽韓子(韓厥)的告誡,,有助于成就事業(yè)。至于最后三郤的話,,使人喪氣,,別聽他們胡掰?!?/p> 哈哈,,這段逸事讀來真讓人哭中發(fā)笑,想想人生,,不也就是如此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