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先輩的優(yōu)良家風(fēng) 是激勵我們晚輩前行的動力 作者 || 郁蘭芳 我叫郁蘭芳,,郁洪章的二女兒,,今年七十八歲。如今白發(fā)蒼蒼,,總感人生無常,,生命脆弱,幾十年來親眼目睹了一個個親人離我們而去,,面對這種殘酷的現(xiàn)實,,可誰也無法逃脫,來到這個世界,,像演了一場戲,,做了一場夢。 今天我趁自己腦子還比較清楚的時候,以沉痛的心情來緬懷我已故的外公,、外婆及我的父親,、母親。他們在生前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尊老愛幼等方方面面的善行善舉,通過回憶把它寫出來,,讓后輩們有所了解,,并永遠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我的外公叫何德方,,住海門余東啟秀(何家園),。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尊重長輩,。外公白凈的臉,大眼睛,,光光的頭,,頭頂上還長了一個瘤,外公性格開朗,、樂觀,,一副笑嘻嘻的面孔,如今我記憶猶新,。 外公非常喜歡我們,,每次來我家都要帶禮物給我們。到了我家他首先要去看望我的曾祖母(太太),。我太太是外公的丈母娘,,外公帶了禮物,不但要向太太作揖問安,,還坐在太太旁邊有說有笑陪太太聊天,,外公是個非常懂禮節(jié)的人,深得太太的歡喜,,我記得有一次外公來我家吃了晚飯我爸爸帶外公去土地堂東邊看戲(大概是馬戲團)直到很晚才回來,。我媽還責(zé)怪我爸,外公這么多路來沒有讓外公好好休息,。我外公還說不要怪水林(我爸),,是我自己要去看戲的,我一點都不累,。聽我媽說我外公年輕時也做做小生意的,,經(jīng)常去二甲鎮(zhèn)推著一部小車靠販皮棉和火油來維持全家人生活的,。 特別在我外公臨終時,我那時12歲,。記得我和媽媽,、姨姨都陪在外公身邊。那個時候外公已經(jīng)落在旦上了,,也就是人已放在地上了,,我姨弟不小心踏在外公的腳上,我姨責(zé)怪我姨弟,。那時我外公的腦子還比較清楚,,外公還說不要怪小孩,我不痛,。我記得小舅和幾個人從外面抬來一具新買回來的壽材(棺材)停在門口時,,我外公還要求扶他起來看看,看后他非常開心地笑了,,可能是回光返照吧,,不過一會兒外公閉上了雙眼,就這樣安祥地往生了,,也沒有見他有一點的痛苦,。往生時外公66歲。 何德芳 我外婆郁錦蓮是我爺爺?shù)挠H妹妹,,同時也是我的姑婆,,因為我爸我媽是表兄妹成親的。 我外婆一生心地善良,,節(jié)儉樸素,,說話小聲,從不得罪人,。外婆生下五個兒女,,三男二女,我媽排行老大,,自我外公過早離世后,,家里的所有事物都要外婆來承擔(dān),當(dāng)時三個舅舅還沒有成家,,面對這種壓力環(huán)境,可想而知,,我外婆經(jīng)受了無數(shù)個風(fēng)風(fēng)雨雨,,度過了一個個難關(guān),把這個家撐住也是很不容易的,。 回想起來我們年幼時,,常得到外婆的寵愛。小時我常去外婆家。記得有一次在外婆家住了好幾天,。外婆又炒花生又炒豆,,還叫舅舅到鎮(zhèn)上買來脆餅油面給我吃,還叫鄰居家的孩子陪我玩,,還幫我做了新衣服和新鞋子,。 我要回去時,外婆還特地?zé)艘诲佊至劣峙从窒愕暮档久罪?,不但給我吃,,外婆還捏成團用毛巾包了給我?guī)Щ兀屛覀內(nèi)胰硕汲缘竭@么好的旱稻米飯,。我還聽我弟弟郁蘭春說,,他小時去外婆家一天不小心把大便都拉在外婆的床上,當(dāng)時外公外婆沒有一點怨氣,,不但不責(zé)怪我弟,,還開心地說我弟好可愛。這完全體現(xiàn)了我外公外婆的善良和包容,。外公外婆,、舅舅對我們的愛如今還歷歷在目。 外婆晚年常住在我家,,并幫助我家干一些家務(wù),,和我媽相依為命,共同照顧好這個家,。 后來我小舅家從啟秀移民到兵房海陵且靠東海比較近,,由于外婆年齡一年大一年,我小舅決定把外婆接到兵房來和他全家人住在一起,。外婆一開始到了那邊吃的是咸水,,吹的是海風(fēng),由于水土不服,,我媽不忍心重新又把外婆接到我家住,。外婆在我家的時候,我舅經(jīng)常來看我外婆,。最終我小舅還是把外婆接了回去,,為了外婆,我小舅幾乎每天要到幾里路以外的地方去挑淡水給外婆服用,,后來外婆就逐漸習(xí)慣了那邊的生活,。我小舅全家對外婆也很孝順。就這樣外婆在舅舅家過著晚年幸福生活,。 郁錦蓮 可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禍從天降,,一天外婆在燒水時不小心火星掉在柴上,發(fā)生了火災(zāi),。當(dāng)時我舅舅在東面地里抗旱,,舅母和我表弟們?nèi)チ撕_叄约依锞屯馄乓粋€人在家,,當(dāng)火越燒越大時,,我外婆當(dāng)時嚇得束手無策,面對這種情況,,外婆沒有選擇逃出去,,而是覺得對不起舅舅家,她就往火里燒想就此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當(dāng)左鄰右舍來救火時,,我外婆已燒的遍體鱗傷。時刻面臨著生命的危險,。當(dāng)火勢熄滅后我舅趕忙把外婆送到掘港醫(yī)院進行治療,。在外婆住院期間,我的姐夫袁守德和我老伴梁遺榮騎自行車到掘港去看望外婆,。見她一直自責(zé)愧疚,,說對不起的這些語言。這次火災(zāi)也是對我舅舅全家一個晴天霹靂的打擊,。但在當(dāng)?shù)卣陀H朋好友以及許多愛心人士的援助下,,舅舅家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重建了家園,事后我舅舅全家對外婆就格外的關(guān)心和照顧,,使外婆后來又多活了好幾年,,在外婆88歲那年因病醫(yī)治無效離開了我們。 雖然外公外婆離開了人世,,但他們生前的善良美德卻永遠銘刻在我心中,,愿他們離苦得樂,早日生到善道,。 郁洪章 我父親郁洪章和我母親何錦蘭年輕時都曾分別在上海染織廠和上海紗廠工作,,我父親兄弟三人,我父親居長,,而我爺爺早逝,,我奶奶和太奶奶尚在,所以父親很早就從染織廠辭職回家當(dāng)家立業(yè),,不久我母親也辭職歸家?guī)椭腋赣H,。 爺爺在土地堂街中心建有三間門面房,父親兄弟叁長大后每人一間,,太奶奶和奶奶則住在街后面建的廂房,。分家時正值日本人侵華,鬼子來鄉(xiāng)掃蕩,,大家沒少受折磨,,過著東逃西散不安定的日子。分家時,,我父親為了顧全大局白手起家自立門戶,。當(dāng)時無臺無凳,就把缸扣過來當(dāng)臺子,,缸盆扣過來當(dāng)?shù)首樱?/span>家里更是一貧如洗,。 我父母勤勞肯干,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父親做竹篾匠,,母親紡紗,做些手工活,,后來做醬油,、做傘、修傘,、養(yǎng)豬,、賣小吃等等,什么都干,。父母共生下了我們子女7人,,其中我下邊的三妹過繼給別人當(dāng)了童養(yǎng)媳,最小的一個兄弟早夭了,。我們姐弟妹5人最開心的是每逢過年,,幫父母包石灰包,然后大家搶著去打屯,。 打屯是一個古老的過年習(xí)俗,,我們那每家都要作為一個儀式去搞,所以我家做的石灰包總是賣得很搶手,,效益也不錯,。而我家真正興旺起來得感謝一位船老大,土地堂小街的后面有一條小河,,那時候小河水很清澈,,船來船往很是熱鬧。有次這位船老大知道我父母都是誠實本分且又家庭困難,,船老板發(fā)起了慈悲心把整船的東西(包括缸,、壇子、鐵鍋等)全部無償讓我家出售,,使我們家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就這樣,,我家儼然成了雜貨鋪,什么都有得賣,。 慢慢生活條件好起來后,,父親在土地堂街西建了間門面房,后來又在后面加建了一間房,,中間還有個小天井,,我父母白手起家,在逆境中撐起這么一個溫馨的家真的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 何錦蘭 我母親與人為善,與鄰里關(guān)系很好,,有次人家有難向我家借錢,,母親身邊沒那么多現(xiàn)錢,就再向別人借了借給那人,。還有一次隔壁婆婆的女孩因在某個問題上想不通就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在家里人毫無知情的當(dāng)晚上吊自殺,我母親正在睡覺,,聽到呼聲后鞋子都沒來得及穿就撲了出去,,果斷地剪掉繩子救了女孩一命。還有一次鄰居蔡芷江老婆趙亞英臨產(chǎn)提前,,突然將孩子連同臍帶生在馬桶里,,在這緊要關(guān)頭,大家手足無措之時,,我母親聞訊后火速奔赴現(xiàn)場,,熟練地用剪刀將產(chǎn)婦的臍帶剪斷,并將生下的孩子洗凈包扎完放在床上,,避免了一場大人小孩的生命危險事故,。 母親勤勞善良,對我們子女更是關(guān)愛有加,,夏天扇風(fēng)驅(qū)蚊,,冬天噓寒問暖,晚上在我們做作業(yè)時,,她利用陪在我們身邊的時間納鞋,、縫補、做針線活,,使我們?nèi)依闲∵^年都能穿上她親手做的新鞋新衣,。 還清晰的記得土地堂橋北黃楚豐結(jié)婚那天晚上,我家灶屋突然發(fā)生火災(zāi),我們都在熟睡之中,,驚醒后的母親得知后先用面盆盛水撲火未果,,在此危急關(guān)頭,,她機靈地拿了條被子在水缸里沾滿水,,奮不顧身地滾向火海,,盡管火終于滅了,,但她身上多處被燙傷,,勇敢偉大的母親救了一家老小。 由于母親過度的操勞,,于1976年因突發(fā)腦溢血,,經(jīng)醫(yī)治無效,58歲就過早地往生了,,每每想起讓我們做兒女的常淚流滿面,。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fēng)正,,則民心淳;民風(fēng)正,,則社稷安,。通過對先輩親人的追思,我們晚輩及后人將把先人們的優(yōu)良家風(fēng)代代相傳,。 作者簡介: 郁蘭芳,,1945年8月出生 女 中共黨員 1965年10月至2000年8月 在農(nóng)行系統(tǒng)工作(會計師) 其中:連續(xù)十年榮獲金融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 1983年1984年度被評為縣政府先進工作者 1984年至1987年當(dāng)選縣第九屆、第十屆人民代表 1988年當(dāng)選南通市第九屆人民代表 1988年被授予南通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郁氏文化》編審部成員組成 顧問:郁美蘭 匪 石 審稿組主管 : 郁志發(fā) 組長 : 范俊來 審稿組成員:郁光濤 郁祖槃 審稿組成員:劉高田 編輯組主管 : 郁郁松 審稿組組長 : 張愛梅 組員:陳玉峰 推廣組主管:郁旦斌 組長:陳玉峰 組員:郁德忍 郁光濤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軍 郁金波 郁家社 杜永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