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歲時節(jié)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誕辰,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 中元 ,、 下元: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宮觀都會舉辦盛大的慶賀活動。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為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為“上元節(jié)”“中元節(jié)”“下元節(jié)”,。 ◆上元節(jié)---正月十五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 開封城內(nèi)的百姓走上街頭觀賞潘樓街璀璨的花燈,。 赴一場燈影之約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毙翖壖苍凇肚嘤癜浮ぴΑ芬辉~中盛贊北宋開封城內(nèi)火樹銀光,,人流如織的上元觀燈,。 觀燈,,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歷史,,唐宋時期達到頂峰,上元燈會更是精彩絕倫,?!吧显保傅氖巧显?jié),,即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每到上元節(jié)期間,各家各戶,,街道兩側(cè)花燈無數(shù),。大家一改往常夜晚熄燈休息的習慣,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拿出平日里舍不得掛的大紅燈籠懸在門前,。 街頭巷尾的蓮花燈盞、琉璃燈山,、鯉魚燈籠等裝點著整個開封城,。 “華燈寶炬,月色花光,,霏霧融融,,動燭遠近”,數(shù)十萬盞花燈將開封城照耀得如同黑夜中的一顆耀眼明珠,,宋朝版的“春晚”,,正在這座古城浪漫上演。 人們?yōu)榱朔奖阌^燈,,提前十多天就在臨街的酒肆訂好位置,,一邊觀燈,,一邊與親朋好友暢快飲酒,,場面十分熱鬧,。 據(jù)詩文記載:“都人欲為夜宴,,而絕無可往處,,人多故也”,,可見,,上元節(jié)期間想找一家酒肆吃飯都成難事,,因為早被他人預(yù)訂一空,。 上元之光,,長街輝煌 走街觀燈與舉辦精彩紛呈的燈會是上元節(jié)的傳統(tǒng)佳俗,而張燈與觀燈的習俗還得追溯至隋朝,。 《隋書·柳彧傳》有言:“每以正月望夜(正月十五之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yōu)雜技,,詭狀異形,。”可見上元節(jié)的許多習俗在隋朝已經(jīng)成熟了起來,。 到了隋煬帝時期,,朝廷將上元觀燈游玩活動的規(guī)模繼續(xù)擴大,賞燈游玩的百姓不計其數(shù),,所以,,“元行樂,始盛于此”,。 到了舉國繁榮的唐朝,,燈會才成為上元的標志。每年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被設(shè)立為“官方法定節(jié)日”,,《唐會要》中的《燃燈》記載:“每載依舊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開坊市燃燈,永為常式,?!?/span> 可見,上元燈會時間一般為正月十四至十六,,共3天,。而關(guān)于燈會的描述,唐朝詩人更是將才情進一步發(fā)揮,,詩人李商隱《詩曰》中的“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盧照鄰《十五夜觀燈》中的“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將車水馬龍,、月華如晝的熱鬧場景描述得淋漓盡致。 隨著各朝代文化的日益發(fā)展,,宋朝時期的上元燈會空前壯觀,,甚至可以說是達到頂峰。和唐朝相比,,宋朝上元燈會的時間由3天延長至5天,。 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如實記錄了上元節(jié)盛況空前的觀燈場景:“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nèi)前自歲前冬至后,,開封府絞縛山棚,,立不正對宣德樓,,游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shù)異能,,歌舞百戲,,粼粼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擊丸蹴 鞠,,踏索上竿?!?/span>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花燈的樣式比唐朝更勝一籌?!盁羯缴喜?,金碧相射,錦繡交輝,,面北悉以彩結(jié),,山呇上皆畫神仙故事?!?/span> 燈組有采增結(jié)成的文殊菩薩跨獅子,,普賢菩薩騎白象等代表性作品,“菩薩們”的手指大多會噴水,,這是為何? 因為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中間有一座燈山,燈山山頂有一個巨大的水柜,,這個水柜將隱藏的竹管與菩薩的胳膊鏈接起來,,燈山上有一口水井,井口架著轆轤,,開封府會派幾名工匠在那兒轉(zhuǎn)動轆轤,,獲取井水,不停地運至山上的水柜中,,最終通過隱藏的竹管,,從菩薩的指尖噴出來。 心靈手巧的制燈匠人運用獸角,、翎毛,、琉璃、皮革,、絲綢等制作花燈,。 商人販賣著絹燈、鏡燈、鳳燈,、馬騎燈,、日月燈、琉璃燈,、福字燈,、壽字燈、梅花燈,、海堂燈等燈組,。 北宋時期的制燈匠人可謂心靈手巧,他們巧妙地運用獸角,、翎毛,、琉璃、皮革,、絲綢等制作絹燈,、鏡燈、鳳燈,、水燈,、馬騎燈、日月燈,、琉璃燈,、福字燈、壽字燈,、梅花燈,、海棠燈等備受百姓喜愛的燈組,。 諸燈之王“棘盆燈” 在宜德門外,,有一條東西大街,被俗稱為“潘樓街”,。上元節(jié)期間,,大街南側(cè)設(shè)有一條隔離帶,隔離帶中擺放著當時最大的棘盆燈,。這條隔離帶長達一百多丈,,用帶刺的樹枝編成防護欄,防護欄內(nèi)豎起兩根幾十丈高的巨竿,,用彩色 絲綢捆扎裝飾,,竿上懸掛著紙糊的“神仙”、佛像,、戲曲人物,,風一吹、神佛皆動,,就跟“活”的一樣,。 這兩根巨竿中間是戲臺,,開封府派藝人在此進行雜技、歌舞,、笙樂等形式豐富的表演,。當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上元節(jié)期間,,皇帝也會與民同樂,《夢粱錄》記載:“上御宣德樓觀燈,,有牌曰'宣和與民同樂',。” 皇帝會親自登上宜德樓觀燈,,與百姓一同歡慶上元佳節(jié),、使得元宵燈會真正成為普天同慶、萬民同歡的歡樂海洋,。 這燈,,“真上頭” 如果我們在上元節(jié)期間“穿越”至宋朝,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人在街巷串,,燈在發(fā)間閃,、許多宋人的頭上竟然盤著花燈。有詩文記載,、“燈球燈籠,、大如棗栗,加珠翠之飾,,合城婦女竟戴之,。” 達官顯貴為了彰顯地位,其男仆會頭頂花燈,。 詩中說的,,是宋朝的巧手工匠們將燈籠制作得像一顆顆棗子和栗子,再用珍珠,、翡翠等作裝飾,,最后往頭上一插,發(fā)間的花燈呈現(xiàn)出光彩四溢的效果,。 在宋朝,、愛美可不是女子的專屬,男子也格外講究自身的形象,,特別是達官顯貴們,。他們的身后會跟著一群男仆,這些“小跟班”們不僅要負責主子的人身安全,又要讓主子顯得威風,。 “花燈上頭”成為“顯擺”身份的不二之選,。小跟班頭上的花燈通常分為2種,一種是蓮花形狀或牡丹形狀的燈碗,,一種是用鐵線串起來的“火楊梅”,。火楊梅磨棗為粉,、搗炭為屑,,將兩者拌在一起、澆上油蠟,,團成圓球,,一串一串點著后放在頭頂,跟著主人上街,。 頭戴花燈很好玩兒,,但可不太安全。
為了保障張燈與觀燈者的財產(chǎn)與人身安全,開封城的官員也著實想盡了辦法,?!胺阑稹敝g(shù)放在了首位,,官兵們依靠云梯,、火叉、水桶等工具滅火,,所以在許多燈組的旁邊,,均設(shè)置一架云梯、一只巨桶和若干鋪兵(巡邏的兵卒),。 此外,,開封府十分重視對上元節(jié)期間小偷小盜行為的管控。若有竊人錢財?shù)男⊥岛驼{(diào)戲婦女的流氓,將被當即拉至燈棚前示眾,,或打板子,,或處徒刑,讓心懷不軌之人懸崖勒馬,,不敢再為非作歹,。 淘氣調(diào)皮的孩童,也在開封府的“管控”范圍之內(nèi),,為了防止孩童走失,,開封府在街巷的社區(qū)內(nèi)建起了觀影“戲棚子”,在沒有動畫片的宋朝,,藝人借助手勢,、皮影、燈光,,在薄布上投射出生動有趣的動畫,,吸引孩童觀看,使他們不至于到處亂跑,。 換言之,,有了開封府的后勤保障,“葛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與狂歡才能在上元之夜得到極致釋放,。 大型燈組《普賢菩薩騎白象》 本文來源《手工制作》雜志 新華路時光 音樂欣賞頻道 俄羅斯老藝術(shù)家手風琴演奏《懷念》點擊視頻右下圖標可全屏收看 - END - 新華路時光 xinhualu69 |
|
來自: 新用戶9030yrKZ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