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式步兵炮是日軍在上世紀3,、40年代使用較多的輕型火炮,它以輕巧靈活為人稱道,,也有人認為它是二戰(zhàn)日軍最好的火炮之一,。其實好與不好是相對的,,要是把它放在同時期歐洲戰(zhàn)場可能就算不上好了,從綜合實力來說同級別火炮中比92式好的火炮并不少,,例如捷克的VZ28 37/70,,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M1904 76毫米山炮。 M1904 76毫米山炮也被稱為M1904 3英寸速射山炮,,是俄國在1904年研制的武器,,從時間上可比1930年定型的92式要早得多,當時俄國認為手里的M1883 2.5英寸山炮(64毫米口徑)已經(jīng)過時了,,因此提出研制3英寸(76.2毫米口徑)山炮替換它,。 早在幾年前俄國就測試了一種外國的75毫米速射炮,雖然沒有正式采購,,但是75毫米口徑的彈藥給俄軍留下了印象,,因此把新山炮的口徑定為3英寸,當時向國外的多家軍火公司提交了要求,,但只有少數(shù)回應,,其中克虜伯最豪橫,雖然本公司“沒有此種口徑的火炮數(shù)據(jù)”,,不過很快就可以“重新設計一款”,,這事最終落到了本國的奧布霍夫鋼鐵廠頭上,因為海軍某位人物要求鋼鐵廠加入,,可能是考慮到扶持本國企業(yè)吧,,這一舉動直接導致克虜伯、施耐德這些大公司退出競爭,。 M1904結構很輕便,,當時軟后坐系統(tǒng)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定水平,設計師也將它運用到火炮上,,不過炮管并沒有耳軸,它通過類似于把手的結構卡在一個側看呈矩形的框架中,,上下框架內(nèi)有液壓彈簧后坐設備,,炮管射擊方向調(diào)整的時候連同整個框架一起運動,炮架后方帶有駐鋤,。 火炮結構低矮,,戰(zhàn)斗重量330千克,炮管俯仰角度在-10°~25°,,水平射界很窄,,只有左右各3°。它發(fā)射破片彈和榴彈,,炮口初速度290米/秒,,最大射程約4200米,,射速約每分鐘6發(fā)。 1904年2月日俄戰(zhàn)爭打響,,戰(zhàn)爭增加了裝備需求,,前線陸軍迫切希望M1904趕快服役,總共下了294門火炮訂單,,預計用來裝備32個炮兵連,,每個連下轄8門火炮。戰(zhàn)爭后期只交付了部分火炮,,在戰(zhàn)斗中與日軍的31式山炮相比各有長短,,日軍火炮射程遠了約2千米,但射速很慢,,M1904射速快,,但是當時只配發(fā)了破片彈,限制了戰(zhàn)場發(fā)揮,。 1908年時火炮進行了一次升級,,除了配發(fā)更強的炮彈提高出膛速度到381米/秒,還設計了一面炮盾,,后續(xù)增加了穿甲彈,、燃燒彈、煙霧彈,,還有一種版本沒有采用輪式炮架,,而是安裝在炮座上用于固定陣地,主要在要塞使用,。一戰(zhàn)期間俄軍使用了這種火炮,,一戰(zhàn)過后就很少露面了,芬蘭軍隊曾繳獲過4門,,服役了較長時間,。 雖說M1904是作為山炮設計的,其實它的總體表現(xiàn)跟后來的步兵炮很接近,,與一戰(zhàn)時期的同類型山炮相比也還不錯,,它最大的問題是無法拆解運輸,時時刻刻都要馬匹牽引行軍,,對山地部隊不太友好,,太費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