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管理需要權威性 2,、管理也需要親和力 3,、溫柔一刀解決權威性和親和力沖突 01 管理需要權威性 我們在前面文章中提到過,老好人不適合做管理者,,因為管理需要權威性,,如果管理者說話,下屬都不聽或不遵守,,那管理者的指令得不到執(zhí)行,,團隊無法形成凝聚力和執(zhí)行力,,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業(yè)績和成果,。 管理者的權威性首先是來自組織賦予的合法的崗位權力,,無論是誰,只要擔任管理者這個崗位,,就擁有與崗位相匹配的權力,,這是崗位賦予管理者的權威性,這種權威性受公司規(guī)章制度的保護,。 在實際管理中,,僅具有權力,是難以做好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在工作中還應重視“個人影響力”,,成為具有一定權威的管理者。這種權威一種是非強制性的與崗位無關的權威,,比如管理者借著自己擁有的豐富業(yè)務經驗,、深厚的技術知識儲備、準確的分析判斷力,,讓下屬感到信服,,也會樹立他的權威。此時,,下屬員工接受他提議,、工作指引,是因為對管理者本身能力很有信心而接受它,。這種權威取決于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產生的思想共鳴,,感情的溝通;取決于相互之間的理解,、信賴與支持,。 權威是存在于組織內部的一種“秩序”,這種秩序并不是顯性存在的,,是組織內部的一種默契,。如果管理者發(fā)出的指示得到下屬的執(zhí)行,在下屬身上就體現了管理者的權威,;同樣的道理,,如果下屬違抗命令,也就說明了下屬不認可這種權威,。崗位賦予管理者的權威是強制性權威,,但是這種權威不能讓人心服口服,容易流于形式,,管理者的指令不一定能得到貫徹執(zhí)行,。而管理者通過個人魅力、知識儲備獲得的權威可以讓下屬心甘情愿服從和追隨,,這樣有時可以做到不令而行,。 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是領導者與他人交往中,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和行為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領導者的品格,、素質、知識,,來自管理者的道德修養(yǎng),。像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就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大家都尊敬他,,自愿追隨他。管理者要想提高自身的權威性,,除了高尚的人格魅力,,還要懂得變通,只有陰陽調和,、寬猛相濟,、恩威并重、張弛有度,,才能做好一個管理者,。 管理者要提高自身權威性,個人需要持續(xù)學習,,打造核心能力,,樹立自己的能力權威。比如一個技術干部,,要保持自己在技術領域的保持自己在專業(yè)技術領域領先地位,,別人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你能解決,,你就擁有技術權威,;作為管理者,在管理領域的擁有自己的獨特技能,,別人解決不了的管理問題,,你能解決,你就是管理權威,。 02 管理也需要親和力 好的管理者除了需要權威以外,,也需要親和力。大部分時候權威性和親和力是沖突的,,權威性高的管理者,,往往缺乏親和力或親和力低。親和力高的管理者,,往往權威性不強,。 管理者如果僅僅具有權威性,,缺乏親和力,容易讓人感覺不易接近,,產生畏懼感、距離感,。這樣在一些管理指令執(zhí)行時,,往往會打一部分折扣,下屬往往會按管理者指令去做,,但是并不是全心全意用心去做,,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去按指令執(zhí)行管理命令。 管理者管理著人力,、物力等資源,,調動資源實現組織目標和任務。人力資源是一種特殊的資源,,他們往往具有很大彈性,,工作熱情高時,工作效率也高,,沒工作熱情時,,工作效率就低,如何調動員工積極性,,也考驗管理者的能力,,親和力正是一個優(yōu)秀管理者調動員工積極性的一項重要工具。 好的管理是有溫度的,,有溫度的管理更有效,。追求管理智慧的最高境界,不僅要有完善的制度,還應需要有溫度的人文情懷,。實踐證明,,具有親和力的管理者最討人喜歡,更容易受到員工的敬仰和尊重,。 要提高自己的親和力,。首先要有謙虛的態(tài)度,善于傾聽員工的心聲,,在傾聽時,,要專注,善于觀察談話者的肢體語言,,收集更多信息,,對員工進行有效引導和輔助。 其次,,要善于贊美下屬,?!度诵缘娜觞c》中,專門提出贊美是對一個人最好的激勵和獎賞,。人人都需要贊美,,作為管理者更應該不吝言辭的贊美,充分激發(fā)員工工作的熱情,。 第三,,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想具有親和力,,要放下官架子,,盡量面帶微笑,微笑會自然給人以親切感,,整天板著臉的管理者的親和力一般不高,。 最后,我們要減少批評,,如果要批評,,也需要選擇時機和地點,避免造成員工的自尊受到傷害,。批評時要就事論事,,不要上升到人格的高度,這樣才能在不降低親和力的條件下,,達成自己想要的效果,。 03 溫柔一刀解決權威性和親和力沖突 作為管理者,為了解決自身權威和親和力沖突,,有時也需要些方法,,這里的“溫柔一刀”就是一種方法。 諸葛亮的“揮淚斬馬謖”向我們詮釋了管理者如何使用“溫柔一刀”的方式來保證權威性和親和力都不喪失的方法,。 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tǒng)一大業(yè),發(fā)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zhàn)爭,。他命令趙云,、鄧其為疑軍,占據箕谷,,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zhèn)守戰(zhàn)略要地街亭,,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系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辈⒕唧w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扎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但是馬謖到達街亭后,并沒有按諸葛亮要求安營扎寨,,也不聽副將王平的勸阻,而是搞自己的創(chuàng)新,,顯示自己的獨特能力,。馬謖平時作為參謀,沒有帶兵的機會,,這次好不容易有機會,,一定要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結果被魏軍斷糧斷水,,不戰(zhàn)而敗,,導致這次北伐失敗。 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六次北伐,,這一次是準備充足,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所以諸葛亮對馬謖失街亭一事非常懊悔,,一是懊悔自己沒聽劉備的囑托,重用馬謖,,導致北伐非常被動,,二是對自己用人失誤非常后悔,在斬了馬謖后,,自己上書要求降職降薪,,以警示自己用人之誤。 從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件事上看,,斬馬謖是為了樹立權威,,揮淚是為了不降低親和力。諸葛亮想斬馬謖嗎,,他其實也不想,,畢竟是自己看好的人才,而且馬謖在七擒孟獲的戰(zhàn)役中出過不少好主意,是自己的得力干將,。但是不斬馬謖,,不足以樹立管理者的權威,以后其他戰(zhàn)將犯了錯誤,,如何處理,?所以諸葛亮在看了馬謖寫給自己的信后,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為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如刀絞,,但是軍令如山,,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統(tǒng)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為義子。隨后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 所以管理者往往需要有剛的一面,,即要有自己的權威性,在工作中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能講情面。但是在生活上,,要關心下屬,,尤其是下屬家庭遇到困難,伸手幫一把,,會讓下屬感到管理者的溫情,,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這樣的團隊值得依靠,,這樣的管理者值得追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