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3年前秦苻堅意欲伐晉,。陽平公苻融阻諫說:“為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是出于老子的兩句名言,。即知道滿足,不會受辱,;知道該止則止,,不會出危險。 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深有感觸地說:“……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边@是他被謫貶黃州以后,,才對人生真正地體悟。他才意識到人的生命是極為短暫的,,猶如朝生暮死的小蟲子蜉蝣;人的渺小,,比之滄海不過是一粒米,。東坡先生文采飛揚,舉世公認,。只因寫過幾首抒發(fā)胸懷的詩,,被小人惡意分析,構陷為“烏臺詩案”,,幾乎掉了腦袋,。從此,他才清醒了,,也才成熟了,!他當作精神生命的錦繡文章不僅不足以自珍自豪,反而成為惹禍招災的根蒂,。他把自己放在無限廣闊的宇宙中衡量,,實在是太微弱了,太渺小了,!一代文豪尚且如此,,何況一般人呢,!縱有那么一點雕蟲小技,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人如果真能把自己看得很渺小,,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也不滿足,,那也不順心,,實際上是無自知之明。無自知之明,,必生奢念妄想,。最后不但得不到,反受其辱,。這又何苦呢,? 古人說:“君子知命?!笨峙虏荒芡耆忉尀樗廾摰默F念,。古人并不比我們今天的人傻,他們可能是從許許多多的人生經驗中,,反復思考而總結出的哲理,。“君子知命”,,大概是指君子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已,不作非分之想,,而順乎自然,。不趨附于人,不企求顯達,。知已才能知足,,知足才能長安。知足不辱的意思,,恐怕不外乎此理,。 能做到知足不辱,也就自然能做到知止不殆,。他們會清醒地知道,,越雷池一步,便災禍連連,,凡事都應該量力而行,,遵循規(guī)范。萬不可隨心所欲,,強而為之,。許多野心家和想入非非者,,最后都碰得頭破血流,身敗名裂,。到那時不甘心也得甘心,。 即使是智商、修養(yǎng)再高的人,,也不可能萬無一失,。只是他們能夠在關鍵時刻采納善言,懸崖勒馬,。醒悟得快,,改正得早,不致鑄成大錯,。 秦王苻堅如果能聽苻融引申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八個字,何至于淝水之戰(zhàn),,一敗涂地,,九十萬人馬全軍覆沒。這八個字能救九十萬人馬??! 自古以來,人類社會極為復雜和險惡,。古人曾提出以“慎獨”自勉,。小心翼翼,常遭不測,。豈敢自命不凡,,為所欲為。所以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八字名言,很值得我們深思,。 |
|
來自: 昵稱63703230 > 《中國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