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區(qū)的五個政權(quán),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960年,,后周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結(jié)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qū)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jù)政權(quán),其中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余個割據(jù)政權(quán)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學家統(tǒng)稱十國。 在這期間也出現(xiàn)了不少有名的將領(lǐng),,那么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五代十國時期十大名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注:本排名為非正式的排名,,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十,、顧全武(866年-930年),又稱顧和尚,,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唐末五代時期吳越國名將。 顧全武早年曾為僧人,,后到錢镠部下從軍,,因能征善戰(zhàn),積功不斷升遷,,一直效力于割據(jù)兩浙的錢氏政權(quán),,武肅王錢镠建立吳越國后,任命顧全武為裨將,,常侍左右,,后授武勇都兵馬使,南征北伐,,屢立戰(zhàn)功,,為兩浙第一名將。 乾寧三年(896),,錢镠的頂頭上司董昌在越州稱帝,,屯兵石侯。錢镠奉詔討賊,,命顧全武督師,,五月圍越州,董去帝號,,復(fù)稱節(jié)度使,。旋揮師破越州,俘殺董昌,以功加檢校太保,、明州刺史,。次年率師從海路破董昌余部于嘉禾(今嘉興)城外,繼取蘇州,、無錫諸郡縣,,官至指揮使。后又出使淮南,,促成兩浙與淮南的聯(lián)姻,,使錢镠順利平定了武勇都之亂。長興元年(930年),,顧全武病逝,,終年六十五歲。 根據(jù)史書記載,,顧全武屢次率兵與楊行密建立的吳國作戰(zhàn),,除敗于淮南名將李神福一次外,基本無敗績,。 代表戰(zhàn)役:討大越羅平國之戰(zhàn),,擒董昌,收復(fù)蘇州之戰(zhàn),,敗南吳將田頵,、周本,擒秦裴,。 九,、史建瑭(875-921年),字國寶,,雁門郡代州(治今山西代縣)人,,九府都督史敬思之子,,唐末五代時期沙陀族名將,。 史建瑭少以父蔭,在軍中任職,,在李克用的關(guān)照下和征戰(zhàn)中逐漸嶄露頭角得到器重,。史建瑭每戰(zhàn)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為一員屢立戰(zhàn)功,、智勇雙全的名將,,世稱“史先鋒”,因功授檢校司空,、改任貝,、相二州刺史。龍德元年(921年),從閻寶征討鎮(zhèn)州張文禮,,為流矢所中,,卒于軍中,時年四十六歲,。 八,、郭崇韜(約865年~926年),字安時,,代州雁門(今山西省代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后唐謀臣、宰相,、名將,、軍事家、戰(zhàn)略家,。 歷仕兩代三主,,唐僖宗后期,作為昭義節(jié)度使李克修親信,,累典事務(wù),,廉潔干練。大順元年(890),,李克修死后,,改任李克用典謁。天佑十四年(917),,李存勖以為中門副使,,和孟知祥、李紹宏一起參與機要,。 郭崇韜文武雙全,,富有謀略。他做上中門使后,,又步步升遷,,成為李存勖手下重臣。天佑二十年(923),,李存勖稱帝,,建立后唐,郭崇韜拜兵部尚書,、樞密使,。 后梁與晉對峙四十年,郭崇韜多次在與后梁的戰(zhàn)斗中立下戰(zhàn)功,。后來又是郭崇韜獻計李存勖奇襲后梁國都汴州,,一戰(zhàn)滅后梁,,立下首功。在這位富有韜略的名將帶領(lǐng)下,,六萬后唐軍勢如破竹,,只用了兩個月就滅了前蜀。他以佐命之臣之功加授侍中,、冀州節(jié)度使,,封趙郡公,食邑二千戶,,賜鐵券,,恕十死。 滅亡蜀國,,大功一件,,郭崇韜志得意滿,一些小細節(jié)就不太注意,,所以得罪了李繼岌身邊的宦官,,這群人最擅長挑撥離間,本來李繼岌與郭崇韜關(guān)系還不錯,,后來在宦官的添油加醋中傷下,,李繼岌埋下伏兵,將郭崇韜錘死在地上,。郭崇韜的五個兒子全部遇難,,兩個孫子則幸免于難。 七,、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東鄄城縣),。唐末五代時期朱溫手下將領(lǐng)初參加黃巢起義軍,。中和四年,朱溫大敗黃巢于王滿渡,。葛從周于是投靠朱溫,,從平秦宗權(quán),破朱宣,,敗時溥,,下三州(洺州,、刑州,、磁州),屢立戰(zhàn)功,,表封泰寧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傅,。 朱溫稱帝后,拜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以疾致仕,,拜右衛(wèi)上將軍,居于偃師,。朱友貞即位,,授潞州節(jié)度使,加授檢校太師,、兼侍中,,進封為陳留郡王,卒于家中,,追贈太尉,。 代表戰(zhàn)役:討蔡州之戰(zhàn),平秦宗權(quán),,助朱溫平定天平軍,,破朱瑄,征討徐州,,敗時溥,。 六、符存審,,原名存,,字德祥,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唐末五代時期前晉,、后唐名將。因被賜為李姓,,史冊又載為李存審,。 生平簡介:符存審是有名的五代后唐名將。符存審因被李克用收為義子并之賜國姓,,故史冊又載其為李存審,。直到后晉時期他的兒子符彥饒復(fù)歸本姓。符存審一生歷經(jīng)百戰(zhàn),,卻未嘗敗績,,曾多次與后梁交戰(zhàn)并擊破朱溫、驅(qū)逐北漠契丹,,與周德威齊名,。并且在歐陽修所撰寫的《新五代史》里,他是列傳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余人因獲授國姓皆被記載為“李”姓,。 符存審少年時性格十分豪邁,,重俠義精神,而且他足智多謀,,非常喜歡跟大家討論兵法,。到了唐末中和年間,河南一帶強盜四起,,民不聊生,。生逢亂世的符存審悲天憫人,他追隨光州刺史李罕之上沙場,。后來李罕之因為不敵蔡文權(quán)而放棄光州轉(zhuǎn)而投奔諸葛爽,,符存審也跟著他到了河陽擔任小校一職,屢戰(zhàn)有功,。諸葛爽死后李罕之等人逃到了懷州,,部下不滿其生性殘暴而紛紛四散,符存審此時跟隨了晉王李克用,,就此展開了其南征北伐的戰(zhàn)爭生涯,。 同光二年四月,朝廷本來已經(jīng)決定要授符存審宣武節(jié)度使,、蕃漢馬步軍總管,,只可惜詔告未至,符存審五月十五日便卒于幽州官舍,,享年六十三,,后下葬于太原。符存審的遺言陳述沒有得到圣上面覲,,言詞凄惋,,莊宗聞訊后痛苦良久,廢朝三日,,又追贈符存審為尚書令,,謚號同忠烈扶天啟運功臣,并被追封為秦王,。 五,、周德威是五代時期的名將,跟隨晉王李克用打天下,,是后晉的一員猛將,。李克用在中原爭霸時,重用周德威,,周德威同后唐作戰(zhàn),,同契丹作戰(zhàn),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五代十國那個戰(zhàn)亂時期,,周德威是一顆閃耀的將星,。但是在胡柳坡一戰(zhàn)中,,周德威不幸捐軀,。 人物生平簡介:周德威出生于河北之地,河北在當時是四戰(zhàn)之地,,并且因為是農(nóng)業(yè)基地,,受到各方面勢力的虎視。周德威從小在邊塞地區(qū)參戰(zhàn),,練就了一身武藝,,后來被晉王李克用得知,李克用開始重用周德威,。 周德威在同后梁軍隊作戰(zhàn)的時候異常勇猛,,當時后梁的軍隊中,都知道周德威的大名,。后梁大將陳章想要生擒周德威,,以此換取朱溫所承諾的刺史之職。周德威在與陳章作戰(zhàn)的時候,,采用假裝失敗的方法,,引誘陳章中計,最終打敗了陳章,。 與契丹作戰(zhàn)也是周德威簡介中必須提到的,。契丹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軍隊以騎兵為主,。周德威面對契丹的騎兵,,讓步兵采用大陣的形式對付契丹騎兵,并且讓自己的騎兵去攻擊契丹的騎兵,。契丹屢次侵入河北,,但都被周德威挫敗。 周德威是一員猛將,。在胡柳坡戰(zhàn)役中,,李克用只帶少量騎兵攻擊后梁的大營,但是卻被后梁的軍隊圍困,。周德威聽說后,,帶領(lǐng)騎兵去援救李克用,雖然周德威救下了李克用,,但是自己卻丟掉了性命,。 人物評價:周德威不僅有勇,還有謀略,。晉王李克用評價周德威有勇有謀,。與后梁在邯鄲城作戰(zhàn)的時候,,周德威佯裝失敗,退出了邯鄲城,。后梁的軍隊攻占了邯鄲城,,認為周德威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厲害,只是徒有虛名,,因此后梁的軍隊大舉進入河北境內(nèi),。周德威趁后梁軍隊驕傲輕敵、分兵多路的機會一舉將后梁的軍隊殲滅,。 周德威評價中需要提到他的忠誠,。周德威是一個非常忠誠的人,李克用將他提拔起來,,他一直效忠李克用,。后梁皇帝朱溫多次派人拉攏周德威,周德威不為所動,,當時朱溫占據(jù)中原的五個省份,,而李克用只有一個省份。周德威對于朱溫的高官厚祿根本不為所動,。 周德威評價中也要提到他的軍事才能,。周德威長期在河北地區(qū)作戰(zhàn),在北面同契丹軍作戰(zhàn),,契丹軍以騎兵為主,。在南面同后梁軍作戰(zhàn),后梁軍以步兵為主,。因此周德威積累了很多作戰(zhàn)經(jīng)驗,。他熟悉騎兵戰(zhàn)術(shù)與步兵戰(zhàn)術(shù),在與契丹,、后梁的作戰(zhàn)中屢次取勝,。 周德威出生于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時期是武將爭雄的時期,。周德威長期生活在戰(zhàn)爭中,,練就了不凡的軍事才能,是五代十國時期一位著名的武將,。 四,、楊行密(852~905),初名行愍,,字化源,,唐廬州(今安徽合肥)人。五代時吳國建立者。少時孤貧,,長大成人后身材高大,,膂力過人,據(jù)說能手舉300斤,,日行300里,。唐末黃巢農(nóng)民起義軍經(jīng)過廬州,楊行密應(yīng)召入伍,,后被唐兵俘獲,。廬州刺使鄭棨“奇其狀貌”而釋放了他,,遂被廬州府募為州兵,,戍守朔方(今寧夏靈武),升為隊長,。期滿回到廬州,,都將要他再次出戍。行前問其還缺什么,,楊行密憤然說:“惟少公頭爾,!”隨即將其斬首,舉兵為亂,,他“自募百余人,,皆為虓勇無行者”,統(tǒng)率州兵,,自號八營都知兵馬使,。廬州刺史郎幼復(fù)逃去,他占據(jù)廬州,。中和三年(883年),,被唐招撫,封為廬州刺使,。從此他以廬州為根據(jù)地,,開始拓土擴張,其勢力向淮河以南等地擴展,。 光啟三年(887年),,楊行密被淮南節(jié)度使高駢任命為行軍司馬,率兵數(shù)千人,,屯駐于蜀岡(今江蘇揚州西),,以誘敵襲營的伏擊戰(zhàn)法,打敗畢師鐸部,,占領(lǐng)揚州,。便派使者到大梁,向兼任淮南節(jié)度使的朱溫示歸,朱溫只好任命楊行密為淮南留后,。 文德元年(888年),,楊行密率兵攻打宣州獲勝,次年,,唐廷任命他為宣州觀察使,。楊行密派大將田頵等分別攻取蘇州、常州,、鎮(zhèn)江,。大順二年(891年),又攻取了滁州,、和縣,,勢力不斷擴張。景福元年(892年),,楊行密攻取楚州(今江蘇淮安),,威脅占據(jù)揚州的孫儒。孫率50萬大兵,,進攻宣州,,圍困揚州城,楊行密以“避其鋒,,背城堅柵,、以逸待勞”的戰(zhàn)法,使孫儒“兵饑,、又大疫”,,被擊敗擒殺。楊行密并其部,,選編5000兵士為親兵,,給予特殊待遇,成為“驅(qū)之即戰(zhàn),,靡不爭先”的主力軍,。復(fù)取揚州后,唐廷任命楊行密為淮南節(jié)度使,。 乾寧二年(895年),,唐廷加楊行密為校檢太傅(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之職),。唐昭宗曾封楊行密為弘農(nóng)郡王,。同年昇州(今南京)刺使馮弘鐸來附,他又派田頵攻掠各地,,于是“自淮以南,、江以東諸州皆下之”,。楊的吳地政權(quán)地盤已具雛形。占據(jù)大梁(今開封)的朱溫,,先派汴軍朱友恭率步騎萬人南下討楊,。8月又派汴軍葛從周率步騎萬人,從霍邱渡淮河為西路,,令厐師古率大軍駐營于江蘇淮陰為東路,,自北向南進攻楊行密部。楊行密先打東路,,一面用決堰縱水的辦法水淹敵軍,,一面令朱謹率精銳突襲,結(jié)果汴軍大敗,,名將厐師古被殺,,其余各軍勉強北歸。天復(fù)元年(901年),,楊行密派李神福于浙江臨安,,打敗了錢镠,,擒其將領(lǐng)顧全武回師,,次年,馮弘鐸率部叛變,,被打敗后,,楊寬容并任其為昇州(今南京)節(jié)度使。 天復(fù)二年(902年),,任楊行密為東面諸道行營都統(tǒng),、校檢太師、中書令,,進封吳王,。次年,與朱溫汴軍大戰(zhàn)于青州(今山東益都),,后平叛錢镠于南京,,平叛安仁義于常州。自此,,楊行密正式成為唐朝的藩王,,他兩次率軍擊敗后梁的入侵,兩次平定叛軍,,鞏固了自己的政權(quán),,統(tǒng)一了吳地。 楊行密統(tǒng)一吳地后,,重視農(nóng)桑,,采取“節(jié)用安民”的方法,撫定江淮,千里江淮重現(xiàn)繁華景象,。身為淮南節(jié)度使,,還穿著帶補丁衣服。任吳王時,,曾在合肥大蜀山建有行宮,。 天祐五年(905年)10月,楊行密病重,,任命兒子楊渥為淮南留后,,11月楊行密病逝 ,終年54歲,,謚號武忠,。其長子楊渥、其女百花公主,,護送棺柩回廬州,。清嘉慶《合肥縣志》載:“楊行密墓,在城西北六十里,,吳山廟集東,。”貞觀十一年(920年)其四子楊溥繼兄位,,順義七年(927年)改年號為乾貞,,即皇帝位,稱睿圣文明光孝皇帝,,追尊楊行密為太祖武皇帝,,陵曰興陵。 三,、高思繼(860—895),,五代十國名將,四季拳創(chuàng)始人,,第一名槍,,人稱“白馬銀槍”。后唐媯州(今河北涿鹿)人,,高順勵之子,。和兄弟高思祥皆以武勇稱。初為幽州節(jié)度使李匡威戍將,。后歸李克用,,拜為中軍都指揮使,昆仲分掌燕兵,。 高思繼的一生都在為后唐效力,,就連他本人,,也是慘死于和后梁的交戰(zhàn)之中。 話說,,高思繼和王彥章一生共交手兩次,,第一次交手,二人大戰(zhàn)三百回合不分勝負,,最終只能各自回營,。第二次交手,為了戰(zhàn)勝高思繼,,王彥章只得使計詐敗誘高思繼追來,,遂使回馬槍殺之。 就這樣,,高思繼慘死于王彥章之手,,但這并不影響其與王彥章并列為五代十國第一名槍,高家槍威震天下,。 只可惜其后世子孫位高權(quán)重,,權(quán)傾一方,最終被后唐皇帝屠盡全族,。 二,、王彥章(863—923),五代時期后梁名將,。鄆州壽張(今山東梁山西北)人,,字賢明,一作子明,。驍勇有力。事朱溫,,每戰(zhàn),,持鐵槍沖堅陷陣,軍中號“王鐵槍”,。后梁建立,,先后為濮、澶州刺史,,汝,、鄭州防御使,許,、滑州節(jié)度使,。常為先鋒,與李存勖軍對壘,。龍德三年(923),,晉王李存勖稱帝建后唐,,后梁失鄆州,他臨危受命為北面招討使,。時后唐已盡有河北,,以鐵鎖斷德勝口,筑河南,、北為兩城,,號夾寨。王彥章攻下德勝南城,,率舟師攻楊劉,,凡百余戰(zhàn),后唐以大軍來援乃退,。后屯兵兗,、鄆之境,為李嗣源所襲,,退保中都,,又敗,被擒,。莊宗欲全活之,,對曰:“豈有朝事梁而暮事晉”,遂被殺,。 代表戰(zhàn)役:德勝口之戰(zhàn),,三日擊退晉軍,取德勝南,、北兩城,。 一、李存孝(858―894年),,本姓安,,名敬思,代州飛狐縣(今山西省靈丘縣)人,,粟特族,。唐末著名的猛將。 生平簡介:李存孝生活在唐末五代時期,,本名叫安敬思,,突厥族,天生力氣大,,英勇善戰(zhàn),,功夫了得。晉王李克用看中了他的才能,,把他收為義子,,成為眾多太保中的一員,,因為排行十三,所以人稱十三太保,。 唐末逐漸打破了之前的統(tǒng)一局面,,多股勢力各占一方,當時的晉王李克用與孟方立為了洺,、邢,、磁這幾個州常年交戰(zhàn)。公元889年,,李克用再次舉兵孟方立,,李存孝也參與其中,跟李罕之一起打敗了孟方立的堂弟孟遷,,并占領(lǐng)了磁州和洺州,。晉軍打敗孟方立軍隊,孟方立自殺,,孟遷繼位,,并向朱溫求救。李克用知道后,,立馬派李存孝進攻邢州,,孟遷兵敗投降。 之后,,李存孝參與了李讜與李罕之的戰(zhàn)爭,,救援李罕之,抓了新任潞州節(jié)度使孫揆,,擊退了汴將李讜,,攻占了滁州。李存孝因為李克用沒有委任他為昭義留后而對其心存怨言,。后來李存孝又占領(lǐng)了晉州,、絳州等地,為晉軍立了不少功,。 而后帶兵攻打趙王王镕,受到李存信誣陷,,投降唐昭宗,,出任邢洺磁節(jié)度使。乾寧元年(894年),,受到李克用的圍攻,,兵敗出降,處死于太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