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睡夢中] 70×180cm布面油畫 2022年 相遇寧靜 ——范學賢油畫的審美追求 一 學賢生于“黃梅戲之鄉(xiāng)”安慶,,曾與我共飲一江之水,;后學于滁州、杭州,,曾于我名下研習油畫,;現(xiàn)居于北京、滁州兩地,,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學賢的藝術“地圖”很明晰:亙古流淌的長江之水,蒙養(yǎng)了他一往無前的心理結構,;那個環(huán)滁皆山,、蔚然深秀之地,給了他幾分淡然與靈氣,;山色空濛的西子湖更像他人生的驛站,,孤山寺北、早鶯暖樹給予他專注的藝術情懷,;如此才使他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京城,,非但沒有迷失自己理想的坐標,,反而讓自己的藝術變得更加單純、內斂與執(zhí)著,。 [寂] 80×160cm,,布面油畫,2022年 二 藝術家的成長往往與機緣相關聯(lián),,譬如對一件作品,、一個大師的垂青總有自己的理由。這個理由有時說不清道不明,,有時又十分地簡單,,判斷標準是內心的那份存念和一見鐘情的一瞥,我想學賢之于法國畫家布格羅當屬于這一類,。 布格羅被公認為文藝復興“三杰”之后最杰出的繪畫大師,,對學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杭州攻讀碩士期間,,學賢的學位論文就是以布格羅作為研究選題,不料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今天,,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承載自己藝術追求與心力的作品。 然而,,繪畫畢竟是個“手藝”活,,要掌握好學院寫實繪畫的精髓并非易事,其中所包含的因素非常之多,,“技術”便是最基本問題之一,。沒有它,畫面缺少存在的應有價值與基因,;沒有它,,作品就像一個“野孩子”。 縱觀學賢這些年的作品,,不難看出他在這方面的努力是艱辛而執(zhí)著的,,進步也是喜人的。早期作品的生澀感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成熟與自信,。有了“技術”支撐,便為作品誕生提供了“敲門磚”,,但它不是全部,,因為,藝術語言是一個寬泛且復雜的體系,。 那么,,藝術家如何選擇并形成自己的語言與風格,?我以為,語言與風格的成因與藝術家自身的性格,、氣質與環(huán)境等因素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因此,能反觀自身,、理性地認識自己,,是一個成功藝術家必備的素質,這也是中西方藝術的共同特點與規(guī)律,,且不分彼此,。 我覺得學賢在這點上是非常明智和清楚的,他沒有像某些耽迷于“弄潮”的小生和“百變”的精靈,,而是在看似單調的探索中咀嚼個中滋味,,在對象與顏色的往返中建構著屬于自己的語言體系,體味著藝術語言的精妙與樂趣,。 [遠山] 70×120cm,,布面油畫,2022年 [一支玫瑰] 50×70cm,,布面油畫,,2022年 [銀手鐲] 30×50cm,布面油畫,,2021年 三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精神的外化形式,,非虛幻之物,而是藝術家審美眼光,、修養(yǎng)和追求的載體,。因此,作品中所傳遞的是畫家的所思所想,。從學賢的藝術“地圖”中我們不難看出其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精神氣息及與之存在的內在關聯(lián)性,,帶著這份“地圖”再去解讀其作品時會多了一把鑰匙,似乎一切都迎刃而解,。 《夢的邊緣》所映現(xiàn)的正是畫家的心境,,無非是借助模特表達了市井喧囂中對寧靜的守望,亦是對人生奔波的輕輕詠嘆,?!对谒环健分袌?zhí)笛女子沉浸在清新且悠揚的旋律之中,那遠處的山巒不正是畫家心中的詩與遠方嗎,? 學賢作品的基調是唯美的,,彌漫著寧靜,浸透著肅穆,,有時也散發(fā)著幾分孤獨,。相比于喜劇而言,,悲劇給人的感覺更加震撼和扣人心弦,因此,,唯美而不甜美,,靜穆的孤獨往往能成為畫面的精神內核,需要品鑒者慢慢品味,。 《孤獨的行走》中主人翁是美麗的,,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何來的孤獨?這,,只有畫家知道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女主人的孤獨是創(chuàng)作者賦予的,。在《不語》中,,那個孤獨的女孩似乎也在期待著,她期待什么,?手中的花兒似乎道出了人生季節(jié)的秘密,。 學賢沒有回避內心的孤獨,而是用畫筆與色彩將之凝固起來,,因為他認識到了人終將無法逃離的孤獨之現(xiàn)實,,反而“盡情”地享受起這份“上帝”的恩賜,享受這份屬于自己的孤獨來,。 當然,學賢的藝術追求并非僅限于此,,在日趨成熟的同時尚存需要提升的地方,,它需要時間的沉淀與積累。對此,,我們期待著…… 黃鳴 寫于沉香閣 2017年6月10日 [紅山楂] 80×100cm,,布面油畫,2021年 [那年那月] 60×60cm,,布面油畫,,2021年 [她的世界] 50×100cm,布面油畫,,2020年 學賢的作品里彌漫著一種平靜而舒緩的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可以控制人的情緒,當人們在遭遇煩躁亢奮之時,,可以使內心趨于平緩,、趨于寧靜。在學賢的作品前過于興奮和過于喜悅都應該是有節(jié)制的,,否則一不留神就糟踐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平靜,。 在作品《她在睡夢中》你必須靜觀,、在《不語》前你無須發(fā)聲、在《暗香》旁你只能觀賞,、而在《平靜的喜悅》里你也不能喧嘩……,。學賢的作品是向大眾呈現(xiàn)的,但是作品本身卻是讓個體獨自靜觀的,,就如同作品本人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不需要觀眾參與一樣。 “獨處而靜思者非難,,居廣而應天下者為難”學賢的作品正是把個體的孤寂放在一個時代喧囂的大背景下,,對人的本性和人的欲望進行了深層次過濾之后,用自己深思熟慮的思考表達的一種觀世方法和處世態(tài)度,。 —— 張鴻賓 [晨] 70×90cm,,布面油畫,2020年 [紅云] 120×140cm,,布面油畫,,2020年 [形影] 110×110cm, 布面油畫,,2020年 [影] 70×160cm,,布面油畫,2020年 [時光] 120×140cm,布面油畫,,2019年 [昨日玫瑰] 70×155cm,,布面油畫,2018年 [紅] 40×40cm,,布面油畫,,2018年 [微涼] 60×80cm,布面油畫,,2019年 [天空] 30×40cm,,布面油畫,201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