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5000年的燦爛文明中,我們一直自稱是"華夏兒女",、"龍的傳人",、以及"炎黃子孫"??墒亲罱幸环N聲音開始風靡網絡,,有人認為,我們并不是真正的炎黃子孫,,甚至還給出了諸多鐵證,。今天編者就此觀點進行討論,,探究一下我們是否為真正的"炎黃子孫",。 上古時期曾流傳著諸多神話,例如現(xiàn)代人熟知的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以及夸父逐日等。在人們千百年來的口口相傳中,,似乎沒有幾個人對于神話抱著較真的態(tài)度,,很多人認為,神話都是編出來的,,是古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向往,。可事實并非如此,,在看似荒誕的神話背后,,其實還隱藏著許多我們看不到的真實事件。 如果我們拋開盤古和女媧的遠古時代,,似乎中國人的起源是來自于黃帝,,他是歷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凡人統(tǒng)治者。在黃帝時代,,人類的智慧得到了啟蒙,,并漸漸告別了蒙昧的茹毛飲血,社會也開始向奴隸制進行轉化,。 中國歷來是農業(yè)大國,,故此農業(yè)之神也被極為尊崇,著名的"神農氏"便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精神內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神農氏"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炎帝,相傳炎帝是牛首人身,,并且發(fā)明了刀耕火種,,還制造了各種農業(yè)工具。正是在他的引導之下,,部落百姓才學會了畜牧與耕種,,從此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再也不用冒著巨大的風險去采果以及打獵,。 可是在炎黃神話之中,,本該一團和氣的兩位先祖,卻同樣出現(xiàn)了種種不和諧的氣氛,?!独[史》中記載:"炎帝者,黃帝同母異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zhàn)于逐鹿之野,,血流漂杵",。也就是說,,黃帝與炎帝是同母異父的親兄弟,并且各自掌控著一半天下,。在此之后,,黃帝與炎帝因為"行道"的分歧,致使雙方大戰(zhàn)于逐鹿之野(一說阪泉,,其實逐鹿與阪泉并不遠),,經過數(shù)次苦戰(zhàn),黃帝最終戰(zhàn)勝了炎帝,。當然,,從記載中我們也能看出,黃帝的勝利也來之不易,,畢竟雙方的戰(zhàn)爭都已經達到了"血流漂杵"的地步,! 正是由于古書中對逐鹿之戰(zhàn)的詳實記載,便給一些學者提出"國人非炎黃子孫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指引,。這些學者認為,中國人并不是炎黃子孫,,因為在逐鹿之戰(zhàn)中,,炎帝部落已經被徹底消滅并且不復存在,故此準確的來說,,我們應該是"黃帝子孫",,而非"炎黃子孫"。不僅如此,,學者們同樣也在古籍《山海經》中,,找到了所謂的"鐵證"。 《山海經》是一部上古奇書,,其中所記錄的內容,,多是上古時期的天文、地理,、生物,、礦產、醫(yī)藥,、以及神話傳說等,。在《山海經》中,曾記錄了幾個重要的神話,,它們分別為精衛(wèi)填海,、刑天斷首、以及夸父逐日。其原文如下: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此為精衛(wèi)之記載,。 《山海經·海外西經》載:"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 葬 之于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此為刑天之記載,。 《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記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zhí)幠蠘O,,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此為夸父之記載,。 單從以上三段記載來看,三者幾乎沒有任何聯(lián)系,,并且獨立性都相對較高??墒菃栴}并非如此簡單,,其實精衛(wèi),、刑天,、夸父三人,,具備三個共同點!首先,,從我們傳統(tǒng)的觀念看來,精衛(wèi)填海是一種堅持不懈的象征,,刑天斷首而復生眼目,是不屈不撓的代表,,而夸父逐日是先民們勇于挑戰(zhàn)自然的精神詮釋,??墒菑摹渡胶=洝分械膶嶋H角度來講,,精衛(wèi)填海,、刑天斷首,、夸父逐日,無一例外都是不自量力的表現(xiàn),,他們敢與比自己強大萬倍的敵人爭斗,必然是蚍蜉撼樹,。由此來說,,《山海經》所表現(xiàn)的觀點是:精衛(wèi),、刑天,、夸父,,全都是反派人物,! 其次,,精衛(wèi),、刑天、夸父,,三個人最后的結局全部都是死亡,并且全部與黃帝有關,。即使精衛(wèi)與刑天能夠復生,,但同樣顯得不倫不類,,再也不是人形,,甚至有些被妖魔化,!最后,也是最關鍵的共同點,精衛(wèi),、刑天,、夸父,,都是炎帝部落舉足輕重的人物!精衛(wèi)是炎帝的小女兒,刑天是炎帝部落的重要將領,,夸父則是炎帝部落的強力聯(lián)盟。 三者綜合來看,,作為炎帝部落中的三位重要人物,,他們最后的結局都是死亡,,而且留下萬世罵名,令人感到不屑與輕薄,。由此學者們才會認為,,在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大戰(zhàn)勝利之后,便開始有目的性的翦除炎帝之羽翼,,而隨著炎帝部落重要人物的相繼凋零,,炎帝部落也從此一蹶不振,最后徹底消失,,所以我們應該是"黃帝子孫",,而非"炎黃子孫"。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國著名的神話研究專家袁珂先生,,早已經對此話題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袁珂先生認為,,《繹書》中記載的炎黃二帝之戰(zhàn)爭,,其起因只是"行道"的不同,。"行道"究竟是什么?黃帝對于戰(zhàn)爭的理解是用"水",,而炎帝的理解卻是"火",,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故此二者之間才會有此一戰(zhàn),。 但是話說回來,,書中記載炎黃二帝本是同宗兄弟,相互之間的戰(zhàn)爭,,并非是你死我活的"物質爭奪",,而是文明的碰撞。正是由于這種原因,,炎黃二帝的戰(zhàn)爭本質應該是融合的過程,,無論誰勝誰負,結果都是一樣,,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終究還是會融合在一起,,繼而發(fā)展出輝煌燦爛的文明,所以說,,我們確實是"炎黃子孫",,而并非是網傳的"黃帝子孫"。 如果這些證據(jù)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么面對蚩尤的入侵時,,黃帝和炎帝這對冤家,,又為何要聯(lián)合在一起呢,?答案不明自喻。說到這里,,小編還是借用《詩經》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