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十三州中,荊州面積僅在益州之下是天下第二大州,,而且荊州治下的南陽郡有三十七個縣,、兩百多萬人口是東漢最大的郡,荊州自古人杰地靈,,加上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也是荊州南陽人,,所以漢末三國時期荊州堪稱是人才輩出。 自初平元年(190年)劉表執(zhí)掌荊州開始到208年死后其子劉琮投降曹操為止,,劉表統(tǒng)治荊州長達近二十年之久,,其麾下可謂是人才濟濟,那么劉表麾下陣容有多豪華,?六位謀臣,,九大名將,帶甲十余萬,,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六位謀臣:蒯良、蒯越,、伊籍,、劉先、龐季,、鄧羲 劉表之所以能迅速穩(wěn)定荊州局勢,,和當地大族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所以他麾下謀臣大多數來自荊州當地大族,,比如蔡氏,、蒯氏,、黃氏、龐氏等等,,其中以蒯良,、蒯越、伊籍,、劉先,、龐季、鄧羲等人較為出名,,和劉表麾下大將多數效力于劉備不同,,謀臣效力于曹操的更多,比如上述六人除了伊籍效力于劉備之外,,其余五人都北上為官(蒯良可能在赤壁之戰(zhàn)前去世),。 值得一說的是蒯越,蒯越出身于襄陽蒯氏,,長于謀略曾出任過大將軍何進的東曹掾,,他是荊州大族中最堅定的親曹派,所以曹操南下荊州劉琮投降后,,曹操曾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p> 九大名將:黃忠、魏延,、甘寧,、文聘、李嚴,、霍峻,、黃祖、蔡瑁,、張允 劉表麾下其實不缺名將,,從日后的成就來看,黃忠,、魏延,、甘寧、文聘,、李嚴五人成就和名氣最大,,其中黃忠和魏延是蜀漢名將;甘寧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文聘為曹操鎮(zhèn)守江夏達數十年之久,,關羽和孫權都奈何不了他。 李嚴是劉備臨終前的兩大托孤大臣之一,或許有人奇怪李嚴不是劉璋部下嗎,?怎么又算在劉表頭上,?其實李嚴是荊州南陽人,原先是劉表麾下的南郡秭歸縣令,,208年曹操南下荊州時因為秭歸離益州較近,,所以李嚴就由秭歸入蜀投奔了劉璋。 霍峻是南郡人,,和其兄霍篤一同效力于劉表,,赤壁之戰(zhàn)期間霍峻率眾依附劉備,被任命為中郎將,,劉備入川之戰(zhàn)中霍峻立下很大功勞,,如果不是他堅守住劉備唯一的根據地葭萌城,劉備很可能會被劉璋南北夾擊,,所以劉備入主益州后把益州北部的重要關隘都委托給霍峻鎮(zhèn)守,。 黃祖是江夏太守,,其實黃祖能力并沒有演義中說的那么弱,,不僅孫堅死于其手,孫策和孫權先后五次攻打江夏,,歷經十余年才擊敗黃祖拿下靠近江東的部分江夏之地,。 劉表麾下戰(zhàn)斗力最強的是水軍,掌管水軍的正是蔡瑁和張允二人,,他們兩人的水戰(zhàn)能力連周瑜都不敢小覷,。 九大名將中,黃祖在赤壁之戰(zhàn)前戰(zhàn)死,,曹操得到了文聘,、蔡瑁和張允三人,孫權得到了甘寧,,劉備得到了黃忠,、魏延、李嚴,、霍峻四人,,相對而言劉備的收獲最大。 得益于荊州大族的支持,,單槍匹馬入荊州的劉表很快平定了各郡的割據和叛亂勢力,,在北方群雄征戰(zhàn)不休無力南顧的情形下,劉表的實力增長很快,,《后漢書》記載:“于是開土遂廣,,南接五領,,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余萬,。” 在當時能擁兵十余萬的諸侯并不多,,可能也就袁紹和袁術兄弟有這個實力,,以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時前線只有三萬多兵力來看,,他的總兵力都未必有巔峰時期擁兵十余萬的劉表多,。 不過劉表過多的依賴于荊州大族的支持,其他出身一般之人就很少有表現(xiàn)的機會,,比如甘寧就是因為得不到劉表的重用才會離開荊州前往江東,,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劉表的發(fā)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