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多讀一本繪本,多看一個世界 【孩子犯錯怎么辦】 犯錯是每個人一生中都不可避免的事情,,哪怕是圣人也不敢說自己一生都從未犯過錯,,更何況是年幼的孩童呢? 作為父母,,當孩子犯錯的時侯,,我們有義務去糾正他們的行為,讓他們懂得 分辨是非對錯,,但同時,,我們更應該明白一點,那就是在對待孩子犯錯的問題上,,引導永遠比指責更重要,。 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只會批評責罵,,卻從來不會耐心和孩子分析,,告訴他們究竟錯在哪里,以及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如何去處理,。 他們總是極其粗暴地批評和否定孩子,卻從來不告知緣由,,甚至被問得急了,,便草率地丟下一句:“我是你爸/媽,你聽我的就對了,!” 還有一些父母更可怕,,他們在孩子犯錯時,總是口不擇言地用一些惡毒的語言去貶低孩子,、嫌棄孩子,,以此來發(fā)泄自己身上的負面情緒。 殊不知,,這樣的指責除了打擊孩子的自信,,甚至讓他們變得自暴自棄,是不會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的,。 要知道,,父母的語言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可能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樹立一個人的正面自我意象,是幫助孩子塑造正面人格,,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相應地,毀壞一個人的正面自我意象,,則是導致孩子日后走上歧途的關鍵原因,。 而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師長”角色,他們對孩子的評價對孩子的自我意象形成是至關重要的,。 簡單來說,,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常常得到父母的夸獎與肯定,那么在他們心中,,就會為自己樹立一個積極正面的形象,,認為自己就是父母所夸獎和肯定的那種人,這種形象形成之后,,也會反過來影響孩子日常的行為處事,,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但如果一個孩子,只能從父母那里得到貶低的負面評價,,那么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認同”父母的評價,認為自已真的就如父母口中所描述的“失敗者”那般,,一旦這種印象形成,,孩子很可能就會陷入信心崩塌、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境地,,真的變成父母所嫌棄的那種人,。 前些年,網絡上報道過這樣一則新聞:某中學一名年僅15歲的中學生服用安眠藥自殺了,。 這名中學生是個非常普通的孩子,,相貌平平,頭腦也不算聰明,。 他還有個雙胞胎弟弟,雖說是雙胞胎,,但倆人卻長得一點兒也不像,。 相比起平凡的哥哥,弟弟無論是相貌還是頭腦都要更為出色,。 由于是雙胞胎,,所以兄弟倆從小無論做什么事情,幾乎都被安排在一塊,。上學在同一個班級,,補習班上同一個,興趣班也報的是同一個,,這樣一來,,兄弟倆就更是不可避免地常常會被拉出來比軟。 于是,,普普通通的哥哥在優(yōu)秀的弟弟映襯下,,越發(fā)顯調遲鈍又愚笨了,父母顯然也都更偏愛弟弟一些,。 當一個家庭擁有不止一個孩子的時候,,即使是親生父母,也難免會有所偏愛,,更何況在兄弟倆對比如此明顯的情況下,? 因此,久而久之,,孩子的父母對平凡普通的哥哥產生了一些厭煩的情緒,。 尤其是在弟弟無論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又快又好,,而哥哥卻總是錯漏百出的情況下,父母更是會忍不住對著哥哥念叨出一些指責貶低的話,,諸如“你怎么那么笨”“你是廢物嗎,,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你要是能比得上你弟弟一根手指頭我就謝天謝地了”… 或許父母在指責哥哥的時候,所說的話大多也只是源于一時之氣,,但這樣長年累月下來,,卻讓哥哥對自已越來越沒有信心,甚至產生了厭世的情緒,。 直到后來,,年僅15歲的哥哥終于用一瓶安眠藥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同時也終結了自己“廢物”的一生,。 其實,,這位哥哥也只是個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男孩罷了,,這個世界上,,像他這樣的人有千千萬萬。 如果沒有父母日復一日地指責和貶低,,他或許會成為這個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之一,,過著平凡卻充實的日子,有著自己的失敗與成功,。真正壓垮他自信,、斷絕他希望的,不是他的“不優(yōu)秀”,,而是來自父母的貶低和指責,。 在我們身邊,有一種父母被形容為“刀子嘴,、豆腐心”,。 這種父母其實非常常見,他們在責罵孩子時總是不留情面,,有時候甚至會口不對心地說出非常傷人的話,,但他們內心對孩子的愛和其他父母一樣,是非常深沉且真摯的,。 對于這樣的父母來說,,當孩子犯錯時,他們口不擇言地貶低和責罵過后,,發(fā)泄完內心的郁氣,,便又能高高興興將事情揭過,繼續(xù)毫無保留地去關愛孩子,。 但他們卻不曾想過,,當他們口吐刀鋒的時候,,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如果孩子的內心并不像他們所以為的那么強大,,那么被親生父母貶低責罵的他們,,又會有多么痛苦和絕望呢? 一位教育心理學家曾說過:“在父母苛貴中成長的孩子,,會豬意識地認為,,自己無論做任何事,都不會得到父母認可,。 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失去進步的動力,變得不自信,、不自尊,,消極而孤僻。” 所以,,父母們應當記住,,言語如刀,不要輕易用刀鋒指向你的孩子,。 哪怕是他們犯錯的時候,,也要記得,引導永遠比責罵更重要,。 與其用尖銳的言語去指貴他們,傷害他們,,不如心平氣和地引導他們,,讓他們明白自己究竟緒在了哪里,又要如何才能彌補自己的過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