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哲學之五:田邊元 明治維新后,西方近代哲學思想在日本廣泛傳播,,加上長期以來東方禪學,、陽明學的深厚基礎,形成了近代日本移植,、接受并改造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的局面,,并建立起日本自己的近代哲學。這一時期的日本哲學,,與西方諸哲學體系相比,,它具有自己的理論特點,帶有東方哲學的性質;與神,、儒,、佛等日本傳統(tǒng)哲學相比,它又具近代哲學的性質,;在它的思想深處,,與現(xiàn)代世界哲學各派共源同流,是日本資本主義經濟及其政治的哲學表現(xiàn),。其中,,以西田哲學為代表,它承襲了前輩開創(chuàng)的學院派哲學,,但又超出前輩,,形成了具有獨特的理論內容和邏輯結構的哲學體系。 田邊元(1885-1962)早年在國內專攻數(shù)學和哲學,。1922年留學德國,,接受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貒?,先是追隨西田哲學,后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其主要哲學著作有:《康德的目的論》,、《種的邏輯的世界圖式——到絕對媒介的哲學之路》、《作為懺悔道的哲學》,、《實在和愛與實踐》等,。 1.源起西田哲學的科學論 回國之初,田邊元在理論上采取了新康德主義的批判立場,,追隨西田哲學,,強調" 直觀" 概念。通過這一方法達到了試圖說明科學邏輯根據的形而上學,。 他認為,,作為科學的邏輯根據,也即是形而上學根基的實在,,存在于我們個人精神之中,。實在的精神" 只有在我們的直觀體驗上才知道"。因此,," 直觀體驗" 是實在的基礎,,形而上學只有立足于" 直觀體驗" 的基礎上,才可能形成,。這里的" 直觀" 相當于西田的" 純粹經驗" ,,他把" 直觀" 把握為一種唯一的" 根本實在",。通過這一基礎,田邊企圖把科學和宗教結合起來,。 他認為,,科學的認識不能解決一切價值理想問題,必須超過它這個界限而考慮一個特殊的先驗,,把一切價值理想都統(tǒng)一在" 實在" 本身之中,。宗教就是這個先驗統(tǒng)一主體的" 實在"。田邊從對科學認識的必然因果律的確立進而發(fā)展到對道德意志自由問題展開哲學思索,。 在道德目的論問題上,,田邊提出人生的最終目的是由道德自由實現(xiàn)的。道德的自由,,是一個" 規(guī)范的理念" ,,是一種含有" 意義的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是以人格為目的,,由抽象的非人格立場轉移到具體的人格立場的一種高級意義上的創(chuàng)造。田邊的" 目的論" 是與" 直觀的悟性" 為基礎,,以" 自由意志" 為動力,,由主觀認識出發(fā),通過" 自然" 對自己的否定,,達到含有宗教信仰的道德立場,。這是他的" 意志的辯證法"。 2." 種的邏輯" 通過對黑格爾的研究,,田邊元由康德主義及新康德主義的立場達到了" 絕對辯證法" 的立場,,離開了西田哲學,提出了獨具特色的" 種的邏輯" 哲學體系,,并將此應用于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研究。 田邊元指出,," 絕對辯證法" 是包含著物質和精神兩者并把它們加以揚棄,、綜合,、統(tǒng)一的東西。揚棄和統(tǒng)一的基礎不是" 有" ,,而是" 無",。他認為,," 綜合" 是以" 道德實踐" 為基礎的,,在這種實踐中實現(xiàn)的" 精神的統(tǒng)一性和物質的對立性之對立的統(tǒng)一",。因此,,綜合" 必然是存在的同時又是觀念的" ,它是一個"超越的全體",。 1934年起他把這一理論應用于日本現(xiàn)實社會,,依據當時非理性的民族主義,,把唯物辯證法和唯心辯證法的統(tǒng)一問題轉移到全體主義和自由主義之間的互相否定、互相媒介的統(tǒng)一問題上,,從事于自己所謂的" 種的邏輯" 的辯證法研究,,于1937年,正式確立了" 種的邏輯" 的思想,,形成了獨創(chuàng)的" 田邊哲學",。 田邊認為,,西田哲學的" 場所" 邏輯中,," 有" 只是" 個" 而沒有" 種" ,這就無法對社會存在作出充分說明,;更為重要的是西田的" 無" 是一種作為" 絕對無" 而在" 無的場所" 上媒介一切的東西,但它本身卻是直接由直觀顯示而沒有任何媒介,,因而不可能形成辯證法。所以,,田邊認為西田的" 無" 只能是絕對否定,,但離開了絕對否定的媒介就不能稱之為" 無"。 由此,,田邊提出獨自所謂的" 種的邏輯" 取而代之。所謂" 種的邏輯" ,,就是指" 個" 、" 種" ,、" 類" 之中的" 種",。它是在"類" 之下而比" 個" 廣,,在" 個" 之上而比" 類" 窄的一個概念,。 田邊認為" 種" 是" 社會不可缺少的契機" ,可稱其為社會的" 基體" ,,也就是說," 種" 是民族、階級,、國家等所謂社會的基體。因為在他看來,,社會并不是在個人之后或與個人同時形成的,它是建立在一種不拘于個人生死交替的" 基體" 上,,這個基體必然存在于個人之前。這個社會基體,,由于是個人生于其中,被包括于其中的一個種,,所以稱為" 種的基體",。 田邊認為,,以種為基體的個、種,、類三者是建立在以互相否定為媒介的關系上的。神是基體,,個是" 同作為自己基礎的種相對立著,,并同作為自己形相原因的普遍本質相背離的東西"。對立著的種與個通過互相否定,,便發(fā)展到對于絕對否定的主體的肯定,,而作為主體全體的國家和個人又是相即的關系。這就是說,,全體即是個人組織的類,,國家必然是個人自我犧牲也即自我實現(xiàn)的組織,。這也就是說,現(xiàn)實的具體的社會存在,,應當通過個、種,、類三者互相否定的媒介方法來把握。由此可見,,田邊的" 種的邏輯" 同" 絕對媒介"是分不開的,,兩者是合二而一,。 田邊特別強調類,、種、個之間都是互相" 媒介" 的,。他認為," 個" 是" 有" ,," 種" 也是" 有" ,它們之間都是以互相否定為媒介的,;而" 類" 則是" 絕對無" ,它是以" 有" 為媒介的,。" 個" ,、" 種" 通過互相否定而" 無" 化,,即" 個" 以" 種" 為媒介而自我否定為" 無" ," 種" 又以" 個" 的" 往相" 為媒介而自我否定為" 無",。如此,,它們都以" 無" 為媒介而達到了" 絕對無" 的統(tǒng)一,即絕對無的" 類",。這時," 個" 已通過自我否定轉變?yōu)?/span>" 無" ,而" 種" 也通過自我否定上升為" 類" ,,成為" 有即無" 而被理念化,。然后再返回來,," 絕對無" 又以" 有" 為媒介,,作為否定之否定而成為肯定的" 有",。此時,," 種" 便轉換為" 類的種" ,成為" 無即有" ,,并以" 個" 的" 還相" 為媒介轉換為實現(xiàn)理念的主體,,而" 個" 又以" 類的種" 這個陣地為媒介" 還相" 復活為自由的世界,。由此,," 類" 和" 個" 即全體和個體就成為相即的東西,。這個" 相即" 的關系主要是通過" 種" 的自我否定為媒介而實現(xiàn)的,。因此,,辯證法就必然是這樣一個"種的邏輯",。 田邊通過" 種的邏輯" 走上了國家至上主義,從而賦予國家以神性,。他就是這樣經過賦予現(xiàn)實存在的國家以" 種的邏輯" 基礎而使國家變得合理化,、神圣化了,。同時,,他也宣揚日本天皇制國家是現(xiàn)實存在,,那么,,作為國家成員的個人就是要不斷地為國家盡義務,,以維護現(xiàn)實的存在,。 田邊哲學的性質是近代資產階級的唯心主義觀點,,在他的哲學中始終貫穿著康德的批判主義精神,。在他的哲學的第一個階段就是通過《康德的目的論》而奠定了自己的哲學基礎,,然后通過黑格爾研究而達到辯證法的立場,進入了哲學的第二階段,,這是一條從康德到黑格爾,,再由黑格爾回到康德的道路,,進而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 雖然田邊哲學與西田哲學在固有術語表現(xiàn)和邏輯形式上有些差異,,但它們的根本思想是一致的,,后來也被人們統(tǒng)稱為" 西田、田邊哲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