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們是嗷嗷待哺的嬰兒,,還是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兒孫滿堂,,在母親眼里,我們永遠都是孩子,。民間常說一百歲的母親惦記八十歲的兒子,。有母親在,我們便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俗話說: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享受母愛。 《豫章行》 唐·李白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guān)。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 半渡上遼津,黃云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這首詩很長,,主要背景是安史之亂,,當時的唐朝國破家亡,孩子只要送上戰(zhàn)場,,跟死沒有什么區(qū)別,,所以老母別子,一片悲天蹌地的哭喊,,人心愁煩,。 《送母回鄉(xiāng)》 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y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英年早逝的李商隱終究是沒有來得及報答母親的恩情,看著病中的母親在送上車子的那一刻去世了,,所以悲從心來,,一句“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說出了后世子女的無奈,。 《慈烏夜啼》 唐代: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jīng)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慈烏,較小的一種烏鴉,,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稱慈烏。唐白居易《慈烏夜啼》詩曰: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jīng)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筆者在以“慈烏”自喻,,寄托“舐犢情難報,未盡反哺心”的無盡愧恨和哀傷,。 《西上辭母墳》 唐代: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沒有父母的家鄉(xiāng)不再是故鄉(xiāng),。當我們的父母去世之后,,家里的老宅以及那片曾經(jīng)生活的土地將跟我們都不再有任何關(guān)系。想到這些,,詩人的淚水禁不住留下來,,傍晚十分,,鳥獸歸巢,母親已經(jīng)逝去,,詩人也沒有了停泊的港灣,。 《遣興》 唐代:杜甫 ……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 安史之亂時的杜甫被困長安,,后逃離,這首詩也是被困期間詩人思念家人的一首詩,。世道不太平可憐驥子還是個小孩子,,家中貧困,全部仰仗你母親來照應,。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不知道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短歌行》 唐代: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百年三萬六千朝, 夜里分將強半日,。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于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無樂聲,。 人剛剛出生的時候,,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成長總是緩慢,,退步與衰弱卻非常迅速,。一百年不過三萬六千個白天,夜里也要努力當半個白天用,。有歌有舞還需要早早享受,,因為我們的身體只會一天不如一天。別人都說有了子女好,,卻不知道有了兒女,,才讓自己早早老去。唱著短歌出行,,沒有那音樂聲,。 有母親的地方才是家,,母親節(jié)到了,,如果說太忙沒空打個電話,那么都是借口,,我們的世界里不只有母親,,但是母親的世界里全部都是我們。 愿母親,,永遠被溫柔相待,。 愿母親,永遠美好如初,。 |
|
來自: 翔山 > 《經(jīng)典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