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第五共二十八章 5.1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釋】 ▲公冶長:復(fù)姓公冶,名長,,字子芝,,孔子的弟子和女婿,“七十二賢”之一,。公冶長自幼家貧,,勤儉節(jié)約,聰穎好學(xué),,博通書禮,,德才兼?zhèn)洌K生治學(xué)不仕祿,。相傳通鳥語,,并因此無辜獲罪。 ▲妻[qì]:以女嫁人,。 ▲縲紲[léi xiè]:捆綁犯人的繩索,。借指監(jiān)獄,囚禁,。 ▲子:古代指兒女,,本章指女兒。 【譯文】 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受牢獄之災(zāi),,但不是他自身有罪。”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學(xué)而思】 “可妻也”是孔子對公冶長的評價(jià),是一個(gè)值得女子托付終身的人,,說明公冶長是一個(gè)品德優(yōu)秀的人,。“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朱熹《論語集注》曰:“夫有罪無罪,,在我而已,,豈以自外至者為榮辱哉?”,;程樹德《論語集釋》引宋·輔廣(朱熹的弟子)《論語答問》:在我無得罪之道,,而不幸有罪自外至,何足以為辱,?在我有得罪之道,,雖或幸免其罪于外,何足以為榮,?故君子有隱微之過于暗室屋漏之中,,則其心愧恥若撻[tà](撻指用鞭、棍等打人)于市,。不幸而遇無妄之災(zāi),,則雖市朝之刑、裔[yì]夷(裔指后代子孫,,夷指同輩親朋)之竄,,皆受之而無恧[nǜ](恧是慚愧)也。 【知識(shí)擴(kuò)展】 傳說公冶長能解百禽之語,。關(guān)于他“在縲紲之中”的原因,,有一部叫《論釋》的書中講: 公冶長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走到兩國邊界處,,聽見鳥互相招呼往清溪食死人肉,。不一會(huì)見一位老婆婆在路上哭,公冶長問她,,老婆婆說:“我兒子前日出門,,至今未回來,恐怕已死了,,不知他在什么地方,。”公冶長說:“我剛才聽到鳥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怕是您的兒子吧,。”老婆婆去看,果然發(fā)現(xiàn)她兒子的尸體,。老婆婆報(bào)告了村中官吏,,村官問老婆婆從哪兒知道的,老婆婆說:“是公冶長說的,。”村官說:“公冶長沒殺人的話,,怎么可能知道,?”于是將公冶長逮捕入獄。獄吏問:“你為什么殺人,?”公冶長說:“我懂鳥語,,沒殺人。”獄吏說:“那試試你,,如果真的懂鳥語,,就放了你,如果不懂,,你就要償命,。”于是將公冶長囚在獄中六十天。后有一天有麻雀停在監(jiān)獄的柵上,,互相嘰嘰喳喳地叫,,公冶長聽了面帶微笑,獄卒去報(bào)告獄吏:“公冶長聽了雀語發(fā)笑,,好像是懂得鳥語,。”獄吏問公冶長,聽到麻雀講什么了而發(fā)笑,?公冶長說:“麻雀嘰嘰喳喳,,說白蓮水邊有裝糧食的車翻了,公牛把角折斷,,糧食收拾不盡,,招呼去吃。”獄吏不信,,派人去看,,果然如此。后來公冶長又聽懂了豬和燕的言語,,于是被釋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