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弈n”系列中,,有讀者質疑“理性人”的假設,,我大致回答:理性經濟人,就是博弈中雙方都是自私的聰明人意思,,是理論關心的均衡狀態(tài)所必需的假設,。后來有比較深入學習過博弈的人舉“最后通牒博弈”例子,說很多人因此不相信納什均衡了,,指社會科學不能完全依賴理性來討論,,推崇行為經濟學,。這讓我覺得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可以專題聊一下,。我不想全面地討論這個大題目,,這類許多新晉非主流經濟學對主流經濟學挑戰(zhàn)性的議論,在刊物,、網(wǎng)上都可見,,只不過國內更盛一點,認真的人大約都已讀過,。我想與其引經據(jù)典人云亦云,,不如剖析一下這個具體的例子,用自己的頭腦想想,,交流點新意,。
“最后通牒博弈”【1】是這樣:
有100塊錢兩人分,由一人提出方案,,另一人表決,,如果同意,那就按方案分,;不同意,,兩人都一無所得。
弔詭的推理是這樣的:無論提案給對方多少錢,,表決人都會同意的,。為什么?這好過一無所得呀,!他是理性人,,沒有情緒,冷靜明智,,當然接受,。好了,提案的那一方也是理性人,,既然對方這么通情達理,,他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就分給對方一塊錢,,要是還有給一分,、一厘或一毫的可能,還會給更少,,反正對方是二百五理性人,,給個比零大的數(shù)都會接受。所以結果應該是分給表決方一塊錢,,提案方得九十九塊,。
1982年德國經濟系古斯等教授對這做了很多實驗,,證明了世界上沒有這樣的二百五以后,大家紛紛鼓掌,,說明理性假設破產了,心理學更管用的,,一些非主流經濟學更把它列為經典案例【2】,。
對這個例子,博弈學者少有評論,。為什么,?因為大家對這沒什么技術含量的簡化模型缺乏興趣。更有挑戰(zhàn)性是1981年的“蜈蚣博弈(Centipede game)”【3】,,這博弈說的是:
桌上有100塊錢,,兩人輪流來取,最多一次取2塊,,無論誰這么做了,,游戲就停止,大家各拿了歸自己的錢回去,;如果只取1塊錢,,則輪到對方來取,照同樣的規(guī)則,,直到錢取完,。
這游戲才真正考驗人性。最好最公平的結局當然是一共玩了100次,,大家各拿50回家,。但是用重復博弈常用的逆推法(Backward Induction)是這樣推理的:當桌面上最后剩下2塊錢時,理性自私的家伙甲肯定自己全拿走,,反正我沒下一次了,,自己犯傻了才只取1塊讓另1塊給對方下次拿。那退回一次,,桌面上有3塊時,,聰明的家伙乙,想我要是只拿1塊,,剩下2塊錢,,甲不傻,一定全拿走,,我就沒下一次了,,不如拿2塊就此結束,這最合算,。如此推理下去,,第一個來玩的人一定是拿了2塊錢,,另一個連玩都沒機會。一個拿2塊,,一個空手回家,,結束了。
從理性的角度出發(fā),,得到看來很不理性的結果,。從正常的心理思考,發(fā)現(xiàn)很不正常的心理,。
逆推法是序貫博弈很常用的推理方法,,這引發(fā)了博弈界的大辯論,領軍人物都是博弈大師,。他們是數(shù)學家,、博弈理論學家、實驗經濟學的先鋒Kenneth Binmore【4】,,和數(shù)學家,、博弈界大佬、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Robert Aumann【5】,。從1987年正式開始以這個例子對逆推法展開十幾年激烈的爭論,,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
為什么博弈學者對“最后通牒博弈”不重視,?因為這例子提案方的邏輯,,根據(jù)的也是逆推法,他假定表決方會按照理性人的邏輯,,接受那個提案,。這里有疑問的不是理性,而是在這里使用逆推法是不是理性,?這例子只是蜈蚣博弈推理中簡單的一幕,,其結果也遠不如它深刻。所以他們只談典型案例,。
Binmore和Aumann的爭論都不是質疑理性人的假設,,而是在爭論逆推法能不能用在蜈蚣博弈里。博弈論是數(shù)學的一個分支,,數(shù)學的本質是理性的,,考慮的是合乎邏輯的結論。生活中的人可能不理性,,但應用邏輯,,怎么應用理性邏輯得出的定理在具體的實踐中,是理性應用的事。Binmore和Aumann在這長達十幾年的爭論中有許多精彩的攻防【7】【8】【9】【10】,。很多博弈學者也參與,,后期主要的觀點簡述如下:
Binmore認為:理性人假設并不意味著能使用逆推法。在這個例子中,,不恰當?shù)剡\用逆推法得出不合乎理性的結果,。博弈雙方事實上的理性人,并不意味著知道對方是理性人,。這是公共知識理論的基本認知了,,我的博客里有幾篇文章普及這個公共知識理論和推理的關系。
Aumann認為:博弈中可以假定理性人是公共知識,,也就是說,知道對方是理性人,,所以可以應用逆推法,。至于推理的結論與直覺相違,人們感到不舒服是因為難以接受這強大假定的理性結論,??茖W結論與常識矛盾并不罕見,要學會欣賞這嚴謹數(shù)學框架下豐富的成果,。
Binmore說,,要是這形式主義風格的研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還有什么用,?他轉身埋頭做實驗,,建立一套博弈理論非常符合實驗的結果,包括人們的討價還價行為,,對政治學,、道德哲學和社會沖突應用,做出很大貢獻,。但這又讓他同那些聲稱痛擊了傳統(tǒng)博弈論,,強調其他及社會偏好的行為經濟學支持者沖突了起來。
Aumann直接說了什么不清楚,。很多做研究的人都明白,,理論還不能夠解釋某些現(xiàn)象不奇怪,這需要時間研究,,急功近利地放棄成熟的理論,,去迎合經驗不是個好主意。只聽到他對Binmore說:如果你能將這矛盾規(guī)范地表達出來,,我們還可以討論,。有人替他證明了蜈蚣博弈用逆推法說得通【8】。Aumann和其他人致力于將公共知識理論公理化嚴格化,近十年來,,它已經成為認知科學嚴格的基礎,,進而成為許多學科,包括博弈論的公共基礎,。
從這兩派的觀點來看“最后通牒博弈”問題,,那是小習題了。Binmore方就是一句話,,不能從理性人假設,,認定可以用逆推法。那該怎么用博弈分配這100塊,?納什談判呀,!它在理性人假設得出來的解就是平分,不是很符合實驗嗎,?Aumann方的回答是另一種:這個推理有道理呀,!你既然按排這甲提案,乙來決定的一錘子買賣,,甲給什么,,乙就只考慮自己有沒有吃虧,這天上掉下來的錢,,同意了也是白撿,,有什么心理不平衡的?既然理性人是公共知識,,甲知道乙肯定是這個表現(xiàn),,甲是發(fā)錢的,能少給的干嘛多給,,你認為農奴主會和農奴平分干糧,?這不是很符合現(xiàn)實情況嘛。至于古斯的實驗的結果,,那是不經心,,當小白鼠的那些人心里想的是這白撿的錢該怎么分,誤認為甲和乙是平等的,,沒有真正理解這局勢的現(xiàn)實,。殊不知,這個程序就把甲抬到比乙優(yōu)勢的位置,。試想一下選票中,,問大家是否同意降低交易稅,不考慮對經濟的影響,,絕對多數(shù)人都會同意,,其實提出這方案的財團得到的要比你大得多,。
從蜈蚣博弈爭論的辯駁和發(fā)展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首先,,科學理論上爭議,很正常,,許多情況不是哪方錯的問題,,而是從中能不能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思想和新方向。就像Binmore和Aumann都爭得富有成果地,,沿著各自的思想發(fā)展出一套的理論,。其次,對于爭論和批評,,經過轉述,,尤其是外行或半外行刊物、百科轉抄改寫,,都有很多錯誤和偏頗,。尤其國內人云亦云的轉述很多,想認真就要去讀雙方的論文,,重要的不是結論,,而是各自的思想和邏輯,,這才真正了解爭論的本質,,才能從中受益。第三,,看待理論的局限,,疵瑕和應用,聰明的人總是看到他人智慧成果的有價值之處,,理性地躲開局限,,修正疵瑕,正確地應用理論,。
博弈的理論考慮的是均衡狀態(tài),,應用到博弈時考慮的是模型、目標和策略,,博弈者的眼光和格局決定了博弈的目標和模型,。在Binmore和Aumann爭論博弈問題的博弈中,他們都沒有把自己的目標定為辯論的勝負,,將模型局限于零和博弈,,而是從爭論中研究汲取對方的論點,來發(fā)展充實自己的思想,。我們網(wǎng)上很多無謂的爭論,,沒有任何營養(yǎng)成分,其目標也許只是獲得一時的快感,雙方都沒有真正的收益,。這是做研究的人所不取的,。
經濟學近三十年來已經大量地應用了博弈論,后者已經成為重要的基礎,。在實踐中,,因為生理、心理和其他局限人未必完全理性,,經濟學家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社會人”模型將這些局限帶來信息處理能力和成本列入考量,,取得了很好的結果,他因此得了諾貝爾獎,。有些博弈學者則認為,,這是怎么應用博弈理論的問題,這些考量完全可以被理性模型所吸收,。
在科研競爭,、學習新思想、評價理論時,,聰明是把對方也看著是聰明的,,關心的是自己從中能得到什么收獲,而不是對方怎么樣了,。這是做研究的博弈中理性人假設的含義,。
【參考文獻】 【1】 MBALib,最后通牒博弈http://wiki.mbalib.com/wiki/%E6%9C%80%E5%90%8E%E9%80%9A%E7%89%92%E5%8D%9A%E5%BC%88 【2】 張元鵬“最后通牒博弈實驗及其對經濟學理性假設的挑戰(zhàn)” http://doc.mbalib.com/view/3dc88e9bd6b6c90af62df0aac66e6541.html 【3】 MBALib,,蜈蚣博弈http://wiki.mbalib.com/wiki/%E8%9C%88%E8%9A%A3%E5%8D%9A%E5%BC%88 【4】 Wikipedia,,Kenneth Binmore http://en./wiki/Kenneth_Binmore 【5】 Bobelprize.org,Robert Aumann http://www./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5/aumann-autobio.html 【6】 Ken Binmore,,Backward Induc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 http://ideas./p/els/esrcls/008.html 【7】 Robert J. Aumann,,Backward Induc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 of Rationality http://www./science/article/pii/S0899825605800156 【8】 John Broome & Wlodek Rabinowicz,Backwards induction in the centipede game http://users./~sfop0060/pdf/backwards%20induction.pdf 【9】 Ken Binmore,,Rationality and Backward Induction ftp://ftp./RePEc/els/esrcls/ratio.pdf 【10】 Robert J. Aumann,,Reply to Binmore,http://www.ma./raumann/pdf/Reply%20to%20Binmore.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65539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