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還是有些道理的。年輕人血氣方剛,,易于沖動,,讀了《水滸傳》,更容易染上不良習性,;人老了讀《三國》,,難免會產生一種英雄遲暮的感慨,到頭來只能無奈嘆息,。 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史書《三國志》,,內容都有共同點,那就是講述三國歷史的波瀾壯闊,,各路英雄輩出,,是平民英雄的用武之時。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的那段分裂史,,似乎證明了這句話。 可如果我們往深處研究,,會發(fā)現(xiàn)三國是一部徹徹底底的悲劇歷史,,再厲害的英雄,都無法真正改天逆命,,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歷史王朝,。要想成功,必須妥協(xié),,必須向舊勢力靠攏,,否則只能迎來失敗。 以上的話是不是覺得沒什么道理,?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不是出了劉備、曹操,、孫權等諸多梟雄嗎,?可問題不能只看表面,三位梟雄之所以能夠偏安一隅稱王稱霸,,靠的是什么,?答案是兩個字——氏族。 漢末三國時期,,氏族的選擇決定了各路諸侯的命運,,不論是最初的董卓到后來的劉備,、曹操、孫權,,都是庶民,,他們能否成功,命運就掌握在氏族的手里,。 庶民出身的英雄——劉備,、曹操、孫權有人說劉備的身份是庶民,?那可是中山靖王之后,,妥妥的漢室宗親。實際上,,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始終沒有得到官方承認,,再者那個在西漢初期就有名的中山靖王劉勝,自己就生了一百多個兒子,,到了東漢末,,幾百年過去了,劉備的身世經不起考證,。 小說中稱劉備是劉皇叔,,實際上不論是漢獻帝還是其他人,都不會這么稱呼劉備,。劉備年輕時混得還不錯,,結識了公孫瓚等人,并且拜了名師盧植,,讓他獲得了一點名氣,。 與劉備相比,曹操的出身也高不到哪里去,,他的父親曹嵩是大太監(jiān)曹騰的養(yǎng)子,。從這層關系來講,曹操在出身方面要比一般人落后一截了,。因為古代太監(jiān)身份低微,,在世人面前是抬不起頭的。 因此,,袁紹討伐曹操時,,在討賊檄文中痛罵曹操一家的低賤出身,拿人家出身低說事,。 孫權的出身也不高,,他的父親孫堅早年是縣吏,古代官和吏是分開來的,,吏的身份低微,,無法成為官,。 孫堅靠著黃巾起義拉起一支隊伍,立下戰(zhàn)功,,獲得了成名的機會,,但依舊沒能改變家庭出身,。孫堅的長子孫策為了謀求發(fā)展,,投在袁術門下,成為袁氏的部曲,。 討伐董卓時,,劉備和曹操并非一路諸侯,劉備在公孫瓚處效力,,曹操在袁紹處謀求發(fā)展,。值得一提的是,就連能控制京城一時的董卓出身都很低,,他的西涼人,,他的父親董君雅只不過是一個縣尉。 氏族的力量不可小覷東漢末年氏族的影響力非同小可,,比較有名的有河北袁氏,、潁川荀氏、瑯琊諸葛氏,、江東四大家族,、有著皇親國戚身份的荊州、川中氏族等,。 董卓進京后,,他雖濫殺了不少人,但對氏族整體上還是以拉攏為主,,爭取求得他們的支持,。董卓身邊有一個重要人物——王允,看名字不就是在《三國演義》中用貂蟬獻上美人計的人嗎,? 《三國演義》中,,董卓身邊有個謀士李儒存在感很高,歷史上李儒并非董卓的主要謀士,,他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王允是董卓身邊的高參,算得上是首席謀士,,最終王允為了自己的利益,,說服了董卓身邊的干兒子呂布,設計將他殺害了,。 鑒于董卓的下場,,后來的劉備,、曹操和孫權都吸取了教訓,對待氏族是拉攏的同時又打壓,、防備,。 如曹操身邊的氏族大臣不少,荀彧,、荀攸,、程昱、司馬懿等,,他們雖受曹操重用,,但基本上沒有兵權。曹操拉攏荀彧,、程昱,、司馬懿等人,就是拉攏了他們背后的氏族力量,。 曹操的兵馬主要是交給了自己的嫡系,,如夏侯惇、曹仁,、夏侯淵等人,,這些人至少能夠始終和曹操是一條心,榮辱與共,,氏族就不一定了,,在曹操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隨時都可能會離開,。 曹操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給廣大平民留有做官的機會,主張憑本事當官,。曹操曾寫了一篇散文《求賢令》,,廣招天下有才之士,主張“道德無用,,唯才是舉”,,這是對東漢氏風強烈的反動。 曹操逝世后,,曹丕為了贏得氏族對他的支持,,推出了九品中正制。所謂九品中正制,,就是選拔官員的時候要看出身高低,,一些有才能但出身低賤的人,失去了晉升的通道,朝中主要官職都是由氏族子弟擔任,。 曹操在用人方面別具一格,,唯才是舉,曹丕為求得氏族的支持,,向氏族妥協(xié),,采用了九品中正制,以出身高低做官,。 與曹操類似,,孫權和劉備也采取了打壓氏族,重用嫡系的方式,。如劉備手下的張飛,、關羽等人牢牢掌控兵權,,并且拉攏荊州氏族來支持自己,。 孫權也一樣,拉攏江東四大家族的同時,,兵權主要掌控在呂蒙,、周瑜、程普等人手中,。 可無論怎么做,,最終孫權和劉備最終與曹丕一樣,難以擺脫氏族,。當自己的嫡系一個個老去的時候,,孫權不得不用陸遜、顧雍這樣的江東本地氏族,,向他們妥協(xié),。 劉備也一樣,關羽,、張飛等人逝世,,夷陵大敗后,在國力微弱的時候,,只能重用荊州和川中氏族,,托孤給了諸葛亮、李嚴等人,。 結語漢末三國這段歷史,,劉備、曹操和孫權三位庶出的梟雄,,經過了幾十年的奮斗,,到頭來是一場空,最終還是為氏族做了嫁衣,。 三國經歷了幾十年的斗爭,,笑到最后的司馬氏,,這或許是曹、劉,、孫沒有想到的吧,。 經過一番腥風血雨的較量,傳統(tǒng)老牌氏族沒落,,司馬氏,、王氏、崔氏等二線氏族笑到了最后,,就連一心想要突破氏族枷鎖,,在用人方面主張唯才是舉,對氏族大力打壓的曹操,,最終沒能成功,。 從三國的結局來看,這的確是一部歷史悲劇,,是徹徹底底的悲劇,。庶民英雄創(chuàng)業(yè)全部失敗,到頭來為氏族做了嫁衣,?;蛟S正是應了那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p> 參考資料《三國志》等 |
|
來自: liuhuirong > 《歷史解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