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鋪”這個行當,,現(xiàn)在的保定市里已經沒有了,但關于保定有棺材鋪的信息還不少,。比如“保定曲陽北洼里村東誠信棺材鋪,、保定市順平縣神北村神北棺材鋪”等等,說明現(xiàn)在雖然提倡了火葬,,但土葬依然沒有消失,,還有的人家即便是火化了還要買口棺材重新入殮,才算是了了老人的心愿,。其實,,棺材鋪這個行當在早先的保定城里也有,民國記者陸丹林1929年來保定寫的游記中記載:“城內南關更是繁華異常,,大街兩旁布店,、絲綢店、瓷器店,、雜貨店,、干鮮果品、米面糧行,、棺材鋪,、紙扎壽衣店等店商號林立。老字號的茶肆,、酒樓,、客棧裝飾豪華,戲樓,、書場,、澡堂,、大煙館等門庭若市,南關公園和南關碼頭東西交相呼應,,相映成趣,。”記錄了當年保定南關一帶的商業(yè)繁華,,也說棺材鋪明當時南關一帶不僅有棺材鋪,,還有賣紙扎、壽衣等與殯葬相關的鋪面,。 棺材鋪 棺材,,也叫壽棺、枋,、壽枋,、老房、四塊半,、十大塊,,是承載人類遺體的容器,通常在葬禮中使用,。裝著遺體的棺材稱為靈柩,。《易》中說:“古之葬者,,衣之以薪,,藏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棺槨之造,,自黃帝始?!钡涂脊刨Y料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寧紅山文化墓地、半坡遺址(公元前4800-前4300年)都已有了木造棺材,,西安半坡152號小孩墓,,因墓坑四壁有木板痕跡和蓋板,被視為木棺的雛形,,可見比黃帝(約公元前2698年)更早的年代已經有了棺木的存在,。棺材也不僅僅是木材打造的,還有甕棺(瓦棺,、陶棺),、石棺、樹皮棺、船棺,、鐵棺,、玻璃棺、水泥棺,、水晶棺,、紙棺等不同材質的區(qū)別,。從現(xiàn)存資料看,,保定棺材鋪打造的棺材最常見的是以木材制造的,一般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等,。 保定的棺材鋪做棺材有很多講究,在用料上,,就棺材本身而言,,屬性為陰的木材才能制作棺木,如梓木,、柏木,、楠木、椿木,、油杉,、黃楊、柳木等,,這些木材不容易腐爛,,加上它自身有香氣能避免蛆蟲鼠蟻叮咬,便成為棺木的首選,。棺材鋪用的尺子不是做陽宅大門定吉兇用的魯班尺,,制作棺木用的是丁蘭尺。說來也巧,,國外棺材展覽上的棺木尺寸竟然與丁蘭尺的吉數(shù)不謀而合,。雖然為什么一定要用魯班尺、丁蘭尺作為陰陽兩個世界關鍵器物的吉兇標準,,至今仍然不能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但棺材鋪里的木工師傅相信其中必然有它的道理,一直這樣沿用下來,。在結構上棺材鋪里做棺材不許用一顆釘子,,因為“釘”在風水文化中屬于大兇之物,因此棺材結構都是榫卯結構。不獨保定的棺材鋪,,西方的棺材也是這個規(guī)矩,。過去,在保定棺材鋪耍手藝的木匠,,叫斜木行,,因為棺材是一頭大,一頭小,,一頭高,,一頭矮,其形體不是平行,、垂直的,,所以做活放線都是斜的。與它相反的是給活人蓋房上梁的木匠,,叫做中線行,。老保定人把這個叫做一陰一陽,也就是說做陽宅(指蓋房)的木匠是中線行,;做陰宅(指做棺材)的木匠是斜木行,。他們做棺材的尺碼也有自己獨特的說法,有一二三,、二三四,、三四五、四五六和放大樣的區(qū)別,,一二三就是底一寸厚,、兩幫各二寸厚、蓋三寸厚,,二三四,、三四五、四五六以此類推,,這就是棺材行講究的“銅幫鐵蓋豆腐底”的確切含義,。做棺材的時候有一個相對的標準規(guī)格,一般做棺木必須達到的長度是二米四,,即丁蘭尺七尺三寸,,所以保定棺材行有句俗語叫做“七尺三走遍天”。保定的棺材鋪里還有個規(guī)矩,,那就是棺材做好了,,木匠要先躺一下。據說這有兩重含義:一是試試寬窄,,看是否需要改進,。二是替別人打造棺材,,有咒人死的意思,木匠自己表示我已經在里面死了一次,,以此來消除死者對自己的怨懟,。 棺材鋪 世間萬物的生命都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跡,但只有人類尋找到了一種特殊的形式,,來說明生命的可貴,,那就是用棺木再造一個逝者生命延續(xù)的生存空間,讓他永遠享受著曾經享受過和沒有享受過的美好生活,。這看似迷信的做法,,實際上是人類經歷了種種幸福與磨難后的一種心靈愿景:雖然人死不能復生,但他的精神形象卻永遠存在于人們的心靈之中,,為了將這種心靈感受以有形的對逝者的懷念之情予以表達,,就為他們力所能及地準備質地良好的棺材。因此,,很多人以死后能得到一口好棺木為最大的幸事,而后人也以為老人打造一口好的棺木為慰藉,。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棺材鋪這個行當在大力提倡火化的今天依然存在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