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一】:胡某某,女孩,,6個月,。 家長主訴:患兒因服兩口冷飲后引起腹瀉不止。曾經(jīng)服過西藥乳酶生,,思密達后仍不見效,,經(jīng)人介紹前來就診。 癥狀:患兒腹瀉日五六次,,糞便清稀,,形似蛋花,并夾雜有不消化乳塊,,味腥臭,。不時哭鬧,不想吮奶,。面色煞白,,精神尚可,,舌質(zhì)淡,苔白消微膩,,指紋淡紅,。 辯證:脾胃虛寒,健運失司,。 立法:健脾和胃,,溫中止瀉。 處方:運脾化濕湯加白術(shù)8g 肉豆蔻6g,。 服法:道德囑咐患兒家長,,先用清水將藥沖洗一遍,除去塵土,,然后放入藥鍋浸泡5分鐘,,待開鍋后微火煎至二十分鐘,倒出約30ml,,分早中晚三次服完,,一副藥分三次煎煮。 二劑藥服完后,,患兒腹瀉停止,,大便每日一次,呈黃色,。糞質(zhì)稀無奶糜,,吮乳增加。后致服小兒啟脾丸,,每次1丸,,日服兩次,連服五日,,健脾調(diào)胃,,鞏固療效,使之痊愈,。 【病案二】:王某某,男孩一歲半,。 患兒患腹瀉長達三個月,,曾經(jīng)住院進行過一個月的治療,,但腹瀉仍然不止,。應(yīng)患兒家長邀請出診去家中診療,。 癥狀:患兒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大便稀軟,,常伴有不消化乳食。日排便三至四次,。倦怠喜臥,。舌質(zhì)淡,苔白微膩,,脈況緩,。 辯證:脾胃虛弱,運化無力,。 立法:健脾益胃,,和中止瀉 處方:運脾化濕湯去蒼術(shù),加白術(shù)10g,、黨參10g,、蓮子肉10g、大棗五枚,。三劑,。 服法:先將藥沖洗,浸泡,,濃煎,,一劑三煎,九次分服,。 三劑藥服完后,,大便多日次數(shù)減至一至三次,無不消化的乳食,,食欲增加,,精神好轉(zhuǎn)。效不更方,,仍以上方繼服六劑而獲痊愈,。 【體會】 在祖國醫(yī)學(xué)領(lǐng)域里,很早就有對腹瀉的記載,。首先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把本病標為瀉,。有濡瀉、洞瀉,、注瀉等,。漢唐方書多稱“下利”,宋以后統(tǒng)稱瀉,。臨床中,,雖然引起小兒腹瀉的成因著多,但總不離虛,、濕,、滯,。如內(nèi)傷在臟,而以脾虛為多,。脾虛乃是小兒脾常不足之生理所使,。可以說腹瀉小兒都有脾虛的一面,,脾虛乃是小兒腹瀉最主要的內(nèi)因的在,。外暑、熱,、寒,、濕,以濕邪為多,?!端夭俊り庩枒?yīng)象大論》說:“濕盛則濡瀉”。濕邪作崇,,乃是腹瀉的最主要病理因素,。脾喜燥惡濕,濕易困脾,,影響健運,。各型腹瀉都與之有關(guān)。正所謂“無濕不成瀉”,。滯亦即積滯,,或傷于乳食或水濕內(nèi)停,或腹部中寒,,皆可使脾胃升降失常,,健運失司,而停滯致瀉,。反之脾失健運,,乳食不化,亦成積滯,,形成腹滯,。 基于脾虛濕盛乃是小兒腹瀉基本成因,自擬脾化濕湯以運脾化濕為主法,,兼以導(dǎo)滯,,使脾健運,濕滯化,,腹瀉止。 脾健不在補,,貴在運,。運者乃運轉(zhuǎn)運輸之意,。運脾法旨在運轉(zhuǎn)脾氣,舒展脾陽,,恢復(fù)脾運,。小和脾常不足,腸胃脆薄,,臟腑柔弱,,不堪藥物偏性之害。其用藥也稍呆則滯,,稍重則傷,。治療本病時若純補脾氣易呆滯氣機。若反以滲化水濕易損脾傷正,。因此,,我從小兒脾常不足這一特點出發(fā),以本病基本病理和常見癥型為依據(jù),,以運脾化濕為基本治則,,使其補而不礙滯,消而不傷正,,溫而不傷陰,,收到脾運及健,濕化氣暢,,滯消積除的效果,。 小兒臟氣清靈,易趨康復(fù),,明代醫(yī)家張景岳認為:小兒疾病,,但能確得其本而攝取之,一藥而愈,。小兒機體的這一特點,,對于病癥的轉(zhuǎn)歸有著良好的影響。只要謹守病機,,合理用藥,,確實能收到滿意的療效。臨床中,,我常常根據(jù)兒科這一生理特點,,來取馭繁從簡,藥少而精,,直達病所,,照顧脾胃的用藥方法,來治療小兒腹瀉臨床中常見疾病。 小兒苦于腹瀉,,特別是患腹瀉的兒童,,由于脾胃功能失調(diào),常常有據(jù)藥的現(xiàn)象,。臨床中就來取濃煎量小多次分服的給藥方法,,避免引起嘔吐,而且能使藥力持續(xù),。 小兒腹瀉,,除藥物治療外,還要加強護理,,注意飲食衛(wèi)生,,勿使飲食過量,禁忌生冷葷腥等難以消化的食物,。把好病從口入關(guān),,同時注意保護腹部,勿使著涼,,以免加重病情,。只要治療得法,護理得當(dāng),,小兒腹瀉這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就能夠及時痊愈,早日康復(fù),。(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