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里不經(jīng)意地說過一句話,,我視這句話為人生智慧的首要律條,,我還是把它譯成德語吧:“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span> 這一句話所包含的真理在于:所有的快樂,,其本質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質卻是肯定的,。在這里我用一個日常司空見慣的事實對此真理加以解釋,。 假如我們整個身體健康無恙,但只有一小處地方受傷或者作痛,,那我們身體的整體健康并不會進入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注意力始終只集中在那疼痛的傷處,。我們生活中的總體舒適感覺就會因這一小處傷痛而煙消云散,。 同樣,盡管各樣事情都按照我們的想法進行和發(fā)展,,但只要有一件事情違反了我們的意愿——盡管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這一并不如意的事情就會進入我們的頭腦,;我們就會總惦記著這一件事情,而不會想到其他更重要的,、已經(jīng)如我們所愿發(fā)生了的事情,。 在這兩個例子里面,我們的意欲都受到了傷害,。在第一個例子,,意欲客體化在人的機體里;在第二個例子,,意欲則客體化在人的渴求,、愿望當中。在上述兩種情況,,我們都可看到意欲的滿足總是否定的,。 意欲獲得的滿足并不直接被我們感覺得到,它頂多只以反省,、回顧的方式進入我們的意識,。但是,意欲受到的抑制確實肯定的,,因此,,這種狀況會明確表示出來。每一快感的產生其實就是意欲所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意欲獲得了解放,。 所以,每一種快感都持續(xù)相當短暫的時間,。這條規(guī)則教育我們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樂趣上面,;而是盡可能地注意躲避生活中數(shù)不勝數(shù)的禍害,。 假如這條路子并不正確,那么,,伏爾泰所說的話也只能是假的了——他說“快樂只不過是一場夢幻,,但痛苦卻是真正實在的”。 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一類快樂,,這由他身上所突出具備的是哪一種能力而定,。 第一類是為機體新陳代謝能力所帶來的樂趣:這包括吃喝、消化,、休息和睡覺,。 第二類是發(fā)揮肌肉力量所帶來的樂趣 第三類為施展感覺能力方面的樂趣:包括觀察、思考,、感覺,、閱讀、默想,、寫作,、學習、發(fā)明,、演奏音樂和思考哲學等,。 閑暇是人生的精華,除此之外,,人的整個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勞作而已,。 凡夫俗子只關心如何打發(fā)時間,而略具才華的人卻考慮如何利用時間,。 頭腦思想狹隘的人容易受到無聊的侵襲,,其原因就是他們的智力純粹服務于他們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 精神遲鈍的后果就是內在的空虛,。 這種空虛烙在了無數(shù)人的臉上。并且,,人們對于外在世界發(fā)生的各種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現(xiàn)出的一刻不停的,、強烈的關注,也暴露出他們的這種內在的空虛,。 人的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恩怨,,內心空虛之人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借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他們做出的選擇真可謂饑不擇食,,要找到這方面的證明,只需看一看,,這些人所沉迷的消遣是多么的貧乏和單調,,還有同一樣性質的社交談話,,以及許許多多靠門站著的和從出口往外張望的人。正是由于內在的空虛,,他們才追求五花八門的社交,、娛樂和奢侈;而這些東西把許多人引入窮奢極欲,,然后以痛苦告終,。 一個精神富有的人首先尋找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狀態(tài),,追求寧靜和閑暇,,以及爭取過上一種安靜、簡樸和盡量不受騷擾的生活,。因此,,一旦對所謂的人有所了解,他就會選擇避世隱居的生活,;如果它具有深邃,、遠大的思想,,他甚至會選擇獨處,。因為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人在這個世界上要么選擇獨處,要么選擇庸俗,。 所有局限和節(jié)制都有助于增進我們的幸福,。 我們的視線、活動和接觸的范圍圈子越狹窄,,我們就越幸福,;范圍圈子越大,我們感受的焦慮或者擔憂就越多,。因為隨著這一范圍圈子的擴大,,我們的愿望;恐懼,、擔憂也就相應增加,。所以,甚至盲人也不是像他們先驗顯示的那樣不幸,,這一點可以通過他們的那種柔和,、幾乎是愉快的寧靜表情得到證明。同時,,部分地由于這一規(guī)律的原因,,我們后半生比起前半生更加凄涼痛苦,。 因為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關系和目標的范圍總是不斷伸展,。在兒童期,,我們的視野只局限于周圍的環(huán)境和狹窄的關系;到了青年期,,視野明顯擴大了,;進入成人期以后,我們的整個生命軌跡,,甚至最遙遠的聯(lián)系,、別的國家和民族都被納入我們的視線之內;在老年期,,人們的目光所及包括了后代一輩,。 所有局限制約——甚至精神方面的——都有助于增進我們的幸福。 原因就在于意欲受到的刺激越少,,我們的痛苦也就越少,。我們知道,痛苦是肯定的,,而幸福則純粹是否定的,。限制我們的活動范圍就能夠消除刺激我們意欲的外在動因,而精神上的制約則可以消除內在的動因,。不過,,精神上的制約卻存在這一不足之處:它為人們的百無聊賴敞開了門戶,而無聊卻是人們無數(shù)痛苦的間接根源——人們?yōu)榱蓑屭s無聊,,會不擇手段尋求娛樂,、社交、奢華,、賭博,、酗酒等等,這些給人們帶來的只是各式各樣的懊喪,、不幸以及金錢損失,。“人們無事可干的時候難以保持平靜,?!毕啾戎拢M可能的外在限制更能增進人們的幸福,,這些限制甚至是幸福所必不可少的,。 關于這一點可以從這一個例子看得出來:田園詩歌——這些惟一注重描繪人的幸福的詩歌——主要地和一成不變地表現(xiàn)那些在狹窄的環(huán)境過著簡樸生活的人們。我們在觀看那些所謂的風俗畫時會感到某種愉悅之情,,其原因也在于此,。因此,,我們生活的關系應該盡可能地簡單,甚至單調的生活——只要這不至于產生無聊——都會有助于增進我們的幸福,,因為這樣,,我們就更少地感覺到生活,并因此更少地感覺到生活的重負,,而重負本來就是生活的本質,。 這樣,生活流淌就像一條波瀾不興,、旋渦不起的小溪,。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