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蛇都會被嚇出一身冷汗,,蛇那滑溜溜的外形與鋒利的尖牙總是讓人聞之色變。在自然界中,,許多兇猛的動物面對蛇都要退讓三分,,蟒蛇那無底洞般的嘴巴能完整地吞下一整頭牛和鹿,在2017年,,印度尼西亞的一條網(wǎng)紋蟒蛇更是無情吞噬了一位超過一百斤的成年男性,。 蛇類作為神秘陰狠的代名詞,卻不敢隨意招惹黃鱔,,甚至有可能打不過它們,,事實真是這樣嗎?又是為什么呢,? 黃鱔與蛇會相遇嗎,?別看黃鱔與蛇看上去很像,它們相遇打架其實并不常見,。 黃鱔是著名的“夜行俠”,,晝伏夜出,白天它們就靜靜地待在自己的洞穴中,,夜幕降臨,,黃鱔們便出來活動。它們喜歡扎在淤泥中,,常常生活在稻田,、池塘、小溪這些水域的淤泥質(zhì)水底層,,這是因為它們有“打洞”的能力,,可以在腐殖質(zhì)泥中鉆孔,前半段身體豎起,,吻段伸出水面,,利用口腔的皮膚皺褶呼吸。 不同的蛇類有不同的晝夜活動習(xí)慣,,喜歡在白天活動的稱為晝行性蛇類,。喜歡在白天隱伏,夜間活動的,,稱為夜行性蛇類,,也有喜歡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活動的晨昏性蛇類,。可能遇上黃鱔的是夜行俠蛇類,比如說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烙鐵頭等。 蛇根據(jù)生存習(xí)慣分為兩類:陸地蛇和水蛇,。陸地蛇一般出沒在隱蔽潮濕,、雜草叢生的草叢、森林或亂石堆等地方,,一般不在水域出沒,,而水蛇就能在水中自由活動,可能與黃鱔相遇,。 如果蛇與黃鱔相遇,,蛇會把黃鱔吃掉嗎? 蛇是肉食性動物,,喜歡吃老鼠,、青蛙和魚類等等,黃鱔作為一種魚類,,自然也在蛇的食譜之內(nèi),。有些水蛇是捕魚能手,東南亞有一種奇特的水蛇叫釣魚蛇,,顧名思義,,釣魚蛇有著高超的捕魚技巧,它的口鼻部有肉質(zhì)增生物,,就像魚餌一樣引誘魚及小蝦上門,,然后迅速張口咬并注入毒液。 不過,,蛇雖然會吃魚,,一般卻很少吃黃鱔,這是為什么呢,? 蛇吃黃鱔是找死,?2018年的夏天,南方的暴雨過后,,有幾個農(nóng)村的孩子去水庫邊捉黃鱔,,意外看見一條紅點錦蛇正在捕捉一條黃鱔。那黃鱔和蛇的大小差不多,,黃鱔盡力地掙扎,,雖然速度很快,但最終還是被蛇給捉住,。 紅點錦蛇先尖牙咬住黃鱔的身體,,用柔軟的肢體纏住黃鱔,,耐心地等待了一會,才逐漸開始吞吃黃鱔,,吃完后,它的身體比原先膨脹了整整一倍,。 當(dāng)他們以為這件事就此結(jié)束以后,,第二天卻驚訝地看到,那條蛇還在原地一動不動,,有一個孩子一時興起,,用竹竿挑了挑蛇的身體,才發(fā)現(xiàn)紅點錦蛇已經(jīng)死亡,,身體已經(jīng)完全僵硬,。 有一條俗語說:“蛇吃黃鱔——找死?!币馑季褪钦f如果蛇食用了黃鱔就會導(dǎo)致它們同歸于盡,,蛇雖然攻擊性很高,但一般不會輕易去招惹黃鱔,,這是為什么呢,? 蛇類對生存的環(huán)境就格外挑剔,它們是冷血動物,,身體沒有完善的體溫調(diào)節(jié)機制,,所以生存環(huán)境的溫度對蛇類來說很重要,適宜蛇類生存的溫度在20-30℃之間,。 而黃鱔的生命力卻異常頑強,,只要有一片小小的水塘,黃鱔就能棲身,,它們還非??桂I,可以好幾個月不進食,。甚至一場大雨過后,,會發(fā)現(xiàn)原本干涸的泥地里如雨后春筍般“長”出了許多黃鱔,這是因為黃鱔的繁殖能力與生存能力非常強,,它們的籽可能留在泥土之中,,一遇到水,黃鱔籽就會慢慢長大,。 如果它們真如那條紅點錦蛇和黃鱔一般狹路相逢,,對環(huán)境挑剔的蛇到了陌生的領(lǐng)地,遇上頑強的黃鱔,,戰(zhàn)斗力會大大下降,。黃鱔靈活的身姿和滑溜的皮膚總是令它們“神龍見首不見尾”,,護崽的黃鱔殺傷力比平時更甚,所以蛇遇到黃鱔不僅不占優(yōu)勢,,甚至可能會被黃鱔反殺,。 就算蛇贏下了戰(zhàn)斗,吃下黃鱔也很有可能遭遇生命的威脅,,像那條倒霉的紅點錦蛇一般慘死在泥塘里,。 蛇有著非常強大的消化功能,吞吃比自己體型大好幾倍的獵物后,,能做到連骨頭都不留下,。蛇在吞食后,會不斷爬行,,借由肚子和地面產(chǎn)生的摩擦加快體內(nèi)新陳代謝速度,,同時使體溫升高,保持消化酶的活性,,幫助消化吞進體內(nèi)的食物,。 即便如此,蛇卻很難消化和它體型差不多的黃鱔,。黃鱔和蛇都是圓柱形的細(xì)長狀,,但黃鱔的體內(nèi)有一根堅硬的脊柱,是它能運動的關(guān)鍵,,蛇吃下后很難消化,,一般的蛇類即使有勇氣吞吃了黃鱔,也得難受好一陣,,甚至有可能被折磨致死,。 雖然蛇很少吃黃鱔,但我們不能因此斷定黃鱔就是蛇的克星,,或者說蛇害怕黃鱔,。因為,蛇的食物鏈在黃鱔之上,,綜合實力也比黃鱔更強,,盡管蛇沒必要自找麻煩,但當(dāng)它們相遇時,,蛇仍然占據(jù)上風(fēng)與主動地位,。也有研究者從其他角度證明,蛇在吃下黃鱔后死亡的概率其實很小,。 捕殺黃鱔的蛇一般采用釋放毒液的方式,,隨后通過把自己的身體纏繞在黃鱔身上,直到黃鱔一動不動,,確認(rèn)黃鱔已經(jīng)死亡,。當(dāng)黃鱔不再活蹦亂跳后,,蛇就將黃鱔整個吞下,腔內(nèi)的肌肉緩緩蠕動,,擠壓黃鱔的身體,,黃鱔堅硬的脊柱在這過程中可能會被壓縮擠斷,自然也就傷害不到蛇的生命,。 什么樣的蛇會吃黃鱔在全世界已知的三千多種蛇中,,有15%是有毒的,惡貫滿盈的眼鏡蛇連自己的親戚和老婆都吃,,以兇猛聞名的澳洲內(nèi)陸太攀蛇,,釋放的一口毒液就能輕松殺死10萬老鼠或者100人。 在菲律賓南部的一個偏遠(yuǎn)村莊中,,就出現(xiàn)過“蛇吃蛇”的奇特場景:一條三米長的眼鏡蛇,對兩米長的蟒蛇噴射毒液,,將其毒死后,,生生地吞下了它。吃下后,,眼鏡蛇的肚子鼓得像一根巨大的柱子一樣,。 眼鏡蛇的毒液具有神經(jīng)毒素,可以破壞對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對方的肌肉麻痹,,毒素蔓延后,對手就毫無還手之力,。眼鏡蛇遇到和自己體型差不多的蟒蛇,,是利用自己更強的釋放毒液的能力將其殺死,這也是毒蛇捕殺黃鱔時利用的能力,。 黃鱔是這些詭異兇殘的毒蛇的“專屬獵物”,,黃鱔體表有一層光滑的粘膜,皮膚光滑,,面對滑溜溜的黃鱔,,無毒蛇通常束手無策。無毒蛇類捕殺獵物的方法通常是將獵物死死咬住,,然后纏繞絞殺,但黃鱔顯然抓不住也咬不住,無毒蛇這種捕殺的方式自然也就失效了,。 毒蛇就可以利用尖牙釋放毒液,,導(dǎo)致黃鱔的麻痹和死亡,。毒蛇尖牙頂端有小孔,根部有保存毒液的毒囊,,一咬到東西,,就會擠壓毒囊,從牙尖放出毒液,,迅速殺死黃鱔,。 有一些蛇喜歡游泳,常常在水中出沒,,比如常見的水蛇,、泥蛇等等。這些在水中生活的蛇與黃鱔的生存空間重合,,喜歡成群抱團地浸泡在水中,,不存在不適應(yīng)水中環(huán)境的問題。它們除了會捕食各種淡水雜魚和泥鰍以外,,黃鱔和各種蛙類也是它們的食物,。 此外一些體型比較大的蛇類也能更好地消化黃鱔,因為它們的食道和胃更大,,消化能力更強,,遇到黃鱔,自然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松將它們解決,。 所以,,黃鱔是蛇的克星的說法并不十分準(zhǔn)確,盡管黃鱔可能給蛇造成一些麻煩,,但它們始終有實力上的差距,,更多的時候,黃鱔與蛇都相安無事,各自守住自己的一方生存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