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閆會作
新疆是天下聞名的“歌舞之鄉(xiāng)”,。在這里,,雪山大漠似立體的圖畫,長河漠風如流動的音樂,,各族人民都是熱情奔放的歌舞者,。在這里,人們習(xí)慣了用歌舞交往交流,,也習(xí)慣了用歌舞講自己的故事,,交天下朋友。到了新疆,,不僅能時時欣賞到魅力四射的歌舞,,而且能處處感受到飄逸奔放的韻味。婉轉(zhuǎn)悠揚的歌聲在雪山頂上反射出霓虹般閃爍的光芒,,熱情歡快的舞蹈隨漠風帶來富有節(jié)奏的律動,,撞擊著每一位客人的心弦,令他們忘情地陶醉于歌舞講述的生動故事之中,。
一
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都有用歌舞說話的天分,。呀呀學(xué)語,就有著抑揚頓挫的韻律,;蹣跚學(xué)步,,就能搖晃出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一雙雙純真明亮的眼睛里閃動著眉目傳情,、顧盼生輝的動人,。骨子里自帶的潛質(zhì)、自娛自樂的習(xí)性,,使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融匯交流、友愛互助,,創(chuàng)作出絢麗多彩,、熱情奔放、節(jié)奏明快,、韻律優(yōu)美的歌舞,。
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與遼闊蒼涼、景觀奇特,、美食誘人,、瓜果飄香的獨特風情,一同構(gòu)成了新疆最動人魂魄的魅力,。
維吾爾族以能歌善舞聞名,,賽乃姆舞、薩瑪舞,、刀郎舞是其主要代表,。舞者表情活潑動人,,身形變化豐富,步伐輕快靈巧,,展示了維吾爾族開朗大方,、樂觀向上的品性。
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歌舞的精粹和集大成者,。它集歌,、舞、詩,、樂,、奏、唱于一體,,具有音樂,、舞蹈及文學(xué)藝術(shù)等多重特點,表現(xiàn)出維吾爾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精神特質(zhì),。而取自十二木卡姆中的麥西萊甫,則是最普及,、最大眾化的民間歌舞,,是維吾爾族最廣泛的民間娛樂形式。麥西萊甫,,漢語是集會,、聚會之意,也有家庭舞會之意,。它包含了舞蹈,、歌唱、吟誦,、游戲等娛樂活動,,通過傳唱歷史、歌唱生活來傳承文化,、抒發(fā)情感,、寓教于樂。對維吾爾族來說,,薩塔爾,、艾捷克、都塔爾,、熱瓦甫以及巴拉曼,、手鼓等常用的樂器,像掛毯一樣,常年掛在伸手可取的地方,,隨時用來為歌舞伴奏,。
我曾經(jīng)多次到維吾爾族朋友家做客,無論是家庭團聚,、朋友聚會,,還是結(jié)婚之喜、節(jié)日慶典,,都少不了一場麥西萊甫的歡慶,。不管是在庭院野外還是在禮堂廣場,也不管是三五家人還是成百上千人,,都能展開一場生動活潑,、熱烈喜慶的麥西萊甫。因為在維吾爾族同胞心里,,只有麥西萊甫才足以表達喜悅興奮之情,,才足以體現(xiàn)熱情好客之心。樂曲一響,,彈曲者,,陶醉忘我;歌唱者,,聲情并茂,;舞蹈者,靈動奔放,。盡管我根本不善跳舞,,但每次都被熱情相邀著手舞足蹈。有時候我也因一時的陌生而靦腆羞澀,,但總是被真誠的歡樂感染得如同回到家里一樣,,不再拘泥。
二
如果說維吾爾族把歌舞融入了生活,,那么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族則把歌舞視為生命的韻律,。我也不止一次地體會了“駿馬和歌舞是哈薩克的翅膀”這句諺語的真實不虛。
一年夏末,,我們在野外勘察地形途中,被一條不大的河流攔住了去路,,便向牧民借馬渡河,。一位拄著木棍、步履蹣跚的哈薩克族老媽媽,,指著一匹備好鞍的馬,,示意我們盡可去騎。那是一匹黑里透紅,、毛色閃著光亮,、身材修長健壯的駿馬,。它正在半寐的休息之中,懶洋洋地瞇著眼睛打量著我們,。不過,,當我跨上馬背,才知道它真是一匹倔強的馬,。就在我們想盡一切辦法,,都不能讓它踏進河水半步時,一直在旁邊笑瞇瞇地看著我們的老媽媽,,慢悠悠地走過來,,丟掉手里的木棍,示意我們下馬,。我們都不明白老人想干什么,,卻見老媽媽一臉的慈祥,示意我們扶她上馬,。而奇跡也隨之出現(xiàn)了,,剛才還對我們幾個壯漢桀驁不馴的馬,這時候沉腰蹬腿,,昂頭挺頸,,英氣十足。只見老人整了整自己稍顯臃腫的衣裙,,用手撫摸了幾下馬的脖子,,兩個膝蓋在馬肚子兩側(cè)有節(jié)奏地拍打了幾下,那馬便毫不猶豫地下了水,。之后,,老人靜靜地看著那馬依次將我們渡過河。整個過程,,老人沒說一句話,。
更出乎意料的是,傍晚,,老人竟然帶著家人,,還有附近氈房里的牧民,一同前來看望我們了,。他們?yōu)樗孛疗缴奈覀儨蕚淞四滩?、馕、奶疙瘩,、羊肉等豐盛的晚餐和熱情歡快的歌舞,。大家圍坐在一起,有唱有跳,就連剛剛學(xué)會走路的幼兒,,也旋轉(zhuǎn)成一朵盛開的花兒,;而幫我們馴服駿馬的老媽媽和幾位走路有點搖晃的老人,也在音樂中跳出舒展流暢的舞姿,。動情的歌聲,,歡快的舞蹈,此刻的我們就像是久別重逢的老友故交,。
“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賽帝瑪麗亞/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賽帝瑪麗亞/那天我在山上打獵騎著馬/正當你在山下歌唱婉轉(zhuǎn)入云霞/歌聲使我迷了路/我從山坡滾下來……”一曲哈薩克族民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又名《都達爾與瑪麗亞》)優(yōu)美深情,,傳唱大江南北,哈薩克族就這樣把歌舞帶到了駿馬能奔馳到的地方,。高山,、草原,長河之濱,、湖泊周邊,,都是哈薩克族歌唱舞蹈的舞臺。彈起冬不拉,,他們開口便唱,,更擅長即興的自編自彈自唱。他們傳唱歷史,、贊美英雄,、歌唱生活、頌揚愛情友情親情,。興之所至,,起身便舞,只要簡單的“動肩”“馬步”等肢體動作,,就能跳成協(xié)調(diào),、剛健、歡快的舞蹈,,展現(xiàn)出馬背民族豪爽,、真摯的性格。
哈薩克族有眾多天才“阿肯”(民間歌手),,他們既有歌唱的天賦,,又有詩詞的功底,還有出口成章的稟賦,。他們能觸景生情,,遇山唱山,逢水歌水,。哈薩克族的節(jié)日歡慶、婚喪嫁娶、宗教典禮,、團圓聚會,,都可舉行隆重的阿肯彈唱,通過歌唱,、舞蹈,、吟誦等形式,或頌揚或喜慶,、或哀怨或纏綿,、或幽默或詼諧。
每年夏天舉行的阿肯彈唱會,,是哈薩克族最盛大最隆重的歌舞聯(lián)歡,。水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上,,搭起氈房帳篷,,牧民們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在一起。各地的“阿肯”也精心準備,,齊聚一堂,,通過獨唱、對唱,、合唱等方式展示他們對傳統(tǒng)曲目的理解和傳承,,顯示他們即興編詞贊美草原、歌唱生活,、追求美好的才能,。阿肯彈唱會既是匯演聯(lián)歡,切磋交流,,也是一場競賽,。最終,彈唱時間最長,、口才流利,、詞曲優(yōu)美、聲音嘹亮,、最吸引觀眾者為優(yōu)勝者,。獲勝的“阿肯”不僅名揚草原,而且備受人們尊敬,。
三
在新疆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歌舞中,,充滿了游牧漁獵生活的影子、宗教禮儀的痕跡,、祭祀儀式的神情,,以及蒼鷹,、天鵝、駿馬,、獅虎等動物的動作姿勢,。他們用歌舞宣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道德標準,也通過歌舞與其他民族交往交流,,在同歌共舞之中加深了解,,促進交融。到了新疆,,只要能和上樂曲的節(jié)拍,,踏上舞蹈的節(jié)奏,跟上歌唱的曲調(diào),,不論你來自何方,,都能融入到各個民族之中,能聽懂他們的故事,,理解他們的情感,,成為他們的朋友。
(責任編輯:秋雨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