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案 歡迎大家來到每周一案第144期,,今天圖圖將帶大家了解腦梗死后面癱,、偏癱。 王某,,女,,69歲。2011年10月1日首次就診,。 【主訴】 突發(fā)右側肢體活動不利,,伴口角左歪1個月余。 【病史】 患者訴于2011年8月22日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右側肢體活動障礙伴麻木,,口角左歪,,流涎,言語不清,,遂于當?shù)卦\所治療(具體不詳),,無明顯好轉,遂轉診湘雅醫(yī)院,,2011年8月25日湘雅醫(yī)院 CTA 檢查示:左側頸內(nèi)動脈大腦中動脈起始部及右側椎動脈起始部局限性狹窄,,考慮動脈硬化可能;TCD :頸動脈粥樣硬化,。 診斷為“腦梗死”,,出院時仍感右側肢體乏力,,活動不利。就診癥見:右側肢體乏力,,活動不利,,行走不穩(wěn),吐詞欠清,,口角偶流涎,,納可,,睡眠欠佳,入睡困難,,小便可,,大便干結。既往有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病,、三又神經(jīng)痛,、白內(nèi)障等,,現(xiàn)服用格列齊特緩釋片及阿卡波糖降糖。 【辨病】 中醫(yī)診斷:缺血性中風(中經(jīng)絡,,恢復期);腦絡痹 西醫(yī)診斷: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恢復期) 【辨證】 氣滯血瘀,,風痰阻絡證。 【治法】 行氣活血,,息風化痰通絡,。 【方藥】 自擬經(jīng)驗方“化淤通絡復步湯”加減:川芎10g,、防風10g、地龍10g,、葛根30g,、刺五加15g,、刺蒺藜10g、丹皮10g,、丹參20g,、蜈蚣1條、全蝎3g,、僵蠶10g,、桑枝10g,、片姜黃10g、雞血藤10g,、絲瓜絡10g、竹茹10g、牛膝10g,、黃芪10g,、歸尾10g、冰片0.2g(沖服),。水煎服,,7劑。 二診:服中藥后右手的力量增加,,較前靈活,,但仍口角流涎,講話吐詞較前清楚,,大便干結,。BP 130/70mmHg(未用降壓藥),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處理:用原方加茯苓10g,、大黃6g,。7劑。 三診:服藥后病情逐步好轉,,手腳仍欠靈活,左側頭痛減輕,,吐詞仍模糊,,口角向右側稍歪斜,伸舌居中,,大便干結,。查體:BP 142/70mmHg,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前方改大黃10g,,加紅花5g,。7劑。 四診:右側肢體乏力改善,,能獨立行走,,夜寐欠佳,說話吐詞已清晰許多,,大便調(diào),。BP 150/80mmHg(未用降壓藥),,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稍緩。上方加菊花10g,、酸棗仁20g,。水煎服,7劑,。 五診:右肩部疼痛,,抬舉受限伴疼痛,夜間尤甚,,右手握力差,,納可,二便可,,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調(diào)整處方如下:川芎10g,、防風10g、地龍10g,、葛根30g,、刺五加15g、刺蒺藜10g,、丹皮10g,、丹參15g、蜈蚣1條,,全蝎3g,、羌活10g、獨活10g,、桑枝10g,、片姜黃10g,、鉤藤10g、僵蠶10g,、雞血藤10g、絲瓜絡10g,、紅花5g,、冰片0.1g(沖服),。水煎服,,7劑,。 六診:右肩部疼痛有所減輕,,大便正常,,平時易上火,,口角流涎。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細,。前方去鉤藤,,加玄胡索,、伸筋草各10g,。水煎服,14劑,。 七診:右肩部疼痛未減,活動時疼痛加重,,口角流涎。查體:BP 178/78 mmHg,,右手握力差,,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細,。川芎10g、防風10g,、地龍10g、葛根30g,、刺五加15g、刺蒺藜10g,、丹皮10g、丹參20g,、全蝎3g、蜈蚣1條,,僵蠶10g、桑枝10g,、片姜黃10g、雞血藤10g,、絲瓜絡10g、竹茹12g,、歸尾10g、玄胡索10g,、獨活10g、白芍30g,、冰片0.1g(沖服)。水煎服,,7劑,。 【按語】 患者年高,肝腎虧虛,,陰虛不能制陽,,陽亢化風,,內(nèi)風夾痰瘀上擾清竅,,留滯腦絡,影響神機通達,,故見肢體活動不利,口角流涎,,行走不穩(wěn)等中風見癥,;年老者陰虧血弱,腸道津虧,,腑氣不利則大便干結。治以行氣活血,、息風化痰通絡為法,,輔以大黃即可泄熱通腑,,又可活血化瘀。 <END> 編 輯 | 潘 浩 校 對 | 張雅鑫 主 編 | 李佳惠 總 編 | 楊智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