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霈,,江蘇大豐人 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 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參展和收藏 2012年作品獲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創(chuàng)作銅獎 2015年作品參加<<融合.拓展>>浙江省油畫展并獲優(yōu)秀獎(最高獎) 2016年作品入選2016迎峰會慶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杭州市女畫家油畫展 2016年作品入選“視覺精神”青年美術家五四展 2016年作品入選最美是杭州喜迎G20美術作品展 2016年作品入選新聲新藝兩岸大學生美術作品展 2016年入選第二屆中意青年藝術家聯(lián)展并收藏 2016年作品參加青蔥歲月中國美術學院優(yōu)秀研究生作品展 2020年作品入選全國小幅水彩展(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 2020年作品被中國教師博物館收藏 2020年作品入選2020多彩女藝術家展覽 2020年作品入選2020廣西水彩年度展 2020年作品入選江蘇省青年美術展 2021作品入選第十一屆上海美術大展 2021作品入選第16屆上海青年美術大展 2021作品入選江蘇省第三屆青年油畫展 2021作品被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收藏 《帶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 水彩 56x78cm 年少游學時無意間透過海棠玻璃窗,,看見窗外模糊的世界,波光流動,,影影綽綽,,即便美景轉(zhuǎn)瞬即逝,美妙卻深深烙入腦海,。因此,,在創(chuàng)作中借用整齊秩序的抽象花紋圖案的玻璃,去欣賞一個款款詩意的經(jīng)典世界,。轉(zhuǎn)換視角下的經(jīng)典,,打破看待經(jīng)典的方式。難道我們應該仔細去“看”經(jīng)典嗎,?在藝術接受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用視覺接受,視覺傳授,,視覺感受的方式去接受經(jīng)典,。我更傾向于打破經(jīng)典畫作的傳統(tǒng)視覺方式,去視覺中心,,用視覺捕獲的方式來感受經(jīng)典繪畫,。 《杭州女孩》 水彩 78x56cm 《杭州女孩》 靳尚誼 《女學生陳霈》 水彩 78x56cm 《女學生陳霈》 靳尚誼 (2015年在杭州讀書時承蒙導師陸琦的推薦,,成為靳尚誼先生的肖像模特,倍感榮幸,。先生風骨,,記憶猶新。時隔六年,,畫中人再作畫中人,,我斗膽作海棠水彩向靳先生致敬。) 透過海棠玻璃來詮釋經(jīng)典畫作,,畫內(nèi)是從前,,畫外是現(xiàn)在,在不同的時間維度,,容納于同一空間,,隔著一層朦朧,激起一片漣漪,,是時代的對話,,也是靈魂的溝通。 不讓經(jīng)典成為高不可攀的凌霄花,,也不讓名匠成為束之高閣的古玉尊,。 我們喜歡太陽,并不是因為它光芒四射,,而是因為它總能孕育新的生命。 我們仰慕經(jīng)典,,并不是因為它光彩奪目,,而是因為它可以延伸新的藝術。 當纖細的畫筆,,愛上了創(chuàng)世的經(jīng)典,,他們之間的勾勒,編織了一個世界,。 當駐足的看客,,愛上了畫中的人物,他們之間的朦朧,,醞釀了一場愛戀,。 真實,真的那么重要,? 或許朦朧,,帶來的是更清晰的感受。 《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 水彩 78x56cm 《布羅格利公主》 水彩 78x56cm 《撐陽傘的女人》 水彩 78x56cm 《倒奶的廚娘》 水彩 78x56cm 《莫第西埃夫人》 水彩 78x56cm 《抱銀鼠的女人》 水彩 78x56cm 藝術具有生命力,,正如鮮花一般具有勃勃的生機,。我采用帶海棠花紋的玻璃去體現(xiàn)朦朧藝術的美感,,不僅是為了襯托生命的相互傳遞,更是體現(xiàn)生命的相繼續(xù)延續(xù),。延續(xù)即是升華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繪畫本身的美,更需要繪畫升華后的美,。這就是畫中的詩意,。詩意的境界用王國維的話來說,便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我在創(chuàng)作中添加了兩句:“情不明時景可明,,景不明時情更明,。”這或許是繪畫中的兩種境界,。后者便是一種朦朧藝術所含蓄的情感,。含蓄并不是一種晦澀,不全然是一種內(nèi)斂,。我想,,更多的是一種質(zhì)變前夕的能量,一種迸發(fā)將近的積聚,。 《睡蓮》 水彩 56x56cm 《海棠花開》 水彩 78x56cm 《初春》 水彩 110x80cm 《晚秋》 水彩 78x56cm 《海棠依舊》 水彩 110x80cm 《窗外》 水彩 78x56cm 《自畫像》 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