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注意,我們說的不是女明星,,當然也不是男明星,,而是貨真價實的花瓶。 宋 龍泉窯青釉梅瓶(左);宋 磁州窯白釉黑彩梅瓶,,磁州瓶多寫酒辭,,比如“清沽美酒”“天藏地酒”北宋朝廷有個講經(jīng)制度,,就是皇帝帶領(lǐng)大臣集體學習,,下課后聚餐時用這種瓶子喝酒,所以叫經(jīng)瓶,。下面就以梅瓶作為起點,講解一下其他式樣的瓶子是如何在梅瓶的基礎(chǔ)上演變出來的,。發(fā)明梅瓶的人一定是個藝術(shù)天才,。一些具有極強藝術(shù)審美能力的酒鬼慢慢發(fā)現(xiàn),這么漂亮的瓶子用來裝酒實在太浪費了,!于是,,每次和兄弟胡吃海喝完,都會兜幾個瓶子回家給娘子插花做擺設(shè),。作為飾品的梅瓶就無需顧及人體力學了,,明代開始變矮,,去掉了瓶蓋,肩部變圓,,底足變粗,,頗雄壯也。清代的梅瓶變得女性化,,纖細優(yōu)美,,晚清有一種細長款梅瓶,比例夸張,,叫美人肩,,有種十二頭身的感覺,。原來梅瓶的口太小了,我們先把口加高加粗,,再來點曲線,,得到這個效果↓這就是觀音瓶,,康熙時才出現(xiàn)的,,然而觀音菩薩自己并不用這種瓶哈。觀音一手拿柳枝,一手拿凈瓶,,您大概猜到她在干嘛了~不過神就是神,,漱口水都是甘露,灑到下界全是福,,所以凈瓶又名甘露瓶,。我們再回到梅瓶,,剛才已經(jīng)把口加大了,現(xiàn)在再加個蓋,,就是將軍罐↓梅瓶做酒瓶時也有蓋,,不過是梯形的,將軍罐的蓋圓形尖鈕,,仿佛武將的頭盔,,故名。清乾隆 粉彩加金彩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將軍罐,,高80厘米曾經(jīng)聽一個朋友說,,想買個將軍罐放家里做擺設(shè),我果斷阻止了他,。為什么,?將軍罐產(chǎn)生于明代,屬明(冥)器,,用于盛放高僧的舍利子,,后來也有人用做飾品,還挺流行,。既然說到了將軍罐,,那就再拓展一下,還有兩種用做冥器的瓶,,也不要隨便往家里擺哈,。魂瓶,,又名谷倉、皈依瓶,,主要是三國時期的隨葬器,,其上雕塑著亭臺樓閣、奴仆家畜,,象征墓主把財富帶到陰間,。到了宋代,多管瓶取代了魂瓶,,復雜的雕塑變成了許多小管,,五根居多,小管與瓶身不通,。清代出現(xiàn)了小管與瓶身連通的多管瓶,,就不是冥器了,插花用的,。剛才我們把梅瓶的口拉高,,得到了觀音瓶,,口再拉高,再加大,,就是鳳尾瓶了,。另外有一種鳳尾瓶,是湖南醴陵產(chǎn)的,,也是大喇叭口,,但瓶身肥,類似變形的玉壺春瓶,。醴陵鳳尾瓶曾在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得了金獎,,同去的龍泉青瓷餐具也拿了金獎。那屆巴拿馬博覽會在中國很著名,,這全賴國宴某品牌酒的大力宣傳,。鳳尾瓶的瓶身太小,不好看,,干脆取消,,做成直的,這就是花觚了,。觚是商周飲器,,就是酒杯。瓷花觚是很常見的禮器,祭祖要擺五供,,就是一對花觚,、一對燭臺、一個香爐,,封建時代重祭祀,,花觚都做得很精致。花觚是模仿青銅器的瓶,,還有一種模仿先秦玉器的,琮式瓶,。琮是很古老的玉器形制,,柱形,,內(nèi)圓外方,,附會天圓地方,用于祭祀,。現(xiàn)在最早的琮式瓶是南宋龍泉窯的,,不但器形仿玉琮,顏色也是玉的青色,。后來景德鎮(zhèn)產(chǎn)的青瓷琮式瓶上刻有八卦圖案,叫八卦瓶,。還有平面彩繪的琮式瓶,,有蓋,已經(jīng)淪為實用器了,。過去沒有泡沫盒,、沒有塑料袋,許多收納功能由瓷器承擔,,所以很多瓶瓶罐罐是有蓋的,。蓋很容易遺失或者破損,許多沒留下來,,如果你遇到一件老瓷器,,口沿一圈沒有釉,那么八成可以推定,,瓶蓋丟了,。如果刪掉撇口,,就成了一個直筒,,矮的是筆筒,高的叫帽筒瓶,。帽筒瓶始于乾隆晚期,,官宦人家之物,用于放頂戴花翎,,故名帽筒,。后來民間也流行帽筒瓶,許多平民家也在堂屋擺上一對,,沒有紅頂子就插根雞毛撣,。這心理很像現(xiàn)在的飯局上,拍出一盒白皮香煙,,上面寫著某某特供,,發(fā)一圈就自覺有面子,潛臺詞是:哥們朝里有人,。 帽筒再加個直頸和小盤口,,形似洗衣用的棒槌,就是棒槌瓶,。瓶身肥碩矮壯的叫冬瓜瓶,,高而肥的叫燈籠瓶,高而瘦的叫象腿瓶,,不一而足,。這些器形都是康雍乾民間研發(fā)的,那時民窯正值全盛,,除了模仿官窯以外,,還熱衷生產(chǎn)大量稀奇古怪的東西砸到市場里,熱銷的增產(chǎn),,滯銷的淘汰,,所以民窯瓷器總是天馬行空、恣意妄為,,其器形也是變幻莫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