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確實打算,,把幾年前我在經方沙龍發(fā)表過的,關于仲景脈診的帖子,,都轉過來公眾號再發(fā)一遍的,。 但是,在這個項目逐步落實的過程中,,我漸漸地意識到了一些問題: 按這個系列文章的邏輯/流程: 首先,,我把《傷寒論》《金匱要略》涉及某脈象(譬如浮脈、沉脈……)的所有相關條文,,都搜索出來,。然后,對這些條文進行歸類: 譬如,涉及浮脈的條文,,《傷寒論》有64條,,《金匱要略》有44條。 在這些條文里,,提示各種不同病因病機的條文,,分別都有哪些,各有多少條,?仲景所選的處方又有哪些,?最后來個結語展望、存疑待考的之類云云,。 那么,,單篇文章就結束了。 接著,,就再搜索“沉脈”“緩脈”“數脈”“遲脈”,,然后再一一總結。 這樣的行文邏輯,,應該還是通暢的,。 而開初的時候,我也覺得這樣總結,,很有意義——這是幾年前,,我對以這種模式,總結仲景脈診的看法,。 但現在,,當我再把這個流程走一遍的時候,卻感覺越來越沒勁,,越來越做不下去了,! 可能是隨著這些年臨床經驗的逐漸積累,我漸漸的意識到了,,其中一個關鍵問題: 還是舉“浮脈”的例子,。 譬如:浮脈在《傷寒論》出現了64條,提示“有外證,、中風”的有38條,,提示“無形熱證”的有13條,提示“亡陽/其陽則絕(津液損傷)”的有4條,,提示具體病名的:“結胸,、藏結”6條, “痞”2條,、“脾約”1條,。 ——這就能說明,,我作為一個中醫(yī)大夫,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遇到某位患者,,摸到了這位患者確實是浮脈(浮取則得,重按稍減而不空),,那么就有59.4%的幾率提示患者是“外證,、中風”?有20.3%的幾率提示患者是“無形熱證”,?……最后是,,1/64的幾率是“脾約病”? 有這樣的道理嗎,? 仲景當年遇到的患者,,跟我每天接診的患者,病種是一樣的嗎,?顯然不是的,。那么仲景把他的醫(yī)案記錄下來,涉及浮脈的條文占比,,就能代表我遇到浮脈的患者,,也是按這個占比的幾率去生病么? ——這恐怕很不現實吧,。 現實是怎樣呢,?臨床上,要是遇到浮脈的患者,,是不是還應該結合望診,、聞診、問診獲得的其他線索,,綜合分析才是,?才可能司外揣內,、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出所在的病機,然后開出處方,? ——我很希望說:是,!,起碼剛畢業(yè)的時候,,我對“望聞問切,、辨證論治、一人一方”,,不像現在,、像今天那么抱有懷疑,! 也許是這些年的經歷影響,讓我不得不“回爐再造”,,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這些中醫(yī)“根基根本”的問題,。同時,也反思自己—— ——我的初心,,是不是變了,?—— 16、太陽病三日,,已發(fā)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266、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267、若已吐下,、發(fā)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各位前輩,、各位師弟師妹(最近發(fā)現很多師弟師妹加了這個公眾號的關注),不知道大家讀了這2條關于“仲景·辨證論治”的條文,,是怎么理解的,?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基礎”,這話不假,, 但原文這2條,,意思是說“這原來的病經過誤治,成了'壞病’,,桂枝湯/小柴胡湯,,現在不能用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以法治之,?!?/span> 仲景是這個意思吧? “辨證論治,,是無方可用的時候,,的無奈之舉!” 去年年初,,因為疫情在家休息的那段時間里,,我是想以“辨證論治,是迫不得已的無奈選擇”為標題,,結合我這幾年,,一些不愉快的看病經歷,寫一些文章的,。 誰知道,,我上網搜資料,把關鍵詞辨證論治,、無奈輸入之后,, 發(fā)現這句話,,原話(“辨證論治”是無方可用的無奈之舉),,早就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肖相如教授提出來了! 還有的,,就是因為這么一句話,,這么一系列的關于辨證論治的文章,, 肖教授被一眾老前輩、小前輩,、甚至是后輩們的各種“冷嘲熱諷”,。當中也不乏難聽的評論、難看的彈幕(肖教授在B站也有關于中醫(yī)的科普視頻),,我這里就不展開了,。 記得那時候,我只好無奈的笑了一笑,,心情是有些復雜的: 一方面是慶幸找到了“同道中人”,、覓得知音;另一方面卻是無奈:原來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學術主流觀點不同的時候,,是會被“群攻”的。 但是,,我還是被肖相如教授的敢說敢言,,敢于懷疑的研學精神所折服!所以立刻加了他的公眾號,,成為一名粉絲:日常點贊,、點在看。 “辨證論治,,是無方可用的無奈之舉”,,這句可是相當有分量的話啊,!一石激起千層浪都不為過,。當然了,我說出來倒沒有什么影響力的,,但某些位置上的人可不然啊,,譬如肖教授這種——所以,更加值得欽佩,。 肖教授的文章里頭,,有這么一個觀點: “仲景這書,是教人'辨證論治’的情況多,?還是教人怎么用桂枝湯,、怎么用柴胡湯的情況多?”(針對16條,、266-267條) ——這個問題,,大家不妨好好思考思考。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系統的學過下棋,?就拿中國象棋做比喻吧: 學過棋的,,應該知道要背棋譜的,, 棋譜是什么?棋譜就是對弈雙方每回合,,所下的每一招棋的記錄,。 而經過成百上千局的拆解分析,類似于醫(yī)學統計學的回顧性分析,,得出在某個“形狀/局面”的時候,,雙方相對合理的輪流應手: 在中國象棋,習慣稱之為“官招/正招”,。 初學者很多時候不走官招,,僅僅是憑自己對目前局勢的理解,選擇的某一次應手,,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要吃虧的。 —— 而醫(yī)生給患者看病,,就好比對弈的雙方:其中一方是醫(yī)生+患者,,另一方是疾病+患者。(患者們有時候會“幫醫(yī)生”,,但有時候也會“幫疾病”),。 Ⅰ、那么,,西醫(yī)同道所謂了自限性疾病,,大抵就是碰上了必贏之棋局,病&患一方只會頻出昏招,,無論醫(yī)&患一方怎么走都會贏的棋局——但是,,會有贏得快和贏得慢的區(qū)別。 似乎有些西醫(yī)的同道習慣強調這類疾病的自限性,,而忽略中醫(yī)治療的作用:2,、3招能贏的局,走成了20,、30招,,然后還說風涼話“反正治不治都會好的”,呵呵,。 Ⅱ,、同樣的道理,臨床上的種種絕癥,,就好比是必敗的局,,盡管醫(yī)&患一方使出渾身解數,到最后還是會輸。 這種棋,,我下過,陪我母親下過,,對手是胰腺癌——那是一局艱辛而無奈的對局,。當然了,也許天底下會存在能解這樣那樣“死局”的圣手存在,,可惜,,我遇不到罷了。 Ⅲ,、不過,,臨床上的大多數疾病,大抵都會走成和棋(雙方都贏不了,、也輸不了),,只要還活著,這棋會一直循環(huán)下去: 人的一生,,恐怕還得下很多盤這樣的棋局,。 —— 扯遠了,回歸主題: 那么,,現在看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像不像棋譜? 盡管遠在1800多年前,,他就有“病-脈-證治”的超前觀念: 病,,是什么?是大規(guī)律,,有發(fā)生,、有發(fā)展、有轉歸,、有結局,,就是像“完整的線”一樣,具有全程性的大規(guī)律,。盡管仲景對“病”的歸類系統,,跟現代醫(yī)學的歸類系統不一樣。但他始終體現出了“病的全程性”,。 而“證”,,則是在這么一條完整的線,里頭的一個接一個的點: 點在線上,,點連成線,。 而脈、證(癥狀),則是在這么一個“點”的,、就那么一刻,、那么一階段的具體表現,可以是自覺癥狀,,也可以是醫(yī)生發(fā)現的特殊體征,,這都是引導醫(yī)生選擇處方用藥的線索! —— 而仲景在條文中所提“壞病”,,是已經超出了本來論述的“太陽病”(針對16條,、266-267條)的大規(guī)律。 因此,,原來的官招(桂枝湯/柴胡湯),,在當前的局面里頭,已經不能用了,。那怎么辦?。?/span>這棋還得下完啊,,不能投子認負?。?/span> “壞病”就是脫譜了,,脫譜了那就按當前的局面,,分析利弊,然后決定下一手,、甚至下幾手該怎么應——這就是辨證論治,,可以理解吧? 但是這樣,,問題就來了: 當前局面下,,應的一手,是最合理的應手嗎,? 這不敢說啊——因為沒譜,,不知道最后走成怎樣?可能看得到接下來幾步怎么發(fā)展,,但很多時候都算不到終局,,所以不知道能不能贏。 不知道能不能出現,,譬如服小柴胡湯之后“必蒸蒸而振,,卻復發(fā)熱汗出而解”,這樣的轉歸,。 —— 《傷寒雜病論》向大家展示的,,用現在時髦的話說,,那是一個“閉環(huán)系統”: 病是怎樣的病(大規(guī)律),?脈是怎樣的,、證(關鍵的癥狀)是有哪些?根據這些線索,,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選什么處方是合適的? 可接下來的才是關鍵: 仲景不是寫到選什么處方,,就完結了,。開出處方,,不是仲景“辨證論治”的最后,, 最后是什么?最后是患者服用那個時間節(jié)點所開具的處方,,引發(fā)的下一步,、下幾步的變化是怎樣的?病的終局是怎樣的,? ——這才是完整的“辨證論治的閉環(huán)”,!這才是完整的棋譜! 對了,,這里還得補充一個: 仲景的“某某方,、主之”“可與某某方”“宜某某方”,這么小小的幾個字,,已經提示了服藥的“預后”,。如果不是經過大數據回顧性分析,怎么分“主之”/“可與”/“宜”,? “主之”就是“最優(yōu)解的官招”,,“宜/可與”就是“可以這么走,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不一定能贏”,。 而且,仲景方之所以為“經方”,,那就是經得起重復的,,按這個譜走下去就能解決問題的。哪怕是1800年后的今天: 射干麻黃湯合柴苓湯合麻杏甘石湯(清肺排毒湯),,不還是杠杠的嘛,? —— 為什么能這樣神奇?我認為,,那還是歸功于開具處方之后的病情跟蹤回訪,,把“環(huán)”繞回來,。然后經過大數據的回顧性分析,大樣本的個案,、類案對比,,甄別出關鍵的脈象、體征——那就是所謂的“證眼”,。 做到了病-脈-證-方-預后,,其實還隱含了體質的參數(夫尊榮人、喘家,、衄家,、失精家……),這樣完整的“閉環(huán)系統”,。 所以,,經方,才能經得起重復,,經得起千年的考驗,! 感嘆啊,仲景真神人也,! 我始終無法想象,,1800多年前的人,是怎么做大數據的回顧性分析呢,? 所以,,我寧愿幻想《傷寒雜病論》是像《呂氏春秋》《黃帝內經》一樣的,是集合了古代廣大勞動人民的集體創(chuàng)作,,都不敢想象這個項目,,單憑一個人就能完成。 因為,,仲景就一人之力,,完成了這么龐大的數據整理,而且得出那么多的“特異性方證”,,這真的絕了,,堪稱鬼斧神工!仲景,,真不愧是醫(yī)圣,! 以上嘮叨了那么一大段(都不足以表達我對仲景的敬仰),主要是闡述了這幾年,,我對辨證論治的一些反思,,以及跟以前有些不一樣的看法: 《傷寒論》第16條、第267條所言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以法治之”,,如果按原文的意思,那這套流程是不完整的: 1,、文中所言的“脈,、證”脫離了原本的“病”的大規(guī)律,是“離線的,、懸空的一個點”,,所以難言預后轉歸。 2,、對“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后,,產生的治療結果,,也許是有回訪反饋。 但仲景沒有來得及一一總結,,形成新的完整的環(huán)(這個點雖然離開了“太陽病”甚至“六經病”的大規(guī)律這條線,,但這個點肯定的,,至少存在于另外一條線之上),。 3、“知常達變”:現代的中醫(yī)教學,,太刻意的強調“變”,,以至于冷落了最基本的“常”,。仲景在文中,,更多的是跟我們闡述“常”是什么,,官招/正招是什么,。 我之前這些年走的路,有些“本末倒置”,,自視甚高了:總覺得能“透過現象看到病的本質”,。 病的本質,是什么,?是會隨著醫(yī)生的不同,,而不同的嗎?——無論誰看這堆“癥候群,、脈證”,,怎么看、從什么角度看,, 病的本質,,都原原本本的在這里,,不會因為是誰看到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的,。 對“癥候群,、脈證”的理解認識,對病因病機的“主觀臆斷”,,各式各樣的“司外揣內”……這確實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如果缺乏了對治療結果的回訪反饋,,缺乏了個案與個案之間的參照對比,缺乏了像仲景那樣“人-病-脈-證-方-預后”的全面把控,, 這敢說透過現象看本質嗎,? 象聚而成數, 數類而明理,。 象→數→理 “理”藏于“象”中,,但需要用“數”的思維去沉淀,才可能被深挖出來,。 —— 因此,,我只能轉變思路:知常達變,我現在要把“變”先放一放,,把“常”抓回來,,把“一招一式、硬橋硬馬”的基本功,,練回來,。 當然了,該偷懶的時候,,還是要偷懶,。 畢竟,仲景已經,,把特定病·脈·證下的病因病機,,對比分析出來了,那我現在做總結的時候,,又何必像之前那樣,,重復地把脈象揭示的病因病機,再贅述一次呢,? 仲景連大數據回顧分析都給完成了,,我為什么不直接拿現成的結論呢? 有了仲景完整的“(人)-病-脈-證-方-預后”閉環(huán)概念之后,, 我只需要對《傷寒論》《金匱要略》的脈象,,對應其所在的篇章(《某某病脈證病治》),,還有,明確列出所見脈象條文之中,,所對應的處方,,做一個系統的分類整理。 達到的效果就是: 摸到了某某脈象,,聯想到在哪些“病”里頭出現過,,對應的處方是什么?是“主之”還是“宜”還是“可與”,? 這不就直截了當得多嗎,?簡單粗暴,大道至簡,。 這是建立在完整的“(人)-病-脈-證-方-預后”閉環(huán)的基礎上,,突出強調了“脈·病·方”三者的聯系。 也希望從脈象的角度,,窺探仲景遣方用藥的習慣,。 以上,就是我這項整理工作的意義了,。 為了方便搜索,,我所用的是電子版《傷寒論》(潔本)、《金匱要略》,。 版本應該是明朝·趙開美的翻刻宋版?zhèn)?/strong>,。 而且,,為了尊重仲景原意,,傷寒論部分,我僅選取了《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辨陽明病脈證并治,、辨少陽病脈證并治,、辨太陰病脈證并治、辨少陰病脈證并治,、辨厥陰病脈證并治,、辨霍亂病脈證并治、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這10篇,。 具有爭議的《辨脈法》,、《平脈法》、《傷寒例》,、《“可”與“不可”》等篇(懷疑是王叔和所著),,一律沒有選取分析,。 第一輪搜索條文,僅僅是搜索出含有脈象,,而且列出處方的條文,。 但考慮太陽、少陰提綱證中,,已經點明了脈象(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281.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所以再把“沒有經過誤治引起變證,、或者經過誤治也沒有引起變證”的太陽病,、少陰病所涉及的條文,也列入參考范圍,。 但隨著檢索的拓展,,特別到了《金匱要略》,仲景言?。ㄆ┤?,水氣病那一段提綱: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的時候,,已經將該病的所屬脈象說明了,。 這時候,我再回顧《傷寒論》部分,,也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 譬如:2.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3.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也存在當提出“病名”的時候,就說明了所屬脈象的情況,。 所以,,我再進行了第三輪的檢索,把“某某病”沒有經過誤治,,出現變證的情況,,默認為該病的本來的專屬脈象(太陽中風=脈浮緩;太陽傷寒=脈浮,、陰陽俱緊,;風水=脈浮,;皮水=脈?。徽?脈沉遲,;石水=脈沉,;黃汗=沉遲……), 最終,,把寫出了病名,,而且出具處方的條文,也列入到討論范圍,。 但如果,,這些病,已經被失治,、誤治,、引發(fā)了變證, 除非條文中提及了脈象的變化,,并且列出對應的處方:譬如: 21,、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促(一作縱)。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由原來的太陽病(脈?。?,經過下法處理之后,原來的脈浮變成了脈促,,而且伴隨胸滿,,那處方是桂枝去芍藥湯,預后是“主之”級別,; 由原來的太陽?。}浮),,經過下法處理之后,,原來的脈浮變成了脈微,而且伴隨惡寒,,那處方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預后是“主之”級別; ——那么像這樣的條文,,還是需要列入統計分析的,。 但如果,是被失治,、誤治,、引發(fā)了本病的變證,仲景沒有提及脈象變化,,或者沒有給出處方的,,那就沒有列入統計了。 前言部分,,需要說明的,,就是以上。 現在開始展示匯總的結果: 如上2圖所示:最后整理出來的條文,,未進行各類脈象的分門別類總結之前的大雜燴: 一共35頁,,27754個字節(jié)。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從這35頁初篩大稿中,,分類出各種脈象的相關條文,由于篇幅的控制,,接下來的內容,,只能分開多篇論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