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養(yǎng)兒防老是傳統(tǒng)的觀念,,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加上社會經濟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更加注重養(yǎng)老生活品質,。由于老人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觀念不一致,大多數老人不愿意跟兒女們生活在一起,。 現在的養(yǎng)老方式有很多種,,有人愿意去設施好,服務質量高的養(yǎng)老公寓,;還有人為了不給兒女們添麻煩,,在自己老了以后去養(yǎng)老院,;還有的獨居老人在自己身體能夠自理的時候,與要好的朋友一起“抱團”養(yǎng)老,。 院區(qū)里,,有兩個老人,從年輕時就是校友,,閨蜜,,一起參加工作,在同一單位,,又居住在同一小區(qū),,一起相識了幾十年,彼此性格脾氣相投,,愛好興趣也相似,。 兩位老姐妹在老伴過世后,搬到了一起,,過起了“抱團式”養(yǎng)老,。下面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也許會給走在漸老路上的你我一起啟發(fā),。 傾訴人:75歲的周阿姨和房阿姨 周阿姨和房阿姨今年都是75歲了,,周阿姨比房阿姨大幾個月,兩個好姐妹已經相識了幾十年,。 周阿姨有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也都早已成家,,孫子都上班了,。老伴過世了8年,兩個兒子想著讓周阿姨輪流跟著他們居住養(yǎng)老,,或者周阿姨自己選擇跟哪一個兒子都可以,,可周阿姨覺得跟誰居住,都不如自己居住的方便,,所以,,沒有接受兒子們的建議。 房阿姨有兩兒一女,,其中一個兒子在國外居住,,其他的兒女也沒有在身邊。房阿姨的老伴走了6年,,兒子說讓她賣了這里的房子跟著他一起居住養(yǎng)老,,可房阿姨說,見多了很多老人跟著兒子一起居住,,到最后自己委屈不說,,還要讓兒子在中間為難,,所以也沒有接受兒子的建議。 周阿姨說,,我們住到一起居住養(yǎng)老是因為5年前,,房阿姨半夜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特別的不舒服,家里也沒有什么急求的藥,,希望周阿姨過去看看她,。 周阿姨先打了急救電話,然后從家里拿了些藥就去了房阿姨家里,,陪伴著房阿姨住院,,給房阿姨找護工,每天給房阿姨做好可口的飯菜,,在房阿姨細心照顧調理下,,房阿姨很快出院了。 房阿姨的兒女趕回來的時候,,非常感謝周阿姨的幫助,,覺得要不是周阿姨及時的打電話,陪伴房阿姨,,后果都不敢想象,。 房阿姨的兒子這次態(tài)度很堅決的想讓她跟著一起回兒子家居住養(yǎng)老,說是怕再出現這樣的意外,。房阿姨覺得自己住慣了一個地方,,不愿意去兒子家,跟兒媳本來就不是很熟悉,,這么多年也是面子上的客氣,,如果真住在一起怕會生出矛盾。 房阿姨給周阿姨打電話說了兒子讓她跟他走的事情,,房阿姨說出了自己的顧慮,,也說出了實在不愿意去的理由,兩個老姐妹聊到最后,,房阿姨說實在不行她就去養(yǎng)老院,她實在不愿意麻煩兒女,。 最后周阿姨提議,,要不咱們兩個搬到一起居住,這樣還可以相互有個照應,。房阿姨聽特別高興,,其實,她很想這樣的,,只是自己現在身體剛恢復好些,,怕給周阿姨添了麻煩和負擔,。 兩老姐妹跟各自的孩子把這個事情一說,孩子們也是從小一起長大,,對于彼此都知根知底,,非常贊同這件事情。 兩個老姐妹的孩子們把周阿姨的房子重新裝修了一下,,房間裝修的比較人性化,,每間房間都有呼救器,廚房廁所都有扶手,,這樣防止老人的摔傷,。 現在兩個老姐妹已經在一起居住了5年,期間也會有人鬧些小毛病,,兩個人相互照顧著彼此,。孩子們回來的時候,從來都是買兩份禮物,,老姐妹都有份,。兩個老姐妹對待兒孫也是一樣的,不論是誰家的孩子回來,,只要是小輩,,他們都給孩子們一些錢,表示自己的感謝,,感謝他們記得回來看望,,還買了禮物什么的。 現在兩個老姐妹每天早晨都是5點左右起床,,吃些簡單的東西,,一起出去散步,跟著廣場上的太極隊伍練習太極拳,。然后一起買些菜回去做飯吃,,在一起收拾房間,看會書,,聊會天,,或者什么也不做,就坐在陽臺上曬曬太陽,,這樣的日子過得也很舒心快樂,。 雨天的時候,她們坐在陽臺的茶桌前,,一邊喝著茶,,一邊看外面的雨景,有時候會聊上幾句,,追憶一下年輕時的美好,,有時候也會說起彼此的老伴,,回憶一下曾經的感情,更多的時候是什么也不說,,兩個人靜靜地喝茶,,品味“茶如人生,人生如茶”的境界,。 以前不懂那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坐在屋檐下,,什么也不說,也不覺得寂寞,。聽過這2位老姐妹的訴說,,現在似乎明白了,對于老人而言:“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見,,皆是遺憾......” 兩位老姐妹的“抱團式”養(yǎng)老還在繼續(xù),她們現在的身體還算可以,,都能夠自理生活,。她們每天帶著微笑樂觀的面對生活,在家養(yǎng)養(yǎng)花,,擺弄點小吃食,,兩個有時還相互的說笑著過往的事情,相互提醒著彼此吃藥喝水,,日子過得慢悠悠,。 人到了這個歲數,也希望能夠與子孫在一起,,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可很多時候,,想要的和現實是不一樣的,。老姐妹的“抱團式”養(yǎng)老,不給兒女添麻煩,,自食其力,,在自己能力范圍內不去給兒孫添麻煩,替兒孫省心也是替自己省心,。 “抱團養(yǎng)老”概念起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丹麥。主要指志同道合的老人,,不依靠子女,,離開傳統(tǒng)家庭,,搬到同一個地方搭伴居住。共同承擔生活成本,,彼此慰藉精神上的空虛,。 “抱團式”養(yǎng)老有利有弊,但是對于兩位阿姨來說還是利大于弊的,。她們都上了年紀,,彼此之間沒有太多奢求,沒有太多物質的需求,,所以相對而言,,她們覺得這種日子過得比較舒心。 寫在最后: 能夠在一起抱團式養(yǎng)老,,我覺得必須有這幾個方面的保障:首先是彼此的性格脾氣相投,,而且彼此知根知底,興趣愛好也要大致相同,,還有差不多的消費觀念和處世理念,,在一起有話可說,即使不說話,,彼此都覺得很好,,感覺彼此之間是知己的那種感覺。其次是生活習慣,,作息規(guī)律,,飲食習慣也要大致相同,相差太多容易產生分歧,;最后一定要生活能夠自理,,在對方有個小病小災的時候能夠做到彼此相互照顧,不能太過依賴,,彼此是對方的精神寄托,。 大家覺得這老姐妹的抱團式養(yǎng)老如何?歡迎留言討論,。 END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平安順遂! 作者簡介:華貴禪心,,熱愛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練太極,右手寫文字,,享受快樂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