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人是我在閩南的時候碰見的,,找到我的時候已經(jīng)被腸炎折磨多年了,,醫(yī)院也去了不少,但是每次用藥都只是控制一下,,效果并不好,,于是他就準備轉投中醫(yī)。 刻診:肚子冷痛,,吃不下飯,,每天得排粘液便大概三四次之多,什么都干不了,,苦不堪言,。 看舌脈,發(fā)現(xiàn)舌淡,,苔薄黃,,脈象細。 四診合參之后我給他開了一張方子:肉桂,,牛膝,,附子,干姜,,夏枯草,,半夏。 結果如何呢,? 患者服后第二天就給我打電話,,說本來停西藥后,一天就腹瀉4次,,還不是很多,,可是服了我的藥,卻每天腹瀉6--7次,,大便甚則如水泄。 我自己這些年治病的經(jīng)驗告訴我,,凡服補腎溫陽藥而腹瀉者,,都是病情好轉的表現(xiàn),是體內濕毒從腸道出來了,,特別是腎病和尿毒癥的病人還有重癥心臟病的人,,我經(jīng)常遇到服我開的藥后出現(xiàn)這個情況的,泄后一段時間面色和病情都會馬上好轉。 我問病人:腹瀉后身體感覺明顯疲勞乏力沒有,?病人說沒有,,反而一切舒適。 我聽后很確定的告訴他,,一直服用就可以了,,大概要腹瀉一周左右,毒泄完自止,,到那個時候腸炎也就差不多好了,;不用管它,是好事,! 病人將信將疑,,繼續(xù)服用。果然,,病人于第八天給我電話,,說當天突然腹瀉消失,再服前藥,,無腹瀉,,大便一天一次,只是有點不成形而已,。病人自己又停了幾天藥觀察,,大便還是一天一次,沒有出現(xiàn)反復,。 他很高興的來到門診,,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并且毫不吝惜夸贊之詞,,都快把我夸成神醫(yī)了,。不是因為治療的效果快,而是因為我對他病情的發(fā)展和時間都掌握的很準確,,他覺得中醫(yī)很神奇,。 其實這也沒有什么,我遇到這樣的服藥后腹瀉的病人多了,,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是這樣的反應的,,我自己的方子,用多了自然就掌握規(guī)律了,,真沒有什么玄的,。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中醫(yī)里講腎為先天之本,,是身體的元陽所在,,說簡單點它就是是人體里的一個小火爐,,身體就像房間一樣,只有火爐旺盛的時候房間才是暖和的,。 而身體的氣血運行同樣也靠的是腎陽的推動作用,,腎陽不足,脾陽乃是后天之本,,自然會影響到脾陽,,脾陽虛弱,濕邪不化進而造成便溏腹瀉,。 不耐涼,,容易感冒,抵抗力下降,,同時容易引發(fā)鼻炎,。同樣的如果痰濕久積就就會化熱,熱邪傷津液又會導致便秘上火等,。 因此這里面的肉桂溫補腎陽同時又能引火歸元,,將虛火下引,牛膝補腎同時引血下行,。 附子大辛大熱在溫補腎陽的同時又能入十二經(jīng)散寒邪,。干姜既可以溫中暖脾又能助附子溫陽。 夏枯草為清肝火,、散郁結之要藥,。《神農本草經(jīng)》言其:“氣味苦辛,,寒,。主寒熱、瘰疬,、鼠瘺,、頭瘡,破癥,、散癭”等,。《本草綱目》言:“此草冬至生,,夏至后即枯,,蓋稟純陽之氣,得陰氣則結,,故有是名,。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甚者,神效,,以陽治陰也,。” 半夏辛溫,,為脾胃經(jīng)之專藥,,是降逆止嘔、燥濕化痰之主藥,。半夏的另一個功能是消痞散結,,這一點與夏枯草的功效是一樣的。 治病必須'求其本’,,任何一個病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得的,,是很多年的不良習慣才導致,所以想靠10多天的治療就好根本不可能,。 而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就是'維持’,,其實這就是在'自欺欺人’,要是維持有好的辦法,,那么就可以把病治了,。 治病的結果說白了,也就只有兩個:一個是好了,,一個是嚴重了,。根本沒有治的不好不壞這個說法,常年的服藥控制,,只能越來越重,,因為最根本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啊,! |
|
來自: 昵稱39998602 > 《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