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你的美國!賺夠錢了,,來中國養(yǎng)老了,?” 2003年底,楊振寧宣布回國,,網(wǎng)上一片質(zhì)疑之聲,。 當時不少網(wǎng)友,雖然沒有罵出口,,但是內(nèi)心也隱隱持同樣的觀點,,至少要看一看不同意見者是怎樣反駁的。 可不是嗎,?楊振寧和朱光亞的前期經(jīng)歷非常相似,。兩人都是在高二時報名參加統(tǒng)一招生考試,均以優(yōu)異成績被民國時的西南聯(lián)大錄取,。 兩人年齡也相仿,,楊振寧出生于1922年,朱光亞比他小兩歲,,出生在1924年,。 1945年,兩人都被導(dǎo)師選中,,肩負國民政府研制原子彈的重任,,跟著吳大猷漂洋過海到美國去深造。 到了美國,,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朱光亞在密歇根大學就讀。 經(jīng)過三年的發(fā)奮學習,,兩人幾乎同時取得了博士學位,。 不得不說,兩人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極其相似,。 但是,,之后兩人的經(jīng)歷就截然不同了。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消息傳到美國,朱光亞興奮得徹夜不眠,,然后婉拒來自各方面的高薪聘請,,頂住了國民政府方面的壓力,毅然回到祖國,為祖國的原子能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成為兩彈元勛,。 而楊振寧教授卻選擇留在了美國,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李政道博士(跟楊振寧,、朱光亞都是西南聯(lián)大學生,同一批到達美國)開始了在美國的科學研究,。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一起攻克了一個難關(guān),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從而雙雙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但是當時中美關(guān)系惡化,,他們的學術(shù)成果不能為祖國所用,。 而且楊振寧在50年代還成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這個研究院可是國民政府管理下的機構(gòu),。 因此有人對楊振寧進行指責,,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美關(guān)系惡化,美國人根本不允許美籍華人到中國來,,何況楊振寧這樣的頂級科學家,? 他即使想回國,也無法成行,。 再說了,,楊振寧的岳父是杜聿明,杜聿明當時在中國的戰(zhàn)犯監(jiān)獄功德林,,即使他想回國,,楊夫人杜致禮也想不通,大概率不會支持,。 但這一切跟楊振寧本人無關(guān),,我們不能因此而苛求他。 八十年代開始,,我們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需要全心全意搞經(jīng)濟建設(shè),需要搞統(tǒng)一戰(zhàn)線,,出現(xiàn)了這樣一句名言:“愛國”不分先后,。 客觀地說,楊振寧先生不僅是愛國的,而且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 讓我們沿著楊振寧博士的足跡,,回顧一下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看看他對國家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1973年7月1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書房里會見了美籍中國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 對于這則消息,,很多人感到震驚,。 那時候,中美剛剛握手言和,,主席已經(jīng)進入遲暮之年,,日理萬機的同時,健康狀況并不太好,,為什么要在百忙之中會見一個“美國學者”,? 還有人表示好奇,楊振寧是什么人,?之前怎么沒有聽說過,? 其實,這已經(jīng)不是楊振寧首次回國,,他之前已經(jīng)回來過三次,。 由于朝鮮戰(zhàn)爭,中美處于敵對狀態(tài),,一斗就是20年,。 時間來到的1969年,關(guān)系已經(jīng)惡化的中蘇兩國軍隊在珍寶島爆發(fā)沖突,,蘇聯(lián)在兩國邊境陳兵百萬,、虎視眈眈,莫斯科還發(fā)出威脅,,有可能對中國戰(zhàn)略目標進行外科手術(shù)式的核打擊,。 在此背景下,身為戰(zhàn)略家的老人家高瞻遠矚,,作出重大決定,,改善中美關(guān)系,應(yīng)對蘇聯(lián)威脅,。 毛主席先是在國慶觀禮時邀請美國作家斯諾登上天安門城樓,,向美國人釋放信號,后來看到美國政府沒有注意到這個信號,,接著又通過斯諾之口發(fā)表談話,,表示歡迎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 之后,周恩來總理因勢利導(dǎo),,開展乒乓外交,,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 1971年7月9日,,美國國務(wù)卿基辛格由巴基斯坦轉(zhuǎn)道,,在北京和周恩來舉行會談,中美關(guān)系揭開新篇章,。 基辛格回國之后,,馬上做出一項重大舉措:取消華人去中國的禁令。 楊振寧聽到之后,,興奮地差點跳了起來,,他在第二天就向美國有關(guān)部門提出了去中國的申請。 美國人這次辦事效率非常高,,“一杯茶的功夫”后,,就批準了。 楊振寧欣喜若狂,,趕緊收拾行裝,,他已經(jīng)迫不及待,再不去,,就晚了,。 這時候他已經(jīng)離開祖國26年,當年的毛頭小伙子,,如今已經(jīng)年過五旬,,作為一個海外游子,他思念祖國,,更想念父母和兄弟姐妹。 當時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年近八旬,,且臥病在床,,他一次次從夢里哭醒,呼喚著兒子的名字,。 如果此刻不回去,,真是會留下終身遺憾。 就在此刻,,中美關(guān)系解凍,,這不是天賜良機,還等什么,? 于是,,在1971年7月15日,楊振寧由紐約飛抵達歐洲的巴黎(當時中美沒有直飛航班),半小時不到,,就拿到了赴中國的簽證,。 7月19日,楊振寧登上了飛往上海的飛機,,踏上了回國之路,,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 客觀地說,,楊振寧當時回國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探親,新中國政府對他來說還很陌生,,談不上如何熱愛,。 在美國他聽到的有關(guān)祖國的消息,都是負面的,,比如知識分子是“臭老九”,,得不到尊重等等。但是他來到祖國之后,,他的看法一下子改變了,。 他萬萬沒有想到,周恩來身為一個大國總理,,竟然放下手頭的工作,,專門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他,而且一談就是5個小時,,會見外國元首恐怕也不會給予這么長時間,。 周總理不但學識淵博,而且平易近人,,風趣幽默,。他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楊振寧,還安排楊振寧的岳父,、岳母參加會見,,這也是女婿和岳父母的初次相見。 楊振寧和夫人杜致禮在美國相識,、相愛,,最后結(jié)成連理,當時杜致禮的父親杜聿明作為戰(zhàn)犯在大陸服刑,,自然沒有見面機會,。 首次見到岳父母,50多歲的楊振寧也不免有點羞澀,,不知道從何說起,,甚至連岳父也忘記叫了,,規(guī)規(guī)矩矩地對杜聿明喊了一聲“杜先生,您好”,。 周總理聽了哈哈大笑,,像長輩那樣和藹地糾正說:“錯了,應(yīng)稱叫'岳父大人’”,。此言一出,,在場的人也忍俊不禁、哄堂大笑,。 此情此景,,讓楊振寧對周總理心生敬意和好感,對新中國也產(chǎn)生了很好的印象,。 接下來的交談中,,周總理的學識淵博,以及對美國的了解,,也讓楊振寧佩服得五體投地,。之后,楊振寧在國內(nèi)待了將近一個月,,直到8月17日才離開,,此行他大開眼界,也將祖國的變化盡收眼底,。 這讓楊振寧不但對祖國的看法有了180度的大轉(zhuǎn)彎,,而且對祖國的未來非常看好,。 回到美國之后的楊振寧熱血沸騰,,開始做起了新中國的義務(wù)宣傳員。他放下學術(shù)工作,,馬不停蹄地接受美國媒體采訪,,到美國各地發(fā)表演講,介紹新中國領(lǐng)導(dǎo)人的大政方針,,宣傳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國家建設(shè)取得的巨大成就。 這些話如果是中國領(lǐng)導(dǎo)人和中國媒體說出來,,對美國人來說是半信半疑,效果未必佳,,可是從一個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諾獎博士口中講出來,,效果就大不相同。 首先作為一個科學家,,態(tài)度是嚴謹?shù)?,其次,,楊振寧收入很高,人家也不差錢,,不存在為了經(jīng)濟利益說違心的話的可能性,。 因此,楊振寧的話很有說服力,,在美國引起轟動,,在美籍華人包括美籍華人科學家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他們原來受到妖魔化的宣傳影響,,不敢回國,,害怕“被批斗”,被關(guān)起來,,聽到楊振寧這樣一說,,他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爭先恐后申請回國探親,、訪問、旅游,。 不少科學家,,如林家翹、任之恭,、何炳棣等20多名華裔著名學者還組團到中國來,,了解中國的變化。 百聞不如一見,,他們親眼目睹了祖國的變化,,對祖國的前途充滿信心,回去后積極奔走,,為中美關(guān)系改善做貢獻,。 楊振寧的首次回國,歷史意義巨大,,無異于叩開了中國緊閉了20多年的科學大門,,功勛卓著,他更是用自己的行動以身作則,,影響了一大批著名的華裔外籍科學家,。 據(jù)統(tǒng)計,七十年代中期,,先后有100多位李政道,、何炳棣在內(nèi)的美籍華人科學家回國講學交流,對中國科技的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之后,,楊振寧又一次回國,,周總理再次設(shè)宴招待,感謝他為中美友好做了大量工作,。 1973年5月4日,,遠在美國的楊振寧收到父親病危的通知,他第三次踏上回國之路,。下了飛機,,他馬不停蹄地直奔醫(yī)院,來到父親病榻前陪伴衣不解帶,、晝夜相伴,,直到父親離開人世。 料理完父親的后事,,已經(jīng)是5月16日,,這時候他來到北京,周總理再次接見了他,。 共和國總理多次接見一個科學家,,這是對他貢獻的肯定,這還不能夠說明問題,?如果這還不夠,,下面發(fā)生的事更有說服力。 1973年7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親自接見了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此時的毛澤東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從前,很少接見外賓,,但是他老人家依舊興致勃勃地楊振寧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極為親切的談話”,。 臨別時,毛澤東主席還非常幽默地對楊振寧說:“我很高興你在科學方面對世界有一些貢獻,,我也很希望能給世界有一些貢獻,,可惜我未能做到這一點?!?/p> 作為我國最高領(lǐng)導(dǎo)人的毛主席親自接見一個外籍科學家,,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足見國家對楊振寧這種卓越的科學家是認可的,,“接見”這種行為本身就證明著國家對科學的尊重態(tài)度,,有利于塑造我們的國際形象,楊振寧當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對祖國做出著貢獻,。 即便如此,,后來部分網(wǎng)友對楊振寧博士的評價并不高,他們還是糾結(jié)楊振寧的過去,在精力充沛的時候“為美國服務(wù)”,,八十高齡的時候,年老體衰了回國定居,,純粹是回來“養(yǎng)老”,。 其實這些人是井底之蛙,他們并不知道,,楊振寧博士除了向美國人宣傳新中國,,促進中美科技交流外,還做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大事,,其貢獻無法估量,。 1973年,國際高能碰撞會議在美國召開,,當時中美還沒有建交,,楊振寧親自向中國學者發(fā)出邀請函,結(jié)果受到極右翼人士的電話謾罵,,還要他“小心一點”,。 可楊振寧毫不畏懼,在電話中回應(yīng)說:“我不但邀請了,,而且還要去接他們,。” 楊振寧說到做到,,在中國學者抵達的當天,,親自和同事開了兩輛車去機場迎接,會議期間,,楊振寧全程服務(wù),,盡管科學家的費用有他們的單位報銷,但是楊振寧還是主動負責大家的吃住,。 類似這樣的事情,,楊振寧不止一次這樣做過。 1977年,,楊振寧決定出任“全美華人協(xié)會”的會長,,再次受到刁難。這次是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親自出馬,,又是恐嚇又是阻撓,,但是楊振寧同樣不予理睬。 1980年,,楊振寧在自己任職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內(nèi),,親自發(fā)起成立了一個專門資助中國學者訪美的基金會——“與中國教育交流委員會”?;饡璧馁Y金相當一部分是楊振寧本人在美國各地東奔西走,,通過演講等方式募集而來的,。 而類似這樣的基金會或研究會,楊振寧親自發(fā)起或協(xié)助成立了可不止一個,。 回國之后,,楊振寧更是直接拿自己的工資為國家建設(shè)做貢獻。 2002年,,80歲的楊振寧宣布向清華大學捐款100萬元,,用這筆錢設(shè)立了“楊振寧講座”、“楊振寧獎學金”和“楊振寧基金會”,。 相比這些看得見的貢獻,,楊振寧對國家做的那些看不見的貢獻,要大得多,。 幾十年來,,楊振寧利用他在美國的影響力,不遺余力地推動中美學術(shù)交流活動,,促成了一批批國內(nèi)頂尖科技人才赴美留學,,先后有1200多名青年優(yōu)秀學者被他推薦出國訪問、深造,。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學成歸國,,成為科學界的棟梁之才,成為中國六十多個國家級物理實驗室的領(lǐng)軍人物,。 不僅如此,,八十高齡的他在回國之后,還老驥伏櫪,、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學物理的教學工作中,。 清華大學前校長王大中對此給予高度評價:清華大學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楊教授功不可沒,! 當我們了解到楊振寧為國家作出的貢獻之后,,不但不會再責備他,而且還應(yīng)該為他所做的一切感動,,因過去的誤解,,鄭重其事地對他說聲抱歉! 其實,,少數(shù)人的非議無足輕重,,近日,2021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揭曉,,楊振寧的名字赫然在列,,這就是國家對楊振寧教授最公正的評價,他當然配得上這個頂級榮譽! |
|
來自: 歷來現(xiàn)實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