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痤瘡) 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急性或慢性炎癥。有黑頭,、丘疹,、膿皰、結(jié)節(jié),、膿腫,、囊腫和疤痕等多種損害,好發(fā)于面部和胸背部,。 本病又稱青年痤瘡,,多發(fā)生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過后,,大多自然痊愈或減輕。本病的病因為肺氣不清,,外受風熱,; 或為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味,,胃熱上蒸,;亦可為月經(jīng)不調(diào),,瘀滯化熱等。 一,、診斷 中醫(yī)診斷參考《中醫(yī)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西醫(yī)診斷參考《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二,、中醫(yī)治療方案 ?。ㄒ唬┓螣嵫獰?/p> 主證:顏面部散在與毛囊一致的丘疹,色淡紅或呈膚色,,稱白粉刺,,有的其頂端呈黑色,稱黑頭粉刺,,舌苔薄黃,,脈數(shù)。 治法:宣肺清熱,。 方藥:枇杷清肺飲,,黃芩清肺飲加減。枇杷葉9g,,黃芩9g,,桑白皮9g,梔子9g,,黃柏9g,,知母9g,甘草3g,,生地15g,,連翹15g。 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二)脾胃積熱 主證:風疹呈紅色,,宿食不消,,脘腹脹痛,可伴有腹痛,,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膩,,脈濡或滑數(shù),。治法:清熱化濕通腑,。 方藥:三黃丸合茵陳蒿湯加減。黃連3g,,黃芩9g,,茵陳15g,生山梔9g,,生苡仁15g,,生山楂15g,白花蛇舌草30g,,生甘草3g,。 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ㄈ岫?/p> 主證:皮損以丘疹、膿皰為主,,周圍潮紅,,自覺局部痛疼,膿皰破潰或吸收后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凹陷性小瘢痕,,舌苔黃燥,,脈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三花湯加減,。銀花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15g,,黃芩9g,,知母9g,白芷9g,,赤芍9g,,大力子9g,連翹9g,,生甘草9g,。 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四)血瘀痰凝 主證:皮損以結(jié)節(jié),、囊腫為主,,結(jié)節(jié)呈堅硬暗紅色,自覺疼痛,,也可在深部聚集融合,,呈青紫色,,也可形成囊狀內(nèi)含粘稠分泌物,壓之有波動感,,愈后常形成瘢痕疙瘩,,舌質(zhì)紫暗,脈弦滑,。 治法:和營化痰散結(jié),。 方藥:桃仁二陳湯加減。桃仁,、制半夏,、丹參、象貝母各9g,,紅花6g,,川芎6g,牡蠣30以先煎),,吳茱萸15g,,銀花12g,甘草3g,。 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ㄎ澹┩庵委煼?/p> 1、蛇床子,、地膚子,、白鮮皮、明礬各60g,。加水濃煎,,趁熱擦洗患處,每次擦洗30分鐘,,每日1~3次,,連用10天,1劑藥可用6天,。 2,、鮮馬齒莧30g(干品減半),蒼術(shù),、蜂房,、白芷各9g,細辛6g,蛇床子10g,,苦參,、陳皮各15g,,加水煎沸取汁,,趁熱洗患處,每日3~5次,,連洗數(shù)日可愈,。 3、丹參,、地丁,、當歸、白芷,、半夏各30g,。加水煎開15~20分鐘取汁備用。臉部先用溫鹽水(1%)洗凈,,黑白粉刺,,膿皰用針挑破擠凈,用手搓臉部有熱感,,再用藥汁熱氣熏臉,,后將2條新毛巾浸人藥液待溫度降到皮膚可適應時,撈出毛巾擰半干敷臉,,每次30分鐘,,每日2次。 1劑藥夏天用2~3天,,冬天用4~5天,。 三、中醫(yī)治療效果 ?。ㄒ唬└纳婆R床癥狀,,減少復發(fā),防止瘢痕形成,。 ?。ǘp少西藥用量,減少西藥的副作用,。 四,、中醫(yī)治療難點 部分患者炎癥明顯,現(xiàn)代醫(yī)學雖然有抗菌藥如四環(huán)素,、紅霉素等,,用來抗菌,但其長期服用可導致菌群失調(diào)等副作用常見。 五,、針對難點的中醫(yī)藥治療應對思路 中醫(yī)藥治療痤瘡有一定的優(yōu)勢,,要積極探索應用。 中醫(yī)特色療法 ?。?)針灸 目前針灸療法包括范圍較廣,,除傳統(tǒng)的針刺外,尚有電針,、拔罐,、耳穴壓豆等內(nèi)容,總體來看,,其治療方法仍以清,、下為主。 肺俞(雙),、大腸俞(雙),、胃俞(雙)及大椎穴用梅花針點刺留罐5~10min,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即愈。 點刺放血操作取督脈大椎及膀胱經(jīng)肺俞,、脾俞穴,,用三棱針點刺俞穴,再于耳尖耳垂處點刺放血,。 ?。?)耳穴 將王不留行貼在肺、心,、胃,、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神門,。囑患者每日自行按3~5次,隔3d更換1次,,10次為1個療程,。 (3)刮痧 用消毒皮膚后涂刮痧油,,先從頸部風府刮至大椎,,再從風池刮至肩井重刮風門,肺,、心,、膈,、胃、脾,、腎俞,,中府、曲池,、合谷 ,、梁丘 、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以皮膚發(fā)紅,、皮下有瘀血點、痧斑為度,。最后用板尖點刺合谷,、少商、商陽和十沖穴,。 一般在春秋兩季的立春,、立秋日辰時囑患者來刮拭,之后可每3~7日治療1次,。 ?。?)中藥面膜 自制中藥面膜粉(黃連、黃芩,、丹參,、白芍、蘆薈,、金銀花,、白茯苓、丹皮,、當歸,、姜菱各10g),研末取少量細末加入香油調(diào)成按摩膏,,再取細末50g加入醫(yī)用石膏200g,,調(diào)勻為面膜粉,潔面后,,將中藥按摩膏涂于面部,,循經(jīng)按摩面部15~20min,用中藥面膜粉加溫水調(diào)成糊狀,,均勻覆蓋面部,,30分鐘后揭去,,隔日1次。 線上問答內(nèi)容僅為參考,,如有醫(yī)療需求,,請務(wù)必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gòu)就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