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是中國七大河之一,。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并稱“四瀆”,,淮河地跨河南、安徽,、江蘇,據(jù)傳說,,淮河邊生存著一種叫“淮”的短尾鳥,“淮水”就因此而得名,。 淮河不僅僅是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在歷史上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古代大多時候,,淮河兩岸基本南北分治,,在割據(jù)時期,淮河南北也多數(shù)是不同的割據(jù)政權(quán),,在歷史上,,淮河還是抵御外族侵略的重要屏障,,所以,緊鄰淮河兩岸的古城,,都是兵家重鎮(zhèn),,卻也保守歷史上淮水泛濫的侵蝕,飽經(jīng)滄桑,。 桐柏縣 桐柏縣是淮河的發(fā)源地,,淮河發(fā)源于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cè)河谷,桐柏史稱'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名勝古跡眾多,,歷史文化深厚。 息縣 息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隸屬信陽市,。息縣有三千多年的建制歷史。公元前1046年始封息侯國,,境內(nèi)有息國故城,、賴國故城、秦樓等遺址,,息氏,、賴氏、白氏均發(fā)源于此,。歷史名人有“三年不語”的息夫人,、“馬革裹尸”的伏波將軍馬援等。 壽縣 壽縣,,古稱壽春,、壽州,隸屬于安徽省淮南市,,歷史悠久,,周朝時期為楚國最后的都城。秦始設(shè)壽春縣,,歷史上多次為州郡治所,,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壽縣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古城墻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懷遠縣 懷遠縣,隸屬于安徽省蚌埠市,。歷史悠久,,懷遠是大禹治水、召會諸侯之地望所在,。懷遠古城始建于寶佑五年(1257年),,是南宋為了抵御蒙古大軍而在淮河北岸,,析宿州蘄縣荊山鎮(zhèn)建立的懷遠軍、荊山縣,。 PS:距懷遠縣不遠,,有個古城向縣,即今懷遠縣古城鄉(xiāng),;與懷遠縣相對的淮河南岸,,涂山腳下,曾有古縣當涂,,因涂山而得名,東晉南遷,,將當涂僑置于江南(即今之當涂縣境),。 鳳陽縣 鳳陽縣始建于明朝,滁州市下轄縣,,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是全國較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舉世聞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鄉(xiāng),。 臨淮關(guān)鎮(zhèn) 臨淮關(guān)鎮(zhèn),隸屬于安徽滁州鳳陽縣,,為歷史通衢要地,,歷代都在臨淮關(guān)建州設(shè)府,立郡置縣,,曾為鐘離國,、鐘離縣、濠州,、北徐州,、燕縣、臨濠府,、臨淮縣等治所,,為兵家必爭之地。濠州古城在清末被淮水淹沒,,至今只留些許遺跡,,留下一些地名,如縣衙大街,、大東關(guān),、南關(guān)等。 五河縣 五河縣,,隸屬于安徽省蚌埠市,,因境內(nèi)淮,、澮、漴,、潼,、沱五水匯聚而得名。五河歷史悠久,,境內(nèi)有漢代古虹縣,,唐朝虹縣移治今泗縣城。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南宋為抵御蒙古大軍,,于泗州虹縣五河口建設(shè)城池,設(shè)立五河縣,、淮安軍,。 泗州古城 泗州城位于今江蘇省盱眙縣境內(nèi),曾經(jīng)是歷史上淮河下游的一座重要都市,,它扼守淮河兩岸及南北大運河由淮河入汴河的南端口岸,,淮河的船只從汴河入中原,都要從這里經(jīng)過,,其地位可見一斑,。泗州城始建于北周,清康熙十九年(1680)由于黃河奪淮,,使其沉淪澤國,,泗州治所遷治虹縣(今泗縣)。 淮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孕育出燦爛的文化,在淮河兩岸,,還有哪些古城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