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良將系列之朱然(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朱然重大事件之四——夷陵之戰(zhàn)作為漢末三國的三大戰(zhàn)役的最后一場,,夷陵之戰(zhàn)的對陣雙方并不像此前兩戰(zhàn)星光熠熠,,名將云集。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夷陵之戰(zhàn)發(fā)生時間較晚,漢末亂世之初成長起來的英雄豪杰們已逐漸凋零,,天下正是新一代才俊上位的過渡期,;第二,蜀漢方面敗得太慘,,實在沒有值得書寫的精彩戰(zhàn)例,,東吳方面則是陸遜力挽狂瀾,一人蓋過了其他所有人的鋒芒,。 不過陸遜再能運籌帷幄,也需要東吳眾將們具體執(zhí)行,,其他人的功勞自然也不能埋沒,。下面我們就看看朱然在夷陵之戰(zhàn)時是個什么狀況。 黃武元年(222),,劉備親率大軍伐吳,,兵鋒直指宜都。南郡太守朱然率領五千人,,與大都督陸遜共同迎戰(zhàn)劉備,。
所謂共同迎戰(zhàn)是朱然本傳的修飾性說法,,實質當然要服從于陸遜的指揮。不過從上面的記載能看出朱然擁有很高的地位,一眾主要將領中朱然排在首位,,說明朱然的重要性比一般的將領要高,。人物排名先后在嚴肅的正史中都不會隨意排列,此處也能證明呂蒙當初臨終推薦是受到了孫權充分尊重的,。 在經過近半年的相持階段后,,隨著夏季來臨,蜀漢軍隊在樹林中扎下漫長的連營,,使得陸遜決定火攻破敵,。在正面總攻之前,陸遜派朱然分兵切斷了劉備的退路,。
這里的涿鄉(xiāng)與劉備老家涿郡名字相同,但卻是劉備的敗軍之地,。結合上面的兩則史料,,可以看出朱然與韓當共同出擊,實際上朱然是主將,。正是因為朱然率軍穿插至蜀漢軍隊后方,,成功切斷劉備退路,陸遜才發(fā)動了總攻,,所以朱然在夷陵之戰(zhàn)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戰(zhàn)后朱然被拜為征北將軍,封永安侯,。
上面這段講的是劉備兵敗退至白帝城,東吳眾將紛紛請戰(zhàn),要求趁機擒獲劉備,,徹底解決蜀漢,。“徐盛,、潘璋,、宋謙等”表明很多將領希望追擊,,這種意見占據(jù)多數(shù),。而“遜與朱然、駱統(tǒng)以為…”則沒有等字,,也就是說鮮明持有反對追擊意見的只有這三人,,或者這一派處于明顯少數(shù)。 在這里朱然的名字仍然緊隨陸遜之后,,而且兩人持有相同的觀點,。結合朱然南郡太守的特殊地位,帶領分兵截斷劉備退路的行動,,每逢出現(xiàn)名單緊隨陸遜之后,,這些現(xiàn)象綜合起來,筆者認為整個夷陵之戰(zhàn)期間,,朱然實質上擔任了大都督陸遜的副手角色,。兩人一定對戰(zhàn)略戰(zhàn)術有過充分交流,才能達成默契,。進一步講,,朱然與其他未能理解陸遜策略的將領們不同,朱然從始至終都是陸遜的支持者,,而且能理解陸遜的意圖,。這就跟一般的將領在境界上拉開了差距,其實想想也是,,朱然好歹是呂蒙認可的人,,智商水平肯定在平均線以上,有當統(tǒng)帥的潛質,。 朱然重大事件之五——堅守江陵黃武二年(223),曹丕以曹休攻洞口,、曹仁攻濡須,、曹真夏侯尚攻江陵,四大統(tǒng)帥三路大軍全面伐吳,。其中西路魏軍可謂全明星陣容,,不僅包括上軍大將軍曹真、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兩位統(tǒng)帥,還有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兩大名將出征,,魏國皇帝曹丕更是親臨宛城督戰(zhàn),兵鋒直指朱然把守的江陵城,。顯然盡管曹休,、曹仁兩路軍距離江東更近,但曹丕最看重的卻是西路,。 魏國大軍壓境,,孫權趕緊派將軍孫盛領兵一萬前往支援。孫盛趕到時江陵已被三面包圍,,僅剩南面臨江可通過水路與外界聯(lián)絡,。于是孫盛在附近的沙洲上安營扎寨,與朱然互為犄角,。 本來東吳水軍應該有優(yōu)勢,,但這個孫盛的能力顯然不行,面對張郃的猛攻抵擋不住敗下陣來,,沙洲上的陣地就此被魏軍占據(jù),,江陵城徹底被四面包圍,斷絕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 孫盛只是東吳援軍的先頭部隊,,后續(xù)左將軍諸葛瑾率領潘璋、楊粲等人的主力趕到,,再次試圖解圍,。諸葛瑾仍然以水軍向沙洲發(fā)起攻擊,因為只要有這一面水路可以與城內聯(lián)絡,,魏軍就不能算真正意義上包圍了江陵,。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諸葛瑾的水軍反而被夏侯尚用火攻燒毀大批戰(zhàn)船,,而且水陸兩面被夏侯尚全部擊敗,。諸葛瑾只能后退,江陵城仍然被圍得死死的,。 《三國演義》里的朱然,,在夷陵之戰(zhàn)中追擊劉備而被趕來救駕的趙云一回合刺死,完全淪為龍?zhí)?。而正史中的朱然不僅是夷陵之戰(zhàn)中的東吳二號大將,,他最閃光的時刻直到這次江陵之戰(zhàn)才出現(xiàn)。
城外魏軍長期圍困,,城內得不到補給物資短缺,,城中士兵因此營養(yǎng)不良身體浮腫,滿打滿算還有作戰(zhàn)能力的人只剩下五千,。根據(jù)后續(xù)史書記載,,這段圍城戰(zhàn)時間最少也在半年以上,。期間魏軍也沒閑著,,曹真指揮部隊堆土山修高樓,士兵居高臨下向城內射箭,,同時還挖地道,,雙管齊下攻城。面對如雨般傾瀉的箭矢,,東吳將士驚慌不已,,而朱然卻鎮(zhèn)定自若,不斷激勵士氣,,甚至還伺機出城襲擊了魏軍兩座營寨,。 面對包圍困守孤城的情況下,堅守到底的例子并不算少,,罕見的是朱然居然還能出城搞偷襲,,面對的還是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這些勁敵,朱然此戰(zhàn)簡直如天神下凡,。
這則史料上期其實引用過,,本期我們再讀一遍,,呂蒙對朱然的評價“膽守有余”,實在是精準,。令人感慨之處在于,,同樣的江陵城,同樣面對強敵包圍,,朱然堅守半年多缺兵少糧,,尚且斗志高昂游刃有余,麋芳則痛快地開城投降呂蒙,,直接造成整個荊州易手關羽敗亡,。所以城高池深只是客觀因素,戰(zhàn)場上終究是人的意志起決定性作用,。如果當年麋芳能夠堅守等待關羽回師,,后續(xù)歷史會是怎樣的走向呢? 朱然堅守孤城這半年來,,城中將士也并非鐵板一塊,。東吳兩波援軍都被擊退,城外魏軍一望無際,,城內缺吃少穿艱難度日,,出現(xiàn)意志不堅定者在所難免。如果只是普通士兵開小差當逃兵也就罷了,,打算投降魏國的竟然是江陵縣令姚泰,。朱然的身份為南郡太守,江陵是郡治所在,,負責江陵城具體行政管理的就是這個姚泰,。 當時姚泰領兵負責北門的守備,眼看城內糧草即將耗盡,,姚泰便私下與魏國聯(lián)絡,,愿意做內應開門。幸虧朱然機警地發(fā)現(xiàn)異常,,查出內奸姚泰并立即處斬,。
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輪番上陣,,筑土臺、挖地道,、結內應各種方式都用上了,,魏軍花費半年時間也拿不下江陵,最后還是曹丕先沒了耐心,,下令撤軍,。當然,中路軍曹仁的慘敗也對魏軍士氣造成不小打擊,,大軍在外征戰(zhàn)的錢糧消耗也非常巨大,,這都是魏軍撤退的因素。最關鍵的,,還是魏軍的對手,,吳將朱然的神勇。由此朱然在魏軍中名聲大噪,,也得以獲封當陽侯,。 朱然重大事件之六——屢立戰(zhàn)功黃武三年(224),,朱然的養(yǎng)父朱治去世,因為朱治已經有了親生兒子朱才,,所以朱然請求改回本家施姓,,但孫權沒有準許。這件事在上期已經講過,,這里就不重復了,。 黃武六年(227)七月,孫權派朱然為首領兵兩萬進攻魏國江夏郡,,遭到魏荊州刺史胡質反擊,,吳軍無功而返。與此同時孫權親自領兵攻打叛亂的石陽,,取得勝利后便班師,。結果夜里斷后的吳軍遭到襲擊陣腳大亂,負責斷后的潘璋無法制止奔逃的士兵,。幸好朱然相距不遠,,趕緊領兵救援。在朱然的支援下吳軍終于穩(wěn)住陣腳,,掩護主力部隊船隊已經遠去,,朱然才最后撤退,,否則很可能引發(fā)“逍遙津之戰(zhàn)2.0”。 黃武七年(228),,陸遜與曹休在石亭展開大戰(zhàn),,最終吳軍大勝。這場戰(zhàn)役東吳兵分三路,,分別由陸遜,、朱桓、全琮率領,。其實石亭之戰(zhàn)朱然也有參與,,只是朱然帶兵在陸遜的上游作為后援,因為陸遜大勝,,也就沒有朱然參戰(zhàn)的機會了,。 黃龍元年(229),孫權稱帝,,拜朱然為車騎將軍,、右護軍、領兗州牧,。后來吳蜀聯(lián)盟約定平分魏國,,兗州被分給蜀漢,于是撤銷了朱然的兗州牧職位,。 雖然在演義里朱然只是平平無奇的路人甲,被趙云一回合槍挑的角色,,但正史上的朱然不僅是夷陵之戰(zhàn)東吳二號將領,,而且他的壽命也很長,比趙云,、陸遜去世都晚,。所以下一期繼續(xù)講朱然,看看這位東吳大將以及他的兒子施績(朱績)還有哪些值得講述的事跡,。感興趣的話敬請點贊關注吧,,同時也歡迎翻閱往期三國人物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持續(xù)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