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歷史縫隙里的那縷光(三) ——士為知己者死 張變利|陜西 縱觀君臣有別的封建社會,,因權臣功高蓋主,、霸攬權政到最后取而代之的比比皆是:西漢外戚王莽、三國曹丕,、北宋太祖趙匡胤……可是也有這樣的一些人,,雖然大權在握,甚至比皇帝更有能力治理國家,,但是卻心甘情愿位居人臣,,盡心盡力輔佐皇帝。 他們有的出身名門世家,,有的身為將門子弟,,在長期的征戰(zhàn)生涯中,得到帝王信賴,,掌握著帝王的身家性命,,像秦朝的蒙恬、漢朝的韓信,;有的因為謀略為國家立下豐功偉績,,在帝王托孤之后,還能像對待先王一樣對待他的子嗣,,比如三國的諸葛亮,;還有的是經(jīng)歷輔佐了幾代多位皇帝的老臣,,對鞏固皇室家族的統(tǒng)治功不可沒,像唐朝的郭子儀,,清代的張玉庭等,。這些大人物的故事理所當然的被人們熟知傳唱,而歷史的縫隙里還隱藏著一些同樣忠誠卻不為人知的小人物,,比如紀信,。 眾所周知,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其實是一名實足的草根,,他原本和帝位沒有一點點關系。秦末征戰(zhàn)紛紜,,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是楚國貴族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中,各路諸侯面對秦朝主力軍團不敢前進,,是項羽帶領自己的楚軍破釜沉舟,,九戰(zhàn)九捷,殲滅王離軍,,章邯投降,,從此讓秦朝從實質(zhì)上走向了終途。而劉邦乘項羽在巨鹿牽制秦軍主力,、關內(nèi)空虛之機,,繞道首先進入咸陽,,他滅亡秦朝其實是占盡了便宜的,。 楚漢相爭初期,劉邦一直處于弱勢,,而最終使劉邦和項羽兩個人的爭斗反轉結局的,,是這個叫紀信的小人物。 劉邦在靈璧東濉水上被追趕而來的項羽追擊逃跑,,退到滎陽又被項羽包圍,,接連受到猛烈攻擊。就在劉邦無奈的準備束手就擒的關鍵時刻,,將軍紀信站了出來,,他大義凜然舍身忘死,說服劉邦讓自己代替他假裝向項羽去投降,。他鎮(zhèn)定的坐著劉邦的車子,,從被圍困的一個城門出城,吸引楚軍四面包圍,,劉邦得以借機帶人從另外一個城門突圍逃走,。而紀信,,毫無懸念的被氣憤至極的項羽燒死了。紀信舍身救主的行為無疑為劉邦日后能和項羽繼續(xù)抗衡并最終取得垓下勝利奠定了基礎,,從而改寫了歷史,。 無論是那些手握重權卻甘心為臣的名臣還是無名小輩的紀信,他們忠貞的行為,,除了對傳統(tǒng)君權神受的敬畏之外,,大概都是大丈夫之間,士為知己者死的真實寫照吧,。 圖片/網(wǎng)絡 作者簡介 張變利,,女,陜西西安人,。唯有讀書,,運動,寫字不負余生,。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無 之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