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作為白起之后的秦國第一名將,,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為秦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當心,。功高蓋主,,手握重兵的王翦,并沒有像白起,、李斯那樣落得悲慘下場,,而是安享晚年,活到了90歲,。王翦有一套怎樣的人生哲學,,使其平安度過余生的呢? 王翦從小喜歡舞槍弄棒和兵法,,長大后投入秦軍,,很快就在軍隊中嶄露頭角,得到秦始皇的重用,,憑借自己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王翦成為與白起、李牧,、廉頗并稱的“戰(zhàn)國四大名將”,。兩千年來,民間就有“王翦一怒滅六國”的傳說,。 秦王嬴政正式親政后,,秦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爭正式開始。這場統(tǒng)一戰(zhàn)爭以秦軍伐趙拉開序幕,,公元前236年,,王翦領兵攻打趙國閼與,他小試牛刀,,輕松攻取趙國九座城池,。3年后,王翦再一次攻趙,,遇上了趙國名將李牧,,這是王翦遇到的最大對手。在與李牧相持一年多后,,王翦采用反間計,,除掉了李牧。李牧一死,,趙國再無對手,,不久趙國土地成為了秦郡。 滅趙只是王翦父子建功立業(yè)的開始,。公元前227年,,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盛怒下的嬴政,,下令王翦攻打燕國,。在易水,燕太子丹率領的燕代聯軍被王翦打得大敗,,王翦攻取燕國都城薊,,燕國名存實亡。 隨后,,秦王又令王翦的兒子王賁領軍南向攻楚,,擊敗楚軍后馬上調轉槍口,用黃河、大溝水淹魏國都城大梁,,順手滅了魏國,。 秦軍勢如破竹,在連續(xù)消滅韓,、趙,、魏、燕后,,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而李信則認為只要二十萬人” 秦王政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伐楚。王翦見自己不為大王重用,,便辭官回家養(yǎng)老去了,。 李信年少輕狂,被楚軍殺得大敗而歸,。秦王認識到滅楚非王翦不可,。只好離開咸陽,親自到王翦家中,,向告老還鄉(xiāng)的王翦認錯,。此時的王翦想起當年白起,就是因為拒絕領兵,,而被秦昭襄王賜死,。他不好推辭,表便說:要老臣出兵可以,,攻打楚國,,非得六十萬人馬不可,秦王政滿口答應,。 于是王翦統(tǒng)領六十萬秦軍啟程攻楚,,秦王政親自到灞上為王翦送行。在出征時,,王翦從袖口里掏出一張清單,,上面寫著要求秦王賜給他咸陽最好的良田、美宅,、池塘,,在出征的路上,王翦又連續(xù)5次派人去找秦王,,請求秦王給他良田美宅,。秦王見王翦沒有什么大志向,,只是一些小小要求,就笑著答應下來,。 秦王政是個小心眼,,雖然王翦向他要了良田豪宅,用“貪心”表忠心,,但他仍覺得把60萬大軍交由王翦指揮,,心里不踏實,。秦王越想越害怕,,最終決定將自己的大女兒,華陽公主嫁給這位比自己還老的將軍,,用政治聯姻來拴住王翦的心,。 公元前225年,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用時一年多大破楚軍,,殺項燕于蘄,滅了六國中地盤最大的楚,。 四年后,,秦國一統(tǒng)天下,王翦成了最大的功臣,,始皇帝嬴政在巡行東方后,,在瑯琊勒石記功,王翦名列功臣榜第一,。 然而秦始皇在統(tǒng)一中國后,,王翦并沒有繼續(xù)輔佐秦始皇,而是選擇急流勇退,,退隱鄉(xiāng)下,。所謂“伴君如伴虎”,王翦摸透了秦始皇剛愎自用又生性多疑的性格,,深知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為避免步白起后塵,王翦將自己的才華與智慧掩藏起來,,低調行事,。王翦的“低調”讓秦王覺得王翦就是一個貪圖財富的俗人,而這正好打消了秦王的懷疑,,使他得以全身而退,,安享晚年,。 注: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來自: liuhuirong > 《秦朝歷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