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宋祁嘲笑劉禹錫,非五經(jīng)中字,,不肯入詩,。而黃庭堅則說:
可見古人作詩下字,,字字用心,。今天看仇兆鰲的《杜詩詳注》解讀《登兗州城樓》,更體會到何謂字字有來歷,。杜甫《登兗州城樓》:
一,、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兗州,,屬于古九州之一,,今在山東濟(jì)寧市。古詩中的東郡,,有很多地方,,并不是特指兗州。 趨庭,,典出《論語季氏篇》:
杜甫的父親杜閑在兗州作司馬,年輕的杜甫去看父親,,因此說:東郡趨庭日,。 南樓,和東郡一樣,,好多地方有南樓,,這里指兗州城南的樓。常說的南樓, 典出《晉書·庾亮列傳》:
縱目,,放眼遠(yuǎn)望,,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沔水》:“故 習(xí)鑿齒 與 謝安 書云:'每省家舅,縱目 檀溪...........,。 我去兗州看望父親的日子,,第一次登上了兗州南城樓遠(yuǎn)眺。 二,、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海岱指山東渤海至泰山之間的地帶,。出自《書·禹貢》:“ 海 岱 惟 青州 ,。” 浮云,,平野等詞語,,不算什么典故,但是都是古人用過的詞語,。例如《楚辭·九辯》中:“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云而永嘆?!?/span>《古詩十九首 》中:“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span> 漢朝晁錯 《言兵事書》:“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南朝宋鮑照 《送盛侍郎餞候亭》詩:“高墉宿寒霧,,平野起秋塵。" 青徐指青州和徐州,,晉陸云 《答車茂安書》:“北接青徐 ,,南通 交 廣 ,。” 頷聯(lián)寫的是杜甫登南樓后的遠(yuǎn)景,,浮云從東海連接到泰山,廣闊原野一直通到青州和徐州,。 三,、孤嶂秦碑在,荒城魯?shù)钼拧?/h2>中間二聯(lián),,往往一聯(lián)主要寫景,,一聯(lián)主要抒情。如果都寫景,,又會有虛實之分,,或遠(yuǎn)近之分,或大小之分,,或時空之分,。 頷聯(lián)寫的是眼中所見,登樓的實景,。頸聯(lián)則有懷古之意,,寫的是虛景,乃作者想象,,并非眼中所見,。 嶂,如屏障的青山,?!段倪x·沈約〈鐘山詩應(yīng)西陽王教〉》中有:“郁律構(gòu)丹巘,崚嶒起青嶂,?!?呂向注:“山橫曰嶂?!?/p> 秦碑,,指秦始皇所建的石碑。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今鄒縣鄒峰山,令人刻石紀(jì)功,,隨后由南而北到達(dá)泰山,。 謝玄暉詩:“荒城迥易陰?!?/span>徐摛詩:“列楹登魯?shù)睢?/span>魯?shù)睿?span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border-width: 0px;border-style: initial;border-color: initial;color: rgb(51, 51, 51); ; ">漢朝時,,魯恭王在曲阜城修的靈光殿。 秦朝,、魯國都已經(jīng)不在了,,秦碑還存在于山中,,而魯?shù)钤诠懦侵幸呀?jīng)只剩下殘跡了。 四,、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從來多古意,,《史記·龜策傳》:“所從來久矣,。” (龜有靈驗好名聲)由來悠久了,。隋李密詩:“悵然懷古意,。” 臨眺獨躊躇,,南朝齊梁永明體詩人沈約詩云:“臨眺殊復(fù)奇,。”《莊子》:“圣人躊躇以興事,?!?/p> 詩人一直有懷古之意,所以在城樓上獨自遠(yuǎn)眺徘徊,,想起過去的兗州和經(jīng)過的人物,,十分感慨。 杜甫早期的詩,,沒有后期國破家亡懷古傷今那么沉重,。因為那時還處在唐朝盛世,離安史之亂將近二十年,,主持朝政的還是唐玄宗最后一個賢相張九齡,。 結(jié)束語這首詩是杜甫的第一首五律,有人說是杜甫十五歲時的作品,,有人說是杜甫在開元二十五年(737),,下第后游齊趙時所作,那時他應(yīng)該25歲,。 黃庭堅說老杜作詩無一字無來歷,,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中除了典故以外,,其的用字和用詞,,都是前朝的詩文中用過的字詞。 宋朝《邵氏聞見后錄》記載:“劉夢得作詩欲用糕字,,以五經(jīng)中無之,,輟不復(fù)為。宋子京以為不然,?!?/span> 作詩是否使用當(dāng)代詞語,,是否使用生活中的俚俗之語,每個詩人的風(fēng)格不同,,未必是區(qū)分優(yōu)劣的標(biāo)準(zhǔn),。但是杜甫、劉禹錫下字的慎重態(tài)度,,很值得學(xué)詩者借鑒,,避免一開始就墮入俚俗油滑之道。 @老街味道 蕩胸生層云,,決毗入歸鳥,什么是杜甫詩中的上因下因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