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兒女的牽掛,,無時無刻不在 01 父母有十重恩 ●● 在佛教的經(jīng)典中有一本經(jīng)書叫《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在這本書中記載著佛陀帶著弟子到外面去出游,,在路上遇到了一堆白骨,,佛陀就派弟子把這些白骨分成兩堆,然后還沖著骨頭禮拜,,弟子們看了就覺得奇怪,,為什么要沖著一堆枯骨禮拜?還要把它們分成兩堆呢,?佛陀就告訴弟子說:“因為女子她有哺乳的義務,,因為她長期的哺乳,所以她的骨頭就變得比較輕,,顏色是黑的,。而男子的骨頭就比較重,顏色是白的,,就憑這一點就可以判斷出這個骨頭是男人的還是女人的,。”講完這些話之后,,佛陀又給弟子講了父母恩重難報的教誨,。他說父母有十重恩,那么,,哪十重恩呢,? 第一就是懷胎守護恩。這個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在這段時候,,因為母親懷孕在身,行動非常的不便,,身體就像山一樣的重,,走路也非常地困難。為了養(yǎng)育兒女,,好看的衣服裝扮也都顧不上去管了,,所以梳妝鏡上也沾滿了塵埃,落上了灰,。 第二重恩,,臨產(chǎn)受苦恩。十月懷胎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一朝分娩卻不知道生得是不是順利,,孩子是不是健康,特別是在遇到難產(chǎn)的時候,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出生都是剖腹產(chǎn),,這個時候痛苦就更加地嚴重了,。每一天就像得了重病似的昏昏沉沉,這種痛苦只有生過孩子的人才能夠有所體會,。可見生兒女的痛苦,,用的力量那么大,,從中我們就感受到那種痛苦是痛徹骨髓的。 第三恩,,生子忘憂恩,。母親生了兒女之后,五臟張開氣也很憋悶,,血流得像屠羊一樣得多,,但是聽到孩子是健康的,她馬上就忘記了自己的痛苦,,非常的歡喜,,但是歡喜一過,生兒的痛苦還是痛徹心腸,。 第四恩,,咽苦吐甘恩。父母的恩深重,,照顧兒女的時候?qū)幵缸约喊ゐI受凍,,也要讓孩子吃飽穿暖。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一些母親分享,,說她經(jīng)常半夜醒來,,專門看一看孩子的被子是不是被踢開了,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自己還經(jīng)常半夜起來照看兒女,。 第五恩,回干就濕恩,。如果兒子把褥子給尿濕了,,做母親的人寧愿自己睡在尿濕的褥子上,而把這個干的地方留給兒女,,為的是讓孩子睡得更加安穩(wěn),。 第六恩,哺乳養(yǎng)育恩,。父母養(yǎng)了兒女,,不管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他們都會對孩子非常地關(guān)愛。每一天對他照顧,、愛護,、叮嚀、囑咐,,抱在懷里,,這個呵護是沒有止境的。 第七恩,,洗濯不凈恩,。本來母親是天生麗質(zhì)非常地美麗,精神也很好,,臉色紅潤,,這個手也是非常地細膩。但是因為經(jīng)常要給孩子洗衣服做飯打掃衛(wèi)生,,所以自己這樣好的容貌,,也就一天一天地逐漸改變,一天一天的逐漸衰老,。就是為了讓兒女們能夠逐漸成長,,只要兒女能夠長大成才,自己就不惜千辛萬苦,。 第八恩,,遠行憶念恩。兒女要遠行了,,父母的牽掛也是非常地嚴重,,臨行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看兒女已經(jīng)走出了很遠很遠,,父母還不愿意回家,,在那遙遙地望著,所以兒行千里母擔憂,。 第九恩,,深加體恤恩。兒女有了苦,,父母的心是什么樣的呢,?父母的心就是代兒女去受苦,特別是當兒女有病的時候,,父母非常的擔心,,希望自己能夠代兒女去受這個病苦,所以父母對兒女的體恤,,確實是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是一種忘我的境界,。 第十恩,究竟憐愍恩,??吹竭@個究竟憐愍恩,我們就想到了一句話說:“母活(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這就是告訴我們,,父母對兒女的牽掛無時無刻不在,從來都沒有止息過,,即使父母已經(jīng)活到一百歲的高齡了,還經(jīng)常惦記著放不下她那八十歲的兒子,。這個在《詩經(jīng)》上說父母對兒女有“罔極之恩”,。所以從這里我們就知道了,父母的恩德確實是兒女無法回報的,,怎么報都不為過,。 只要兒女長大成才 父母不惜千辛萬苦 |
|
來自: 情緣半島 > 《《群書治要》講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