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度指的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性,、脫俗的行為風格,,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因為漢末魏晉是中國政治最混亂、社會最苦痛的時代,,于是知識分子更看重活在當下,,更向往精神上自由、解放,,以前歷朝處于獨尊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jīng)_擊,,這段時期老莊道家思想融入其中,給士人的處世方式帶來很大變化,,這樣的變化被后世稱為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一詞出自魯迅的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形容名士們“簡約云澹,,超然絕俗”,。東晉大政治家謝安就是代表人物,他的一生集中體現(xiàn)了東晉時期魏晉風度的人格,。后世編撰的《世說新語》全書涉及謝安的文章篇目非常的多,,可見他在當時非同一般的影響力。 謝安能歸隱山林攜王羲之赴蘭亭會,,也能率軍擊潰百萬敵軍打贏淝水之戰(zhàn),。他與權臣周旋,從不卑躬屈膝,,不違背自己的準則卻能匡扶社稷,,處處以大局為重,功成名就之時,,還能激流勇退,、不戀權位,完美的詮釋了魏晉風度,。 謝安(公元320年-公元385年),,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仆射兼領吏部加后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jiān)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jié),、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wèi)將軍等職,死后追贈太傅,,追封廬陵郡公,。 謝安畫像 在門閥制度盛行的東晉,,謝氏是第一等高門,,謝安之父謝裒(póu)官至太常。少年時期的謝安,,在上層社會中已享有較高聲譽,。然而謝安并不想憑借出身去獵取高官厚祿,朝廷曾征召他入司徒府,,他以患病在身為由推辭,。后來朝廷征召他為尚書郎,謝安推辭,,吏部尚書范汪舉薦他為吏部郎,,也被他寫信拒絕。為了遠離朝中叨擾,,謝安干脆隱居到會稽郡東山(今浙江紹興市上虞區(qū)),,與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名士縱情山水,,瀟灑風流,著名的蘭亭會他經(jīng)常參加,。 公元360年,,謝安弟弟西中郎將、豫州刺史謝萬北伐因為前燕失利被貶為庶人,,謝家在朝中無人,,權勢受到很大威脅,為了復興家族,,報效國家,,年屆不惑的謝安走出了東山,,這就是“東山再起”一詞的由來。 謝安出仕在大名鼎鼎的東晉征西大將軍桓溫帳下,,之后謝安離開桓溫幕府,,出任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太守,后又調(diào)入中央,,擔任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要職。公元371年,,桓溫加快了禪讓的步伐,,廢黜天子司馬奕為海西公,立司馬昱為帝,,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謝安采用緩兵之計,,以修改加詔書為由一直拖到桓溫病死,,加九錫之事便不了了之。 東晉時位于荊襄的軍府為西府,,揚州北部江北地區(qū)的軍府為北府,,揚州是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荊州是軍事中心,。公元377年,,東晉迫于前秦的強大,需要發(fā)展揚州的軍事力量,,謝安執(zhí)政后力排眾議提拔侄子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jiān)江北諸軍事,,坐鎮(zhèn)廣陵(今江蘇揚州)擴充北府兵,大量召募徐,、兗流民入伍,,其中就包括劉牢之等一批驍勇善戰(zhàn)之人,這些流民軍戰(zhàn)斗力強悍,,是東晉的精銳部隊,。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領百萬大軍南下,,征討東晉,,東晉任命謝安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帶領征虜大將軍謝石,、前鋒都督謝玄統(tǒng)領八萬軍隊迎敵,。很快苻堅的兒子苻融攻下軍事重鎮(zhèn)壽陽(今安徽壽縣),前秦將軍梁成率軍沿淮河布防阻止謝石,、謝玄大軍,,符堅隨后率前秦大軍趕到,東晉和前秦的軍隊在淝水隔岸對峙,。此時東晉提議秦兵稍作后退,,以便晉軍過河進行決戰(zhàn),苻堅認為可以將計就計,,半渡而擊一定可以大勝,。于是秦軍向后轉移,晉軍渡水時高喊秦軍敗了,,因為秦軍人數(shù)眾多,,各部士兵不能統(tǒng)一調(diào)度,大部分秦軍不明所以,,陣腳大亂,,隨后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并陣斬苻融,,苻堅狼狽逃回了長安,,淝水之戰(zhàn)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之后前秦國內(nèi)累積的矛盾爆發(fā),,前秦帝國四分五裂,。 公元384年桓沖(桓溫弟,桓玄叔)在淝水之戰(zhàn)之后不久去世,,臨死前將桓氏子弟托付謝安,,謝安為了安定局面,放棄了以謝玄任荊江兩州刺史的機會,,改以桓氏子弟出任,,緩和了桓謝兩大士族的關系,為東晉接下來的北伐穩(wěn)定了后方,。公元384年,,乘著北方混亂,謝安組織了大規(guī)模的北伐,,收復了山東,、河南、四川的部分領土,,把東晉的北方邊界推向了黃河,,包括舊都洛陽在內(nèi)的黃河以南地區(qū)都納入了東晉版圖,。 謝安畫像 淝水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案例,,這其中謝安從容穩(wěn)健,、處變不驚的領導能力和統(tǒng)籌安排的能力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這場勝利使謝安的聲望達到了頂點,。然而樹大招風,,不論謝安如何平衡勢力,司馬氏和部分朝臣對謝安的猜忌日漸加深,,公元385年,,謝安主動辭去宰相職務,自請出鎮(zhèn)廣陵,,都督北伐軍事,,同年謝安因病返回京城醫(yī)治,八月謝安病逝于建康,,享年六十六歲,,追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