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參胡溫膽湯(《醫(yī)學人門》卷四) 【藥物組成】陳皮,、半夏、茯苓,、枳實,、人參各3g,竹茹、香附,、麥門冬,、柴胡、桔梗各2.4g,,甘草1g,,生姜3片,大棗2個,。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解郁化痰,,養(yǎng)心安神。 【主治】觸事易驚,,夢寐不安,。 81.茯苓丸(《普濟本事方》卷二) 【藥物組成】辰砂(水飛)、石菖蒲,、人參,、遠志(去心,洗,,銼,,炒令黃色)、茯神,、白茯苓,、真鐵粉、半夏曲,、南星(羊膽制)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120g取汁,,和水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別用朱砂為衣,,曬干,。 【用法】每次10丸,漸加至20丸,,夜臥用生姜湯送服,。 【功能】安神鎮(zhèn)心,祛風化痰,。 【主治】驚悸,,頭眩,。 82.茯苓散(《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藥物組成】白茯苓22.5g,遠志(去心),、人參,、麥門冬(去心,焙),、白僵蠶(炒),、羚羊角(鎊)、菊花各15g,,甘草(炙,,銼)、牛黃(研),、鐵粉(研)各7.5g,。 【制法】上為散。 【用法】每次6g,,食后煎竹瀝湯或薄荷湯調(diào)服,。 【功能】益氣養(yǎng)心,鎮(zhèn)驚安神,。 【主治】心虛驚悸,。 83.茯苓散(《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九) 【藥物組成】人參、甘草,、芍藥,、當歸、生姜各2.4g,,遠志,、茯苓各3g,桂心1.8g,,麥門冬,、大棗各6g。 【制法】上為散,。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益氣養(yǎng)血,寧心定志,。 【主治】產(chǎn)后忪悸不定,,亂語錯誤,精神恍惚不主,。 【按語】本方在原書中元方名,,據(jù)《校注婦人良方》 84.茯神丸(《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藥物組成】茯神(去木)60g,,人參、麥門冬(去心,,焙),、龍齒、防風,、云母粉各45g,,犀角(鎊)、黃芩,、薏苡仁各60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次15~20丸,食后用米飲送下,。 【功能】補虛清熱,,鎮(zhèn)驚安神。 【主治】驚悸心忪,,虛乏氣短,,睡臥不安。 85.茯神湯(《活幼心書》卷下) 【藥物組成】茯神30g,,人參15g,,炙甘草6g,當歸(酒洗)15g,。 【制法】上?咀,。每次6g,用水150ml,,煎至105ml,,去滓。 【用法】溫服,,不拘時候,,子母同服。 【功能】補心安神,。 【主治】小兒驚悸,,日常煩哭。 【辯證加減】微熱煩躁,,加麥門冬(去心),。 86.茯神湯(《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三) 【藥物組成】茯神(去心)、酸棗仁(炒,,研),、人參,、當歸各3g,麥門冬(去心)2.4g,,五味子15粒,,芍藥、生地黃,、川芎,、陳皮、山梔仁(炒),、甘草各1.8g,。 【制法】用水300ml,加生姜3片,,煎至240ml,,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益氣補血,,清心安神。 【主治】頭眩目昏,,心虛氣短,,驚悸煩熱。 87.茯神散(《經(jīng)效產(chǎn)寶·續(xù)編》) 【藥物組成】茯神(去木)3g,,人參,、黃芪、赤芍藥,、牛膝,、琥珀(研)、龍齒(研)各23g,,生地黃,、桂心各15g。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次9g,,水煎,去滓,。 【功能】補氣化痰,。 【主治】產(chǎn)后心神恍惚,言語失度,。 88.茯神散(《醫(yī)宗金鑒》卷四十八) 【藥物組成】茯神(去木)30g,,人參,、黃芪(炙),、赤芍,、牛膝、琥珀,、龍齒(研)各3g,,生地45g,桔心15g,,當歸60g,。 【制法】上為末。每次9g,,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益氣補血,,鎮(zhèn)心安神。 【主治】產(chǎn)后驚悸,,恍惚不安寧,。 89.茯神散(《女科切要》卷六) 【藥物組成】人參3g、茯神2.5g,,甘草3g,,山藥3g,當歸3g,,肉桂1.5g,,遠志肉3g,生姜15g,,大棗2個,。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心安神。 【主治】產(chǎn)后怔忡不定,,神思不清,。 90.鉤藤散(《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藥物組成】鉤藤7.5g,犀角屑15g,,赤茯苓15g,,天竹黃7.5g(細研)、龍膽15g,,川大黃15g(銼碎,,微炒),地骨皮7.5g,,川芒硝15g,,炙甘草15g,。 【制法】上為粗散。每次3g,,用水150ml,,煎至75ml,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清熱瀉火,熄風定驚,。 【主治】小兒壯熱驚悸,,大小便赤澀。 91.保神丸(《御藥院方》卷六) 【藥物組成】白茯苓60g,,黃連60g,,菖蒲30g,遠志30g,,朱砂15g(為衣),。 【制法】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臨臥用人參煎湯送服,,漸加至80丸,。 【功能】寧心安神。 【主治】心悸怔忡,。 92.養(yǎng)心丸(《楊氏家藏方》卷十) 【藥物組成】茯神(去木),、人參、綿黃芪(蜜炙)酸棗仁(去皮稱,,別研成膏)各30g,,熟干地黃(洗,焙),、遠志(去心),、五味子、柏子仁(別研成膏)各15g,,朱砂22.5g(研細,,水飛)。 【制法】上為細末,,人二膏和勻研細,,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食后,、臨臥濃煎人參湯送服。 【功能】益氣補血,,養(yǎng)心安神。 【主治】健忘怔忡,,睡多恐惕,。 93.養(yǎng)心丹(《活人心統(tǒng)》卷下) 【藥物組成】遠志(去心)21g,當歸,、熟地,、阿膠(炒)、柏子仁,、酸棗仁,、黃芪、茯神,、龍齒,、茯苓、紫石英各30g,,丹砂15g(為衣),。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大棗湯送服,。 【功能】補血養(yǎng)心,,安神定志。 【主治】恍惚怔忡,,健忘,。 94.養(yǎng)心湯(《仁齋直指》卷十一) 【制法】黃芪(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各15g,,遠志(取肉,姜汁腌,,焙),、辣桂、柏子仁、酸棗仁(浸,,去皮,,隔紙炒香)、北五味子,、人參各7.5g,,甘草(炙)12g。 【制法】上為粗末,。每次9g,,加生姜5片,大棗2枚,,水煎,,去滓。 【用法】空腹時服,。 【功能】益氣養(yǎng)血,,寧心安神。 【主治】驚惕不寧,。 【辯證加減】如水飲內(nèi)停,,怔忡心悸者,加檳榔,、赤茯苓,。 95.養(yǎng)神酒(《同壽錄》卷一) 【藥物組成】當歸身60g,大熟地90g,,甘杞子60g,,上白茯苓60g,山藥60g,,苡仁30g,,木香15g,棗仁30g,,川斷30g,,麥冬30g,丁香6g,,建蓮肉(去心)60g,,大茴15g,桂圓肉240g,。 【制法】將茯苓,、山藥、苡仁,、建蓮為細末,,余藥切為飲片,,共裝入細絹袋,人好酒10L,,隔湯蒸透,,停數(shù)日飲用。 【用法】每次10~20ml,,一日一至二次,。 【功能】補血健脾,養(yǎng)心安神,。 【主治】驚悸,,健忘,失眠,。 96.養(yǎng)榮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八) 【藥物組成】白術(土炒),、黃芪,、芍藥,、遠志、當歸(酒洗),、山藥,、熟地黃各30g,陳皮24g,,人參30g,,白茯苓60g,山茱萸,、生地黃各15g,。 【制法】上為細末,用鴨1只取血,,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80丸,,鹽湯送服,;冬月酒送服。 【功能】健脾補肺,,益氣養(yǎng)血,。 【主治】驚悸健忘,盜汗發(fā)熱,。 97.養(yǎng)心湯(《丹臺玉案》卷四) 【藥物組成】玄參,、白術、麥門冬,、當歸,、白芍、生地各3g,川芎,、天麻,、紫石英、柏子仁,、棗仁,、陳皮各2.4g。 【制法】加燈心草30根,,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滋陰養(yǎng)心,,安神定志。 【主治】健忘怔忡,,不能成寐者,。 98.養(yǎng)神丸(《圣濟總錄》卷四十三) 【藥物組成】遠志(去心)、麥門冬(去心,,焙),、菖蒲、熟干地黃(焙),、山芋,、人參、茯神(去木)各30g,,甘草(炙)15g,,白術22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食后用米飲送服,。 【功能】養(yǎng)心安神。 【主治】驚悸多忘,。 99.養(yǎng)榮湯(《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藥物組成】白芍藥,、川芎、熟地黃,、當歸(酒浸一宿,,焙干)、青皮(去白),、姜黃,、牡丹皮,、五加皮、海桐皮,、香白芷各15g,,牛膝(酒浸一宿,焙干),、延胡索,、沒藥(別研)、五靈脂(去砂石),、肉桂各7.5g,。 【制法】上為末。每次15g,,用水225ml,,加生姜5片,烏梅l枚,,煎取150ml,,去滓。 【用法】溫服,,不拘時候,。 【功能】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 【主治】心悸恍惚,,時多驚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