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羅馬帝國(世界文化統(tǒng)一的帝國) 羅馬帝國時間:(總跨度為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公元395年后分為: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羅馬帝國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 羅馬共和國后期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古羅馬文明由此進入帝國時代,。公元2世紀安敦尼王朝時期(公元96年-公元192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可以說經(jīng)濟空前繁榮,。皇帝圖拉真在位時(公元98年-公元117年),,帝國疆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fā)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nèi)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公元395年,,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實行東西分治,,從此羅馬帝國再未統(tǒng)一,。476年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皇帝,西羅馬帝國滅亡 ,,歐洲歷史進入了中世紀(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直至1261年才收復),,自此東羅馬帝國一蹶不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徹底滅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 綜上所述,,羅馬原來是意大利半島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753年初步建立了城市,,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成為世界最早的共和國,,實行了三權分立,。羅馬共和國隨后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羅馬通過了三次布匿戰(zhàn)爭消滅了迦太基共和國,,通過四次馬其頓戰(zhàn)爭消滅了馬其頓各國,,統(tǒng)一了地中海沿岸,一舉成為了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伴隨著羅馬的征服,,羅馬的法律、文化等傳播到了地中海世界,。 歷史意義: 1)羅馬帝國傳承了希臘文明,,讓地中海,愛琴海文明從亞得里亞海延續(xù)下去,,最終創(chuàng)造了大西洋文明,。 6)希臘、羅馬帝國,、基督教,,三大因素造就了現(xiàn)代的西方。 二,、蒙古帝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帝國) 蒙古帝國概述:是在13世紀由蒙古乞顏部鐵木真建立的蒙古政權,。鐵木真于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 ,,國號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建立后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西遼,、金國、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jīng)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大蒙古國已占據(jù)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nèi)的遼闊地域,。值得一提的是,1260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而走向分裂,,大蒙古國隨之解體,。1260年到1264年忽必烈最終擊敗阿里不哥后奪得汗位后,原屬大蒙古國的術赤后王封地,、察合臺后王封地,、窩闊臺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地位,分別成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后蒙古人建立的政權被西方統(tǒng)稱為'蒙古帝國',。 1271年,忽必烈增國號'大元',,自此大蒙古國改稱為'大元大蒙古國',。隨后于1279年攻滅南宋統(tǒng)一中國。后元惠宗被明朝于1368年逐出漢地,,元廷逃往漠北,,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402年 ,,其后明朝長期和蒙古韃靼,、瓦刺、吐魯番等汗國并存,,直到17世紀初大蒙古國被清朝攻滅,。 綜上所述,大蒙古國建立后不斷向外擴張,,1218年,,滅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于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后,由幼子拖雷監(jiān)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于是推舉窩闊臺繼位。1229年,,窩闊臺繼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領莫斯科,,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神圣羅馬帝國聯(lián)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臺逝世,。遠征軍于是東還,后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1246年,,貴由在窩闊臺的皇后支持下繼位。1251年,,蒙哥繼位,。1254年滅大理國。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60年,,占領大馬士革,。元憲宗八年(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臺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他親率主力征四川。后來蒙哥的死震撼了整個蒙古帝國,,并對其未來的歷史進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窩闊臺繼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攻占基輔,。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達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但由于奧地利、波西米亞聯(lián)軍擊退了蒙古軍的進攻,,這也是蒙古軍隊在歐洲第一次被擊敗,, 歷史意義:大蒙古國在鼎盛時期統(tǒng)治從東亞到中亞、西亞,、東歐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國,。蒙古帝國的建立加速了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促進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整個絲綢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只有一個國家控制,使得東西方的商貿(mào)往來比其他分裂時期要容易得多,。大蒙古國的驛站制度,,形成了當今郵政的雛形。成吉思汗曾夢想'讓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場',。無數(shù)古代文獻都記載,,在蒙古帝國的擴張過程中,無數(shù)的古代文明遭到徹底毀滅,,無數(shù)個城池被夷為平地,。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擴張行動客觀上為中國所謂的再次統(tǒng)一于一個政權之下奠定了基礎,蒙古帝國分出來的元朝再次統(tǒng)一了中國,。1211年,,新疆各地歸屬蒙古帝國;1247年,,吐蕃被蒙古招降,,在元朝建立后首次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76年,,結束了云南長期割據(jù)于中央政權的局面,。從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國也實現(xiàn)了歷史上的第七次統(tǒng)一,打破閉塞狀態(tài),,真正登上了世界歷史舞臺?,F(xiàn)位于今中國境內(nèi)的金、南宋、西遼,、西夏,、大理、吐蕃諸部等,,只是大蒙古國疆域的一部分,,而后西遼被劃入成吉思汗次子所建的察合臺汗國。 三,、俄羅斯帝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帝國) 俄羅斯帝國概述:(1721年10月22日-1917年3月12日,,又稱沙俄)。 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后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tǒng)治,。到了19-20世紀之交的俄國,,總面積2288萬平方公里,面積為歐亞兩大洲面積的42%,,占整個地球面積的1/22,,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1/6。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 ,。1721年彼得一世在與瑞典王國進行大北方戰(zhàn)爭勝利后,10月22日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羅斯正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并于18世紀中后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tǒng)治時進一步強盛。尤其在亞歷山大一世統(tǒng)治時帝國進入鼎盛時期,。俄羅斯帝國曾經(jīng)參與抵抗拿破侖的反法同盟,,并成為戰(zhàn)后神圣同盟的領導者。1904年,,日俄戰(zhàn)爭中再次失敗,。1914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直接導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帝國曾在18世紀三次瓜分波蘭,,兩次擊敗奧斯曼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俄羅斯帝國成為擁有2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一百多個民族的大國,。事實上,俄羅斯帝國統(tǒng)治時期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帝國,,但沒能真正的解決俄國窮困落后的生活狀況,,農(nóng)奴制也沒能真正的被廢除。東正教作為宗教因素是俄羅斯帝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俄羅斯帝國地跨歐亞兩大洲(1799~1856年間一度在北美阿拉斯加建立了殖民地),,面積達到2288萬平方公里(1914年),略小于北美洲,,遠大于南美洲,,是當時世界上面積第二大國,僅次于大英帝國,,其領土東起白令海峽,,囊括整個西伯利亞和東歐平原,西抵波羅的海,,南至高加索山脈、里海和興都庫什山脈,,隔阿穆爾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與中國相望 歷史意義:俄羅斯爭霸世界五百余年,。尤其是1613年,羅曼諾夫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俄羅斯帝國進入了瘋狂擴張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俄羅斯向東擴張到了太平洋沿岸,,在南部和土耳其發(fā)生了多次戰(zhàn)爭,,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彼得大帝期間,,俄羅斯進行了全面的西化改革,,使得軍事勢力大增,擊敗了瑞典,,稱霸歐洲,。俄羅斯帝國全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2280萬平方千米,,是歷史上領土第三大的帝國,僅次于大英帝國(1920年)和蒙古帝國(蒙哥時期),。最東曾擁有阿拉斯加(1867年賣給美國),勢力范圍廣大,。為了更好地管理,,俄羅斯分成了81個省,、20個區(qū)及1個自治區(qū)。俄國歐洲部分的政治疆界大致和東歐平原的自然邊界一致,,之外它還占有芬蘭會議王國以及波蘭會議王國,。它的北界達到了北冰洋以及北冰洋中的諸島。 俄羅斯帝國的烏拉爾山以東部為其亞洲北部的領地,,西伯利亞以及其南部的草原,。俄羅斯帝國的亞州部分和歐洲部分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以及里?!呒铀魃矫}為界。南界達到了黑海東南岸以及高加索山脈,。西部邊界在傳統(tǒng)意義上從科拉半島途徑波羅的海直到多瑙河河口,,包含了俄羅斯所占有波蘭的部分。西邊鄰國有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以及羅馬尼亞。由于俄羅斯帝國內(nèi)部矛盾重重,,農(nóng)奴制長期抑制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俄羅斯帝國崩塌,。 四,、神圣羅馬帝國(中世紀歐洲唯一擁有帝號的大國) 神圣羅馬帝國概述:(1512年以后稱為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962年至1806年,,是地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版圖以東法蘭克王國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qū),,在巔峰時期還擁有中法蘭克王國的部分版圖,。神圣羅馬帝國中世紀歐洲封建帝國。962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后腓特烈一世改國名為神圣羅馬帝國,。 早期的帝國皇帝擁有實際的權力。但由于1254~1273年大空位時期的混亂,,帝國此后逐漸成為由數(shù)百個更小的諸侯國所組成的徒有國家之名的松散的政治聯(lián)盟,。 值得一提的是,在帝國中后期,,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王朝通過皇室聯(lián)姻和金錢賄賂,,長期壟斷神圣羅馬帝國皇位長達400年之久,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也成為帝國的實際上的首都,。1806年,,在拿破侖的勒令下,,弗朗茨二世于8月6日放棄神圣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神圣羅馬帝國滅亡,。 據(jù)《資本主義大辭典》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百科辭典》 ,、《中外文化知識辭典》 ,、《世界文化辭典》等釋義:1933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在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國'這一稱呼,并將神羅帝國定義為'第一帝國',,企圖為其后吞并阿爾薩斯-洛林,、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共和國等地區(qū)、國家提供合法依據(jù),,反映了其對外擴張的野心,。 1806年,拿破侖大軍推翻帝國,。此時帝國疆域大致只包括以奧地利為中心的60萬平方公里哈布斯堡王朝領地。神圣羅馬帝國沒有明定的首都,,因為神圣羅馬帝國皇位先后由德意志國王,、盧森堡伯爵、奧地利大公兼任,,只有國王(伯爵,、大公)與皇帝的居住地。 歷史意義:神圣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完全是中世紀式的,,皇帝沒有實權,,實際權利掌握在300多個大小領主手中,。比如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哲學家伏爾泰曾有評價30年戰(zhàn)爭后的神圣羅馬:'既不神圣,,也無羅馬,更非帝國,,'因為神圣羅馬帝國此時已經(jīng)失去北意大利,,讓德意志國王不再是羅馬人的皇帝,北德意志不再被天主教徒掌握,,因此不神圣,,而失去一半以上的土地也有失帝國名譽。所以它的統(tǒng)治是很分裂的,,各地領主完全自治,,擁有自己的軍隊,朝廷,,甚至有收稅的權力,。 比如一位商人走200公里,竟然需要交13次稅!這種制度嚴重阻礙了帝國的工商業(yè)發(fā)展,。而且,,教皇在此也有很大權力,著名的'什一稅'就是教皇的發(fā)明,。由于神圣羅馬帝國借助教會來宣揚自己的神圣性,,它對教會也負有義務,因此多少受到教會制約,。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十年戰(zhàn)爭'后,帝國被其他國家分成300多小國,,淪為二流國家,。 神圣羅馬帝國版圖以德意志地區(qū)為核心,大致相當于今日的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麥,、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國東部、波蘭西部和意大利北部,。橫跨阿爾卑斯山南北,,是中世紀歐洲唯一擁有帝號的大國。神圣羅馬帝國疆域在霍亨斯陶芬王朝亨利六世皇帝(1191~1197)在位時達到最廣,,超過百萬平方公里,。 五、大英帝國(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大英帝國概述: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tǒng)治的地區(qū)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tǒng)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大英帝國是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 通常認為英國1688年所謂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并在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chǎn)力,,使其經(jīng)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fā)展。1763年七年戰(zhàn)爭結束后從法國手里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侖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后,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世',。 1914年英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其勝利后的1921年,根據(jù)巴黎和會奪取德國的前殖民地,,領土面積達到340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世界陸地的四分之一,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國家,,領土遍布包括南極洲在內(nèi)的七大洲,、四大洋,并且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永遠有太陽照射之地,,所以有'日不落帝國'之稱,。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帝國在20世紀初達到鼎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領土擴張到極限,,而當?shù)诙问澜绱髴?zhàn)結束,,在戰(zhàn)爭中國力的巨大損耗顯現(xiàn)副作用、而另外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lián)的迅速崛起瓜分英國既有利益,,加上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等一系列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大英帝國逐漸解體,,并最后轉型為當今的英聯(lián)邦,。 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中,經(jīng)過多位首相的努力,,英國控制了全球海權,,主宰了世界貿(mào)易,其廣闊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日不落帝國'儼然'可以與世界抗衡',。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涌現(xiàn)出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麥克斯韋,,莎士比亞以來最杰出的文學家狄更斯,,自由主義政策的先鋒格萊斯頓和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帕默斯頓,可謂人才濟濟,。維多利亞帝國的統(tǒng)治地位在1865年帕默斯頓逝世之際達到了頂峰,。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帝國也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紀初達到鼎盛,,領土約336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人類史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并獲得國際史學界公認與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承認,。 歷史意義:大英帝國的形成是300多年來貿(mào)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yè)外交活動和帝國的萎縮,。帝國的領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nèi)的七大洲、四大洋,,被形容為'日不落帝國',。它在1890至1914年間達到最高峰,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其領土數(shù)據(jù)得到了國際史學界和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的承認),。帝國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協(xié)助傳播了英國的技術,、商業(yè)、語言和管理模式,帝國霸權幫助英國實現(xiàn)了驚人的經(jīng)濟成長并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fā)言權,。 從殖民地的角度來看大英帝國,,可以說是毀譽參半。盡管殖民地從英國那里獲得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投資,,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獲得英國的法律框架與國際性的語言英語。在殖民地脫離帝國獨立之前英國都會試圖將它的議會民主制留給殖民地人民,,結果并沒有全部成功,。因此獨立后的英殖民地大部分都選擇留在英聯(lián)邦之中。 六,、波斯帝國(世界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的超級大帝國) 波斯帝國概述:波斯帝國是位于西亞伊朗高原地區(qū)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chuàng)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的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于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愷加王朝等,。波斯帝國全盛時期領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咸海,。 波斯興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qū)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qū)和位于這一地區(qū)的古代君主制國家,而波斯人則從依蘭沙赫爾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的帝國',。 551年,波斯薩珊王朝建立,,吸取東方先進文明后迅速崛起,。于571年國力達到全盛。后期由于黑暗統(tǒng)治,,國內(nèi)農(nóng)民起義不斷,。621年被迅速進行侵略擴張的阿拉伯帝國所滅。 歷史意義:古代波斯是東方專制政體的典型,,帝國期間西亞各地奴隸制經(jīng)濟進一步得到發(fā)展,;波斯文化多受兩河流域文化影響,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藝術有較高的成就,,比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廳、浮雕和壁畫等均甚著名,。帝國都城有蘇薩,、波斯波利斯、巴比倫和??税吞鼓?。產(chǎn)生于伊朗高原的瑣羅亞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時被定為國教,,并廣泛傳播,。波斯帝國版圖如此遼闊,民族成份極其復雜,,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極其尖銳,,各地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極不平衡,,而波斯的統(tǒng)治階級又十分年輕、國家機器十分薄弱,。因此,,統(tǒng)治并不穩(wěn)定。為了鞏固波斯帝國,,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這在歷史上稱作大流士改革。 大流士改革加強了王權,確立了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形式,。大流士改革控制了行政權,、軍權、司法權,,建立起王室經(jīng)濟,。國王之下設有辦公廳,內(nèi)有通曉帝國內(nèi)各種語言的人,,他常巡行各地,,或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況,以加強控制,。他還建立特務組織,,刺探各地情報(主要是了解各地總督和高級軍官的情況)。 大流士改革將全國劃分為20個行省(稱薩特拉庇亞,,波斯不在其內(nèi)),,設總督(稱薩特拉庇)治理??偠匠鯐r不管軍事,,只管地方行政、司法,、征稅他規(guī)定了各行者應納稅的數(shù)量,。 將全國劃分為五個大軍區(qū),每個軍區(qū)下轄若干省軍區(qū),。軍事長官和總督互不相屬,,使其互相牽制。波斯軍隊由步兵,、騎兵,、戰(zhàn)車兵、象兵,、海軍,、工兵等組成。戰(zhàn)時還可從各省和各部落征集到一支相當龐大的軍隊,。軍隊的指揮官多為波斯人(戰(zhàn)時從各省和各部落征召的軍隊則由各省和各部落的人指揮),。軍隊中戰(zhàn)斗力最強的是由1萬名波斯人組成的所謂'不死隊'。國王每年要對軍隊進行檢查,,邊遠地區(qū)則由國王派人檢查,。 大流士改革統(tǒng)一了鑄幣制度。他規(guī)定帝國中央鑄造金幣,、行省鑄造銀幣,、自治市可鑄造銅幣,。金幣稱為大流克,每枚重8.4克,。調(diào)整了波斯與各被征服地原有統(tǒng)治者之間的關系,在制定法律時盡可能參考各地原有法律,;對各地宗教采取寬容態(tài)度,,不加排斥,借以拉攏各地上層人物,;開通了尼羅河至紅海間的運河;又于公元前518年派斯基拉克調(diào)查印度河口,,斯基拉克率船隊從印度河口西行到達紅海,歷時30個月,,從而建立了印度和帝國的海上聯(lián)系;還在中亞修建水庫等等,。 改革鞏固了波斯帝國的統(tǒng)治,但并未消除帝國內(nèi)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未消除帝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大流士一世不僅從全國各行省搜刮大量的白銀和其他貢賦,,而且有自己直轄的王室奴隸制大莊園。修建了通衢六道,,沿途為政府的信使準備了可供換騎的驛馬,。將迦南人使用的22個符號,轉變成便利書寫學習的表音字母,,西傳后成為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等歐洲各國字母的共同基礎,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貢獻,。 在藝術方面,,波斯帝國留下了寶貴遺產(chǎn)。帝國從各被征服民族征調(diào)勞動者和建筑材料,,用以興建宮室,,裝點都城。波斯的建筑融合埃及,、巴比倫,、希臘各民族的藝術成就,構成自己獨特的雄偉壯麗的風格,。波斯帝國政府對外族宗教所持的寬容態(tài)度就更值得稱道,,更顯得與眾不同了。波斯帝王們的宗教自由化,、政治自由化政策使波斯政權與敘利亞各民族的關系融洽起來,。敘利亞各民族曾頑強不屈地先后反對過亞述和巴比倫的征服者,。在腓尼基人、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眼中,,波斯人簡直就是大救星,。 七、拜占庭帝國(拜占庭一直是當時歐洲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國家) 拜占庭帝國概述:拜占庭帝國(395年-1453年)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帝制國家,。核心地區(qū)位于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干半島,領土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領土還包括意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歐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xù)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qū)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的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于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fā)了文藝復興運動,,并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拜占庭帝國共歷經(jīng)12個朝代,,93位皇帝,。帝國的首都為新羅馬(即君士坦丁堡)。1204年,,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復。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為伊斯坦布爾),,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拜占庭帝國所控制過的最大領土面積為356萬平方公里(查士丁尼一世時期),,人口顛峰值則為3400萬(公元4世紀),。帝國的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基礎,,并擁有發(fā)達的商業(yè)和手工業(yè)。在中世紀早期的幾百年中,,拜占庭一直是歐洲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國家,。它的貨幣索利都斯(Solidus)長期以來是歐洲和西亞的國際流通貨幣。 歷史意義:拜占庭帝國在國際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方面還起過東西方的'金橋'作用,。中國從4世紀(魏晉時代)已與拜占庭有貿(mào)易,、文化聯(lián)系。中國由拜占庭輸入的商品有琉璃,、珊瑚、瑪瑙等,。在由查士丁尼一世派遣往中國的僧侶將養(yǎng)蠶絲織技術傳入拜占庭,。拜占庭的民間幻術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tǒng)技藝相結合發(fā)展成為今天的中國雜技藝術,。另外,,拜占庭的宗教在唐朝傳入中國,開歐洲宗教傳入中國的先河,。 拜占庭帝國融合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tǒng),、希臘文化和東正教,創(chuàng)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拜占庭文化,。在建筑藝術方面,,如圣索菲亞大教堂,尤以雄偉莊嚴著稱,;再比如皇帝圣宮和競馬場馳名于一時,。拜占庭帝國將文字和東正教傳給斯拉夫人。它所保存的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對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起了一定的作用。拜占庭人確信基督教是帝國的立國之本,。從羅馬帝國時代起,,帝國東部的基督教神學就受到猶太教神學和古典希臘哲學的影響。拜占庭帝國對于西方世界是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1)拜占庭帝國作為中世紀前期基督教文明中最強大的國家,,拜占庭帝國正好處在東南歐和小亞細亞,,長期以來先后擔負了對抗薩珊波斯,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重任,。拜占庭擁有中世紀前期歐洲最強大的軍隊,,抵御了東方敵人的進攻,保護了西歐的小國家,。 2)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其基督教始終處于皇帝的管轄下,。在拜占庭歷史上曾經(jīng)有幾個時期都是文化大發(fā)展的時期。 3)拜占庭繼承了古典時代希臘,,羅馬的一些生活方式,,加上有很多東西經(jīng)過拜占庭流入阿拉伯,使得古典時代的文化遺產(chǎn)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4)數(shù)位偉大的拜占庭皇帝都為羅馬法和史學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拜占庭時期是希臘文化的又一次大發(fā)展時期。 5)拜占庭和保加利亞,,波蘭,,基輔羅斯的密切聯(lián)系促進了斯拉夫地區(qū)的發(fā)展,拜占庭的宗教-東正教深刻的影響了俄羅斯,,進而影響了世界,。 八、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并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及文明的強大帝國) 大漢帝國概述:大漢帝國是由漢人建立的帝國,,戰(zhàn)國時期,,中國諸侯林立,一片混戰(zhàn),,個個都想問鼎最高權力,。最后秦國脫穎而出,強奪了整個中國,,使四千萬人民屈服于其控制之下,。然而秦王國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很快就迎來了漢朝,。值得一提的是,,漢王朝控制中國近400年,這段時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在科學成就,、技術進步,、經(jīng)濟、文化,、和政治穩(wěn)定等多方面的黃金時代,。直到現(xiàn)在,大部分中國人仍會稱自己為漢人,。如今世界上人數(shù)最多的民族就是'漢人',。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后出現(xiàn)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啟后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還有蜀漢;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 歷史意義: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帝國,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與稍晚興起于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并立。后世多將漢朝和約略同時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并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及文明的強大帝國,。漢武帝和漢宣帝期間,,漢朝陸續(xù)地收復了秦朝時的領土,又開疆拓土,,總共在今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甘肅及寧夏建立郡縣,。西漢后期,,漢疆域除了西藏、內(nèi)蒙古部分,、外蒙古及吉林,、黑龍江外,基本上包含了現(xiàn)今中國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nèi)蒙古包頭及巴彥淖爾一帶),,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廣平省),,東至臨屯郡(今朝鮮江原道一帶),西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面積廣達600萬平方公里,。在統(tǒng)治期間,從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為漢朝內(nèi)藩,,匈奴人與漢人的民族融合程度逐漸加深。至公元元年,,全國人口約6000萬,,占當時世界人口28%,而此時印度次大陸人口為4600萬,,歐洲人口為3500萬,,北非人口為1400萬,。 漢朝進一步奠定了中華民族(特別是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qū)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漢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人們經(jīng)常把漢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稱漢唐,,并以之為中國朝代的代表。 九,、阿拉伯帝國(人類歷史上領土東西跨度最長的帝國) 阿拉伯帝國概述: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紀創(chuàng)建的一系列伊斯蘭穆斯林封建王朝,。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jīng)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國(波斯語Tazi或Taziks的譯音),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在拉丁文中意指“東方人們的帝國”),。疆域東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爾高原與中國唐朝接壤,;西臨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蘇丹國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封建大帝國,。 阿拉伯帝國形成之后,,作為先知繼承者的哈里發(fā)們?yōu)榱遂柟套约旱慕y(tǒng)治,并滿足阿拉伯人對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擴張運動,。在鷹旗旗幟下,沙漠中的游牧民族開始征服世界的行動,。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邊疆,。他們征服與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帝國,。鼎盛時期領土達到1339萬平方公里。是人類歷史上領土東西跨度最長的帝國,僅次于蒙古帝國,。 歷史意義:阿拉伯帝國吸收以巴比倫波斯文明國度的制度,,形成一種伊斯蘭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專制政體,。商業(yè)在阿拉伯帝國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首都巴格達不僅是阿拉伯帝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商業(yè)碼頭,。此外,,巴士拉、安條克,、開羅,、亞歷山大、凱魯萬,、撒馬爾罕等城市也都是東西方中介貿(mào)易的重要商埠。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不僅使在古典時代一直沉寂著的世界第一大半島一躍成為人類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也使曾孕育過兩河流域、恒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等諸多古典文明的西亞,、南亞和北非地區(qū)的面貌煥然一新,,更使人類中古文明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種新的格局,并對人類的近代和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十、奧斯曼帝國(19世紀唯一能挑戰(zhàn)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帝國) 奧斯曼帝國概述:奧斯曼帝國(1299年 -1923年 ),,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chuàng)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統(tǒng)治者為起源于中亞突厥游牧部落的奧斯曼人,, 穆罕默德二世時定都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自1453年消滅拜占廷帝國后,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tǒng)合,。 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奧斯曼帝國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奧斯曼帝國極盛時疆域達亞歐非三大洲,。 領有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里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蘇丹與也門,。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并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6個世紀之久,。 伴隨著向外擴張,,促進了伊斯蘭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傳播。在15至19世紀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盟主,。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xiàn)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 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了巴爾干地區(qū)的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的部分地區(qū),。在亞洲,穆拉德一世奪占安卡拉,,并把原來奧斯曼國家在安納托利亞的領地擴展將近一倍,。巴耶濟德一世接著率領軍隊越過多瑙河,侵入色薩利,,占據(jù)馬其頓,,保加利亞的部分地區(qū),。1396年巴耶濟德一世乘勝占領色薩利,、科尼亞,入侵匈牙利,。 1446年侵入希臘,,攻占科林斯。至此,,阿爾巴尼亞,、希臘、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盡歸奧斯曼國家版圖,。 歷史意義: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并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xiàn)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筑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zhàn)崛起的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的沖擊,,于19世紀初趨于沒落,,并最終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里敗于協(xié)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后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列強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