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恒 摘要:本文圍繞嶺南園林的形成與發(fā)展問題展開論述,,著重對嶺南園林形成的自然、人文條件及各個歷史階段,、主要園林的風格與特征進行了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嶺南園林 歷史階段 形成 發(fā)展 嶺南園林萌芽于秦漢,經(jīng)過長期緩慢的發(fā)展逐漸繁榮,,下迄明清,,終于走向中國園林之林,,使我國出現(xiàn)了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和嶺南園林三足鼎立的嶄新局面。 嶺南園林即是以珠江三角洲的園林為主,,逐漸影響到潮汕,、福建、海南,、廣西,、臺灣等地。嶺南園林以宅院為主,,一般都作成庭院的形式,。疊山多用姿態(tài)嶙峋、皴折繁密的包鑲,,很有水云流暢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疊假山的。建筑物通透開敞,,以裝飾的細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畫見長,。由于氣候溫暖,,觀賞植物的品種繁多,園林之中幾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團錦簇,、綠蔭蔥郁[1],。 作為歷史文物,嶺南園林的形成與發(fā)展很值得我們進行研究,,雖然它的發(fā)展歷史晚于北方和江南園林,,但對它們在造園風格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廣州地處祖國南大門,,兼以華僑眾多,,造園手法很早就受到外國的影響,解放后新建庭院亦常借鑒于日本和西歐的現(xiàn)代造園技藝經(jīng)驗,,并在原來嶺南傳統(tǒng)庭院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在我國當代園林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率風氣之先。因此,,研討嶺南園林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很高的歷史借鑒價值,。 一. 嶺南園林形成的自然、人文條件 (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特殊的氣候及地理條件 嶺南,,即五嶺以南,,始稱于唐貞觀年間,亦稱嶺表,、嶺外,、楊越、百越,、南粵,,五嶺指分布于湘贛之南,粵桂之北,,東西達1000公里的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和大庾五嶺,。它們?nèi)绲赖缼畮ぐ讶敝L阻于五嶺以北,再加上緊鄰南海,,故氣候炎熱,,屬南亞熱帶和熱帶,年均溫23℃,,最高38.7℃(廣州),,最低的-4.3℃(韶關)??梢钥闯?,嶺南園林屬于熱帶海洋的氣候特征,,為避暑氣,園林建筑做成“連房博廈”(如可園)和“高墻冷巷”(如梁園)形式,,前者通過大片房屋降溫,,后者通過多進院落不斷通風降溫,而四季繁花又是熱帶氣候的另一個表現(xiàn),;為表現(xiàn)以海洋為主題的特色,,不僅海濱公園和海景風景區(qū)應運而生,如三亞海濱綠帶,、亞農(nóng)灣,、海口西海岸,、北海金沙灘,、香港海洋公園,而且景點喜用魚和船主題,,如??诠珗@的千年塔(似劍魚)、流花湖公園的漁民捕魚景點和北海海濱公園的啤酒屋(似船)等,,閩南的海鼓石和海南的海礁石格局亦以海為模型,。 嶺南域內(nèi)兩大水系為珠江水系和韓江水系。前者北出云貴高原,,匯大小江河774條,,為中國七大河流域面積之四,水資源為長江1/3,,黃河6倍,,全國之12%。兩大水系形成以珠江下游廣州為中心的廣府文化,、以韓江下游汕頭為中心的潮汕文化和以韓江上游梅州為中心的客家文化,,三個文化圈形成兩處園林中心:廣府園林和潮汕園林,,前者有四大名園,,后者有磊園和西塘等。 嶺南多雨,,年降雨量1500毫米,,遠勝于江南,強暴雨造成地面沖刷十分嚴重,,自然風景因此而形成石林,、裸巖、懸崖,、峭壁,,因石峰而生泉落瀑,,形成嶺南園林特有的崖瀑潭局(局為嶺南學者表示定式之意),如清暉園的鳳來峰景區(qū)和白天鵝賓館的故鄉(xiāng)水中庭,。另外,,古園的高生活面、高柱礎,、寬檐廊也是防雨驅(qū)濕之法,。每月有臺風也是嶺南特點,為防臺風,,建筑的厚墻以抗風,,緩頂以減少迎風面,頂上磚石以固定瓦片,。 從地域關系上看,,嶺南園林的地域遠不止兩廣和海南,還應包括閩臺園林,,此兩地鄰近兩廣,,同屬海洋和亞熱帶區(qū)同樣有五嶺東伸的武夷山脈,相同的民系來源[2],。 2.嶺南園林構(gòu)園的自然要素 山 嶺南園林非屬山性,,園山有幾種: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懸崖,如清暉園的九獅山和鳳來峰,;二是古石潭局的古石島,,如萬石植物園的萬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園中的塑古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島,,如佛山梁園中的龜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谖骞糁械纳汉魇?。嶺南園林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現(xiàn)代公園也是如此,,多因水為水,,因山為山,如桂林園林中的真山水,,幾乎不改造,。 水 嶺南園林屬水性,理水成多種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鵝賓館中的故鄉(xiāng)水和水潭以及廣州山莊賓館的三疊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慶星湖,,廣州流花湖、東山湖和荔枝灣等,;三是潭,,與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沒有瀑布,水面較闊,,如柳州龍?zhí)豆珗@的龍?zhí)逗屠滋?、臺灣日月潭;四是流觴之曲水,,如廣州雕塑公園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廣州的廉泉和貪泉,,柳州魚峰公園三姐樓院中的井欄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 石材和理石與江南及北方園林不同,,石材有廣西湖石,、廣東黃蠟石和英石、閩南花崗石,、海南珊瑚石,、臺灣咕咾石等。嶺南理石不向上堆疊,,而向水平展開,,分為置石法、堆石法,、掛壁法,、塑石法。置石法為黃蠟石,、湖石和花崗石,,分平置、拋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隨意拋置而成,,故云拋置,,如金茶花公園;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稱為平置,,如湖里公園,;石根超過一半沒入土中稱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為用于湖石或珊瑚石,,如汕頭中山公園海礁石山、??谖骞羯汉魇?、臺灣吳園咕咾石山。疊石法主要用于英石的壁山做法,,稱掛壁法,,最富嶺南風韻,如廣州賓館三疊泉,,可用于室內(nèi)室外,,前者如廣州流花湖公園茶室的壁山,后者如白天鵝賓館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節(jié)省石材,現(xiàn)代公園里兒童游樂區(qū)的古洞探險幾乎都用塑石,,最好當屬閩南塑古石,,如廈門南湖公園。 建筑 從類型上看,,有碉樓,、船廳、廊橋等,,碉樓源于碉堡,,如可園邀山閣、清暉園留芬閣和立園毓培樓,;舫除了江南園林似的石舫外,,還有嶺南的舫,如寶墨園的紫洞艇,,更有與眾不同的船廳,,把客廳與樓結(jié)合,略帶船意,,多為千金小姐用,,故俗稱小姐樓,如清暉園和余蔭山房即是,。亭的做法很不規(guī)范,,千奇百怪,,或用回廊、圍墻圍合的,,或用角梁與枋穿插的,,或少數(shù)民族式、俄羅斯或西歐式,。橋在古典園林中多與廊結(jié)合成為廊頂石拱橋,,如余蔭山房為典型,另有少數(shù)民族的風雨樓和山區(qū)的索橋,。 就組合方式看,,用“高墻冷巷”使建筑院落成多進多庭院組合,或用“連房博廈”把建筑與庭院連為一體,;就單體形態(tài)看,,多高柱礎、寬檐廊,,厚實墻,,青瓦頂,壓瓦磚,,翹正脊,,花玻窗,磚雕窗,,灰塑門,;就裝飾來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磚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園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國,,在門頭,、門聯(lián)、窗楣,、基座,、臺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欄桿、屋脊等處,,其中以灰塑和磚雕最具嶺南味,,如清暉園中的“蘇武牧羊”灰塑和板橋花園中的瓜果磚雕漏窗,。 植物 用“四季繁花,,熱帶風光”八字概括,特征樹有棕櫚類的大王椰,、假檳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來香、紫藤,、杜鵑,、綠蘿;有耐陰的蘭花,、蕉類,、芋類、蕨類,、葵類,;另有榕樹、荔枝等,。 (二)多元并苞,,開放兼容的人文條件 嶺南園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積淀的文化,,前者可歸結(jié)為海岸文化和熱帶文化,,后者可歸結(jié)為遠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樂文化和商業(yè)文化,,開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貶謫文化和務實文化。由自然而上升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動面和高柱礎與水澇和濕氣的關系,、緩屋面和臺風的關系、寬檐廊與多雨的關系,、高墻冷巷與高溫的關系,、龍形、魚形,、水草,、龜,、蛇、芭蕉主題與裝飾的關系,、塑鼓石與海蕉的關系,、崖瀑潭局與自然山水的關系等等,可資利用則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則千方百計通過設計回避或化害為利,,如古榕遮蔭,椰林通風,,敞廳納涼等,。 遠儒文化是嶺南學者對嶺南園林文化最精辟的闡釋,如果說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的儒意較濃的話,,嶺南園林的儒家意味則很淡,。嶺南人遠離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現(xiàn)于古典園林建筑梁架的不規(guī)范和現(xiàn)代園林文聯(lián)匾對的不重視,另長期處于南疆的蠻夷之族的傳統(tǒng)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現(xiàn)于清代園林的碉樓形式和近代園林的“肥胖”立面和簡樸粗柱,。遠儒性從品味上看可說是俗氣,即世俗文化,,它是嶺南文化的主流,,特別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騷客,,嶺南的商家富豪成為三大地域園林的創(chuàng)作主體,嶺南園林中的空間實用性及園宅一體的設計就是它的表現(xiàn),。 “拼命工作,,盡情享受”是嶺南人貫通古今的人生觀,他們不重視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邏輯性,,而重視直觀和感性,,于是,園林中的景觀富于形象,、情節(jié),、趣味和獵奇。舍得旅游是嶺南人的享受文化特點,,這也是該地主題公園門票最貴卻一直游客爆滿的原因之一,。嶺南園林與商業(yè)的結(jié)合非常緊密,園林與茶樓,、酒家,、賓館、度假區(qū)結(jié)合,,把景觀費用納入衣食住行之中成為不成文的習慣,,更有直接靠收取門票而生存的主題公園之風亦從嶺南刮起,,世界之窗投資7億,開業(yè)僅100天就回收2.8億,,充分說明了嶺南純商業(yè)園林的火爆,。 嶺南園林的開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現(xiàn)于南越國皇家園林對中原園林文化的全盤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園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與江南和北方兩地迥然之別,,另外,,陳濟堂公館和張維立的立園那樣的西歐式園林建筑,、龍巖中山公園的俄羅斯園林建筑,、草暖公園和云臺公園的西洋規(guī)劃布局,以及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滿洲窗都是開放和兼容的表現(xiàn),。因開放而富有開創(chuàng)意識的特點也表現(xiàn)在對于新的園林形式的大膽嘗試,,錦繡中華原計劃落地于上海,但江南人對新的園林形式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以至于與首家主題公園失之交臂. 貶謫文化和務實文化源于歷代受貶于此的正直官員愛民如子,與民同樂思想與行動的統(tǒng)一,古代的嶺南開發(fā)較晚,從秦開始,統(tǒng)治者多為北來的貶謫之官,三國的虞翻建虞國,蘇軾修惠州西湖、海南載酒堂就是證明,韓愈在潮州游北城山水時說: “所樂非吾獨,,人人共此情”,,林票在辟潮州西湖時說“一以祈君壽,二以同民樂,,三以振地靈起文物”,,都表達了開拓務實、勤政愛民和與民同樂的思想,。園中的景點如謫官湖,、超然亭、逍遙亭,、望野亭,、勿幕亭、史隱亭,、望闕亭,、六如亭等都表達了悲觀厭世的情緒[3]。 二.嶺南園林形成的歷史階段 嶺南園林歷史比中原園林晚得多,,秦始皇派任器,、趙佗二將統(tǒng)一嶺南,趙在漢初稱帝為南越武帝,,歷5主93年,,建有皇家園林越王臺、白鹿臺,、長樂臺和朝漢臺,,閩北的無諸在漢初亦受封閩越王,,史記有無諸在福州桑溪“流杯宴集”,比浙江蘭亭“曲水流觴”早550年,。唐末,,南漢和閩都是五代十國之一,劉龔建立南漢,,掀起了第二次皇家園林高潮,,在廣州流下了西御苑、河南宮苑,、明月峽,、越秀山、甘泉苑,、芳林苑等,;閩王王延鈞辟福州西湖為御苑,建水晶宮,;南宋末代皇帝在福州林浦亦留下最后一處行宮,。私家園林的興盛時期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說它始發(fā)于唐宋,,興盛于明清,,領先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唐有廣州荔園,、福州芙蓉園,,宋有惠州白鶴居、海南載酒堂,、登州十二石齋,、廣州西園、高要菊圃,、陽光西園,、新興十仙園、泉州金池園等,。明清更多,,廣東有私園50多處,明代的如東皋,、小云林,,清園如廣州小畫舫齋、潮陽磊園,、普寧春桂園,、梅州人境廬等;廣西有清代燕山園。明清福建私園亦有40多處,,如福州伊園,、泉州春夏秋冬四園、廈門菽莊花園等,。臺灣有20多處,,如臺南吳園、臺北板橋花園,、霧峰萊園和新竹潛園?,F(xiàn)代私園較少,以皆專屬庭園較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白天鵝賓館的中庭引導了全國賓館酒家?guī)X南式中庭設計潮流。所以說,,嶺南園林在現(xiàn)代的風格特征更為明顯,,而且處處領先。 另一種說法,,嶺南園林發(fā)端于南越,,興盛于南漢,,至清代而形成中國園林三大流派之一,。而自南漢之后至清之前的這段時間,嶺南園林的演變,,并非文獻不載,,實物無考,而是不斷發(fā)展,,有跡可循,,在宋明代各逞其盛。 1.南漢“藥洲”極其歷史變遷 南漢王劉龔利用天然谷地在興王府(今廣州)城南鑿成西湖,,亦稱仙湖,,湖中有洲稱藥洲。仙湖主景為湖,、洲,,配景為花、石,,這種園林特色,,后來為北宋所承襲,釀成“花石綱”制度,。劉宋王朝覆滅之后,,北宋時代的仙湖和藥洲,建有亭榭、虹橋,、曲檻,,仍是士大夫吟詠、避暑勝地,,今存有米芾,、蘇軾、程師孟,、曾布(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胞弟)等名家筆跡,。經(jīng)略蔣之奇在仙湖原有明月峽、玉液池等景點基礎上建石屏臺,?!遁浀丶o勝》謂:“有池百余步,池中刻石,,其狀若屏,,或云南漢時玉液池也。郭祥正詩云:'石屏臺下玉池泉,,繞岸石屏青齒齒,,輦置應須費萬金,園囿森羅供宴喜,。劉長族盡以無余,,此石猶存舊基址’云”[4]??梢妶@景以石取勝如舊,。南宋方信儒《南海百詠》“藥洲”序稱“舊居水中積石如林,今西偏壅塞,,水尚潴其奇幾百余丈,,穴城而導于海,綠凈如染,?!笨梢娔纤螘r藥洲石景水景仍相當可觀。北宋熙寧年間,,理學始祖周敦頤任廣東轉(zhuǎn)運通判和轉(zhuǎn)運使,、提點刑獄等職,曾寓居藥洲,,文人學子為尊濂溪先生而在此建景濂堂,、周子祠、愛蓮亭,、濂溪書院和文明閣等紀念建筑,,延續(xù)不衰,自明嘉靖元年起,此處又成了廣東提學道屬,,至清,、民國時一直是教育部門所在地。文化魁首,、功名學子煮茶景濂堂,、泛舟九曜邊,或留題賦詩,、刻石立碑,,或捐資募夫,鳩工造景,,扶石植蓮,,竣池鑿舟,栽花養(yǎng)魚,,在此砌堤,、筑亭臺、建書齋,、修樓閣,,故而“藥洲春曉”被列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清乾隆至光緒年間,,還將藥洲組列為八景,,有詩有圖,頗受雅士贊賞[5],。 2.宋代嶺南造園藝術(shù)的推廣 宋代,,造園藝術(shù)在嶺南迅速推廣,設在官員衙署中的園林和歸隱士人宅園,,對于花石取勝的傳統(tǒng)有所發(fā)展。在端州(今肇慶),,包拯任知州時,,曾在郡廳建菊圃,“前有軒,,累土為山,,抵石為基,榜曰'爛柯天洞’”,。在惠州,,歸善縣有瓊州安撫使李純思修建的李氏山園,此園臨江建了座潛珍閣,。謫惠州的蘇軾為之撰《惠州李氏潛珍閣銘》,。銘中描述了山園主人“擇勝而棲神”的造園意境,此園“蔚鵝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因石阜以庭宇,,跨飲江之鰲黿,發(fā)飛檐與鐵柱,,插清江之淵淪,。”可見其以花石為勝,,倚山臨江,,巧用地形構(gòu)筑樓閣之匠心。在潮州,,揭陽榕城石馬山下的浦口村,,北宋熙寧年間由歐陽修的表弟彭延年以欽賜錢帛興工營造了彭園此為北宋年間粵東第一座私家園林。據(jù)彭延年二十八世裔孫獻出的《彭園圖》,,可見園之布局負山面水,,左松右竹,建有四望樓,、碧漣亭,、賞月水閣、藥圃,、東堂,、書齋、武館,、水榭,、假山等建筑。此園占地萬余平方米,,彭延年特地從家鄉(xiāng)江西廬陵請來名匠負責施工,,是為粵地吸收嶺北造園文化的實例。當時朝廷有位姓鄧的特使參觀彭園后大為贊賞,,竟說“洛陽富園,、東園、獨樂園,,皆乏彭園之特色”,。洛陽為漢唐舊都,為歷代名園薈萃之地,,北宋以洛陽為西京,,公卿貴戚興建的邸宅、園林不在少數(shù),,可視為北宋中原私家園林的代表,。時人有“天下名園重洛陽”,,“洛陽名公卿園林,為天下第一”之說,。據(jù)宋人李格非《洛陽名園記》,,富園、東園,、獨樂園皆為洛陽名園,,彭園可與洛陽名園比美,可見其筑園技藝品位甚高,。北宋時,,潮陽麻田山有著名逸士:吳子野經(jīng)營的宅院歲寒堂、游子庵,。吳子野到山東登州從太守李天章游,,向致仕官紳解二卿索得來自登州沙門諸島的十二美石,由海舶運回家鄉(xiāng),,置于歲寒堂,。與吳子野交好的蘇軾為之撰《北海十二石記》謂:“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未有取北海置南海者也”,??梢娔蠞h造園以花石為重的傳統(tǒng),為后代所傳衍,,清代粵中名園佛山梁園,,即以石為特色,亦稱二十四石齋,。在廣州,,宋代由于對外貿(mào)易繁盛,中外文化交流擴大,,這種以花石取勝的造園特色,,又有獨特的反映。名臣余靖于嘉祐六年(1061)任尚書左丞知廣州時作有《題寄田侍制廣州西園詩》,,有“石有群星象,,花多外國名”之句。余靖在家鄉(xiāng)粵北曲江也建有西園,,他曾在此接待來訪的祖無擇,“林間載酒”,,與之酬唱,。在粵西陽江也建有一座西園,“在舊洲治西二里,,喬木怪石,,蕭然出生,,亦名盤玉壑”,至南宋又陸續(xù)建了和理堂,、溫玉堂,、靜明庵。因而,,粵之東,、西、中,、北各處皆有名園,。 3.明清嶺南園林漸臻繁榮 明代,由于嶺南在經(jīng)濟上繁榮,,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嶺南造園文化始學揚州,后學蘇州,,有不少仿效江南園林的痕跡,。與此同時,其自身特色則仍發(fā)揚了花石取勝的傳統(tǒng),,利用氣候條件之優(yōu)勢,,漸而突出明顯的熱帶風光特色,并營造了一大批享有盛譽的私家庭園,。明代后期見于古籍的私家宅園很多,。廣州城的四郊就有不少引人入勝的園子。如“朱氏園,,在會城東北,,倚山為之,松竹交蔭,,花草爭妍,,馴禽飛舞于軒樨,圖史高擁于左右,,曲徑閑庭,,高堂密室,在在足娛心目,,蓋幽居之最勝者也,。”[6]陳子壯在大東門外元運里的洛墅,,“廣筑精舍,,竣池為湖十余畝,斜跨弓橋,,置畫舫其中,?!盵7]陳子履在城東(今中山三路東皋大道)有東皋別業(yè)。這是一座頗有詩意的園林,,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詳細地描述了東皋別業(yè)的迷人景色:“湖中有樓,,環(huán)以芙蓉、楊柳,。三白石峰矗其前,,高可數(shù)丈。湖上榕堤竹塢,,步步縈回,,小汊穿橋,若連若斷,。自挹清堂以往一路皆奇石起伏,。羊眠陂陀巖洞之類。與花林相錯,,其花不雜植,,各有曹族,以五色分區(qū),。林中亭榭以其花為名,,器皿幾案窗欞,各肖其花形象為之,?;ㄓ袑K荆喔炔粩z,。司梅者則處梅中,,客至梅中,司梅者供其茗果,,而以梅之利輸主人,。他所有花木皆然。登其臺,,珠海前環(huán),,白云后抱,蒲澗文溪諸水,,曲曲交流,,悉貫玉帶橋而出。有彩舟四,,曰'只在’,,曰'弄碧’,曰'漁長’,,曰'浮家’,,客至隨所欲乘,主人弗問,。夾岸桃樹有一坊書曰'桃花源里人家’,。越一曲為錦袍灣,二曲為九龍井,,委折而西,,與鳧鳥相逐,日不知其幾十里也,。湖盡,,萬松謖謖,直接赤崗山徑而上,。桂叢藤蔓,,繚繞不窮,行者輒回環(huán)迷路,?!盵8]如此氣派和富有韻味,毫不遜色于江南園林,。在城西有南漢舊跡上所建的花塢,、華林園、西園,。在城南有望春園,、芳華苑、南園,。在城西南花棣,,“居人以藝花為業(yè),士大夫園林亦多在焉,,樓臺繡錯,,卉木綺交?!盵9]在白云山南麓濂泉坑一帶還有陳子壯依山建筑的云棕別墅,。環(huán)繞面積百余畝的寶象湖,布樓館十余所,,園內(nèi)大量種植梅,、竹、柳和荔枝,。在越秀山南麓,,有李時行的小云林,又在此基礎上改建成繼園,。在城北有芳春園,、桃花夾水二三里,,可以通舟。在城西有吳光祿所筑的西疇,,梅花最盛,。在小北門內(nèi)有寄園,在河南有郭家園(清代改建為海幢寺),、天山書院[11] 這段時期的嶺南園林,,于志籍有可稽之史實,于地方有可考只古跡,,足以說明其未必“遠不如中原盛”,。 而到了清初嶺南地區(qū)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文化水準提高,,私家造園活動開始興盛,,逐漸影響及于潮汕、福建和臺灣等地,。到清中葉以后而日趨興旺,,在園林的布局、空間組織,、水石運用和花木配景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終于異軍突起而成為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風格之一,。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禺的余蔭山房,,佛山的梁園(二十四石齋),,號稱粵中四大名園,其中以余蔭山房最為有名[12],。 它們的風格都具有鮮明的特點:水池,、湖呈幾何圖形,這是由于受外國西方的影響,;沿湖建筑也都呈對稱布局,,園林小品都是精細雕刻,而且花木叢榮繁茂,,不足之處便是建筑體量過大,。從總體上講嶺南園林發(fā)展到清朝已日趨成熟,其傳統(tǒng)建筑暢朗輕盈,,與北方園林的穩(wěn)重大方及江南園林的秀麗典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私家園林之外,還有公共園林。嶺南園林主要圍繞山水和寺園展開,,表現(xiàn)于廣西的山和廣東的湖之中,,如桂林的七星巖、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獨秀峰都是隋唐時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垂青,,廣東的惠州西湖、潮州西湖,、雷州西湖,、肇慶星湖也因為三國后受貶南遷官員之治而得到開發(fā)和利用,其中,,蘇東坡對惠州西湖的貢獻最大,,留有蘇堤、六如亭,、泗州塔等遺跡,,近代的公園因嶺南是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得以受重視,再加上與外界的頻繁往來,,使嶺南園林的外來風格和武家風格表現(xiàn)更加明顯,,如汕頭中山公園和龍巖中山公園。現(xiàn)代的主題公園之風是從嶺南刮起的,,從香港的宋城開始,,到深圳錦繡中華旗開得勝,最后在全國遍地開花,。 三.窺斑見豹,,嶺南園林的風格與特征之我見 下面選擇嶺南園林的一些代表作品窺斑見豹,把嶺南園林風格與特征做以淺析,。 余蔭山房 又名余蔭園,,位于廣東番禺市南村,原是清咸豐時期舉人鄔彬的私家庭園,,始建于咸豐五年(1855),,咸豐十年建成,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歷史,。余蔭園在四園中面積最小,,僅2000平方米,但其景色精巧別致,,清幽宜人,,將我國古典的京、蘇園林風格和嶺南情調(diào)相融,是不可多得的園林藝術(shù)珍品,。 這座古典庭園,,精巧別致。二門對聯(lián)“余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云深”是點題之作,。置身園中,仔細賞玩,,則知建園三巧:一是嘉樹濃蔭,,藏而不露。滿園綠樹遮蔽,、陰涼幽靜,。“余蔭”之意不言而喻,。二是縮龍成寸小中見大,,布成咫尺山林。園中無中軸線,,不求布局之平穩(wěn)對稱,,一步一景,隨意而賞,。三畝地雖小,,而容納頗豐。不唯樓臺堂館,、亭榭軒橋,、假山蓮池皆備,而且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小中見大,令人“每思所過名山,,坐看奇石皺云依然在目”,。三是以水居中,環(huán)水建園,,一般園林要有開闊的地面才可以環(huán)水設景,,余蔭山房卻在三畝地內(nèi),奇險地筑兩池于園中央,,架廊橋把東西南北景物連貫起來,,造景借景而得層層景色,或小橋流水,,或山石森嚴,,或窗含山色,。又有滿園花木,四時花果常新,,樹木常青,。游人環(huán)水而行,深淺曲折,,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常有似盡未盡之感,。余蔭山房的觀賞價值頗高,從大門外表看,,除石楣額刻有“余蔭山房”外,,便與普通青磚石角平房無異。但園內(nèi)卻非同尋常百姓家,。南北果木,名花異卉,,真是滿園春色,,加上亭臺堂榭,小橋流水,,寓于詩情畫意,。進大門前庭,當中一副磚雕照壁,,精細工巧,。從旁邊月洞入二門,兩旁倚壁花壇,,臘梅迎客,,曲徑留香。過二門,,別有天地。一水居中,,拱橋上托起四角橋亭,,朱欄拱護,俯臨八角池,,西眺四方蓮池,。蓮池西北的深柳堂是主體建筑。與深柳堂隔池相望有臨池別館,,原為藏書之地,。橋東有玲瓏水榭立于池中,又稱八角亭。北岸來熏亭半身倚墻而筑,,孔雀亭跨水而設,,臥瓢廬幽辟北隅,楊柳樓臺通連內(nèi)外,,近可觀南山第一峰遠可望蓮花古塔,。余蔭山房的總體布局很有特色,兩個規(guī)整形狀的水池并列組成水廳,,水池的規(guī)整幾何形狀受到西方園林的影響,。廣州為清代粵海關的所在地,主要的外貿(mào)通商口岸,,吸收西方的物質(zhì)文明自然會得風氣之先。余蔭山房的某些園林小品,,如像欄桿,、建筑等雕飾豐富,尤以木雕,、磚雕,、灰塑最為精制,。主要廳堂的露明梁架上均飾以通花木雕,,如百獸圖,、百子圖,、百鳥朝鳳等題材多樣,??偟目磥恚ㄖw量稍嫌龐大,,東半部“玲瓏水榭”的大尺度與小巧的山水環(huán)境不甚協(xié)調(diào),相形之下,,后者不免失之拘板,。 余蔭山房的建筑藝術(shù)極精美。園中不論花壇,、墻壁、臺階,、地面都有雕刻圖案,,精細素雅,、玲瓏可品。據(jù)說當年建造之時,,為防工匠粗心急噪影響質(zhì)量主人規(guī)定每天只能鋪幾塊磚等等,,超額者罰,從而為后人留下了這座園林建筑精品,。古園歷時百余年,,園內(nèi)文物雖以無存,但建筑基本保存下來,,成為廣東四大名園中建筑最具舊時原貌的庭園[13],。 可園 位于東莞博村,面積19800平方米,,建于1850年,。園主名張敬修,為既文且武的官員,,琴棋書畫無不精通,,起家于率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在歸鄉(xiāng)之后,,把戰(zhàn)爭中貪得的橫財十萬兩白銀造可園,正如他在門上寫的對聯(lián)“十萬買鄰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因原想名“滿意”之“意園”,,但嫌其直白,,偶從客人隨口應喏“可以”得名“可園”,有“可以”,、“可人”和“無可無不可”三意,。園分兩區(qū),一是庭院區(qū),,二是可湖區(qū),。前者占地3.3畝,三個建筑群用曲廊穿插成一個不規(guī)則小庭院,,這種用樓房群體圍合庭院的方式稱為“連房博廈”,。三角形基地內(nèi)的三個建筑群各有一軸,但建筑皆南北向,,建筑群體組合鋪張而不嫌繁冗,。 曲廊貫穿全院,在建筑前成為前檐廊,,在無建筑處成獨立廊,,獨立廊名環(huán)碧廊,,源于江西朋友家中的環(huán)碧園。入口前一植蓮方塘,,原為風水塘,,現(xiàn)為內(nèi)池,塘前有依墻珊瑚石山,,依山半亭和山中石洞,。 入口組群有“擘紅小榭”和“草草草堂”,后者為懷念十年戎馬時的草草衣食住行,,但建筑卻非草率為之,,故有聯(lián)“草草原非草草,堂堂敢謂堂堂”,,前者為日啖荔枝,,手擘紅果之處。西組群以雙清室為主,,前荷池左竹蔭,,故取荷竹,人境雙清之意,,室平面亞字,,鋪地、窗花,、桌椅和茶具皆為亞字圖案,,因亞字繁體左弓右斤(斧意),正合主人尚武之意,??绍帲ǖ讓樱┭麻w(上層)西鄰雙清室,可軒磚鋪全為桂花形,,故名桂花廳,,隔壁設風柜為避暑之用,軒上建四層碉樓“邀月閣”,,高達15.6米,,為全園最高,可遠觀山川之態(tài),,近聽市井之聲,,故聯(lián)云“大江前橫,明月直入”,。北組群以可堂為主,,下為可堂,上為可樓(已毀),,園主《可樓記》說得好:“居不幽者志不廣,,覽不遠者懷不暢”,。可堂北有“問花小院”,,名自“云解有情花解語”之句,,內(nèi)種月牙花。院前有臨水船廳,,名雛月池館,,為夜賞初升雛月之處,內(nèi)有海底藤木雕,,名百鳥歸巢,,為嶺南之最,館有園主題聯(lián)“大可浮家泛宅,,豈肯隨波逐流”,。沿湖水廊名“博溪漁隱”,參與園林設計的大畫家居巢有詩贊道“紅窗均車響,,直似釣人居”,。廊西為“息窠”,屋小只設一床,,上刻四大美人圖,,故云此室為美人圖室。與息窠相鄰為“詩窩”,,內(nèi)置夏用的兩黃蠟石床,,為園主吟詠之所,上題“池塘四五尺深水,,籬落兩三般樣花”,。詩窩東有棚名“觀魚簃”亦為避暑之處。 內(nèi)院為全國最勝處,,雙清室前曲池源于唐盧照鄰詩《曲池荷》“浮香繞曲岸,圓影復華池,。??智镲L早,飄零君不知,?!背刂新咽伒祝昔~可數(shù),,湖石亭亭玉立,,拱橋橫跨東西。與橋通的“花之徑”東北接“壺天小院”,;可堂前有“拜月亭”和“獅子上樓臺”,,亭額題“假山涵月”,,因側(cè)有珊瑚石山類雄獅上樓臺,故名,,山設小徑為上亭頂之用,。假山側(cè)為一方臺名滋蘭臺,取自屈原詩“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且九畹又為園主之名。 可湖區(qū)又名花隱園,,湖中有釣魚臺,,可亭、拱橋,、可舟,、水榭等??赏て矫媪?,與雛月池館曲橋相接,橋欄飾以“壽”字,??芍塾置谴瑸閺埦葱扌膬x漢代伏波將軍的水陸兩棲作戰(zhàn)能力而作,??珊婚L堤分成三區(qū),堤上有紅磚拱橋,,堤邊有竹制水榭,,為居廉、居巢寫生之處,。 構(gòu)圖上建筑高低起伏,,屋頂多變,有歇山頂,,硬山頂和單山頂,;平屋頂多,觀臺多,,有觀蘭的蘭臺,,有觀魚的魚臺,有觀月的月臺,。材料上青磚,、紅磚、青瓦成色彩對比,。裝修上非??季?,內(nèi)檐閣扇、花罩,、博古,、屏門、樓格多用通雕,、釘凸,、斗心、拉花等地方做法,,特別是百鳥歸巢,、葡萄藥楣最有特色[12]。這小小可園攜帶著豐厚的文化蘊涵,,印證著悠悠的世事,,從歷史走向未來。 清暉園 位于廣東順德市大良鎮(zhèn)華蓋里,,占地約五畝多,,是一座已有三百六十余年歷史的古典園林。 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順德黃士俊中了狀元,,后來官至禮部尚書、大學士,。天啟元年(1621),,他在原太艮城(后改名大良,因有鳳山,,故別稱鳳城,,即今順德)南郊修建了黃家祠和天章閣、靈阿之閣,,環(huán)之以花園,。這是清暉園最早的蹤跡。 清乾隆年間,,黃家衰落,,天章閣和靈阿之閣被進士龍應時購得。后來他將庭園中部分給其子龍廷槐,,左右兩部分給龍廷梓。嘉慶十一年(1806)秋,,廷槐請書法家李北洛寫“清暉園”三字塑于西園門上方,,以喻父母如日之暉。龍家人從應時,、廷槐,、元任,、景燦到渚惠,歷五代而苦心修園,,使清暉園成為頗具規(guī)模而又獨具特色的嶺南私家園林,。 清暉園景區(qū)分南、中,、北三部分,。從舊園門入園,穿過綠潮紅霧門,,便進入南部景區(qū),,這是園中的主要水景區(qū)。一鑒方塘,,滿目清爽開朗,。澄漪亭水榭撲入水面,與塘西側(cè)的碧溪草堂,、六角亭鼎足分布,,改變了方塘單調(diào)挺直的線腳,增加了曲折變化之感,。隔水而望,,對岸假山、竹廊,、花等高低錯落的亭臺山石掩映在四周綠蔭之中,,好一派綠潮紅霧的南國園林秀色。清代大書法家李文田(咸豐探花)在澄漪亭書有“臨江緣山池沿鐘天地之美,;攬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對聯(lián),。 沿方塘西行經(jīng)澄漪亭、碧溪草堂,,再向北經(jīng)長廊,,過六角亭,便進入中部景區(qū),。中部主要有船廳,、惜陰書屋、花亭,、獅子山以及許多珍奇花木,,是全園之精華部分。 北部景區(qū)主要有竹苑,、歸寄廬等,。竹苑并非只有竹樹,而是竹林掩映著房舍、巷道,、走廊,、假山、斗洞等建筑構(gòu)思精巧豐富,,隱含著主人的高雅情趣和高潔志趣,。從竹苑到歸寄廬要穿過一個隱蔽的斗洞,給人以園中有園,、別有洞天之感,。歸寄廬在假山竹樹之間,蘊蓄一種山林隱逸之趣,。這里的“百壽桃”木浮雕是一件罕見的藝術(shù)珍品,。北部景區(qū)從前是園主人生活起居之處,建筑較密集,。這就與南部,、中部共同形成一個南疏北密,南低北高,,南水北屋的整體格局,,適合嶺南夏季炎熱、涼風多自南來的氣候特點,,構(gòu)造出一個風涼水暖的生活環(huán)境,。 古清暉園雖只有五畝多,但卻容納了豐富的景色,,小中見大,,以小勝大。它既融匯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許多傳統(tǒng)的優(yōu)點,,又獨具嶺南私家園林特色,。其建筑造型也輕巧靈活,開暢通透,。裝修豐富多變,,幾乎無一處雷同。圖案題材都選擇嶺南特色瓜果,,雕刻巧而不纖,,美而不俗。園內(nèi)花木種類近百,,四季常青,,四時換景,全年飄香,,極富粵中特色[13],。 參考文獻: [1] 杜汝儉,、李恩山、劉管平《園林建筑設計》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 劉庭風 嶺南園林的地理歷史《Garden園林》 園林雜志社 2002/12 [3] 劉庭風 嶺南園林的文化特征《Garden園林》 園林雜志社 2003/3 [4]《輿地紀勝》卷八十九,,“廣南路·廣州” [5] 陳以沛《千年寄地,百家翰寶居—藥州九曜石尋源探要》,,廣東人民出版社.《羊城文物博物研究》1993年1月版第98-101頁 [6] 王臨亭《粵劍篇》卷一 [7] 黎逐球《晴眉閣記》 [8] 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七 [9] 民國《番禺縣續(xù)志》卷四十一 [10] 陳澤泓 宋明嶺南園林簡說《廣東園林》 廣東園林編輯部 2002年第1版 [11] 郭風平,、方建斌 《中國園林史》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1年7月 [12] 劉庭風 可園《Garden園林》 園林雜志社 2003/5 [13] 陳叢周《中國園林鑒賞辭典》華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