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中,我們來到位于山西晉城市沁水縣鄭村鎮(zhèn)湘峪村的湘峪古堡,。 晉城的地理位置特殊,,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是三晉門戶,,是中原咽喉,。明清易代之際,災(zāi)荒連年,,流民四起,,天下大亂,官府圍剿,,往往有心無力,,富甲一方的沁河流域成為各方勢力劫掠的重地。當(dāng)?shù)氐母粦?、村民為了自保,,紛紛將原有的村莊改建成具有軍事防御功能的城堡,以拒流民之?dāng)_,,以避戰(zhàn)火之禍,。湘峪古堡就是其中之一。 湘峪,,原名相谷,,因山環(huán)水繞,村民覺得此乃一處風(fēng)水寶地,,故而在村名上加入"氵"和"山",,相谷就變成了“湘峪”。 湘峪古堡為明萬歷年間戶部尚書孫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孫氏兄弟的故里,。孫家是當(dāng)?shù)氐拿T望族,孫氏三兄弟曾同朝為官,。老三孫鼎相曾任工部營繕司主事,,主要負責(zé)皇家工程的建造和修繕,。為了保家護院,孫鼎相帶領(lǐng)村民們修筑了這座堅固的城堡,。城堡施工時間長達十余年,,建成于崇禎七年(1634),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了,。因?qū)O鼎相在眾兄弟中排行第三,,同時還在朝廷做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所以他的府邸被叫做“三都堂”,,湘峪古堡也有了“三都古城”之稱,。 在城堡的外圍,立有一座高大的牌樓,,四柱三門,,正面中間鐫刻“恩榮四世”,右刻“三世少宰”,,頌揚孫居相的豐功偉績,;左刻“四部首司”,列舉孫鼎相的歷任職務(wù),。牌樓背面刻有孫氏兄弟的生平官職簡介,,充分表明了城堡主人的尊貴地位。 看到古堡的第一眼,,便被震撼到了,。古堡氣勢恢宏的矗立在山崖堅石上,城墻依山勢而建,,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間,,顯得極為高大宏偉,令人感受到一種銅墻鐵壁,、固若金湯的氣勢,。 古堡倚山面水,似扇面緩緩鋪開,。遠望古堡,,群峰環(huán)繞,蒼松翠柏,,層樓疊院,,高低錯落,屋依著城,,城偎著山,,粗獷雄偉, 質(zhì)樸大氣、造型獨特,,宛然如畫,。 城墻上有很多拱形窗孔,,密密麻麻的,一字排開,,猶如蜂窩一般,,當(dāng)?shù)厝艘惨虼朔Q古堡為“蜂窩城”。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歲月洗禮,,古堡依然聳立。那高高的堡頂,、洞洞相連的城墻給人以巨大的視覺沖擊,。 城堡外圍綠瑩瑩的護城河,成為阻擊外來入侵的天塹,,過去只能乘船進城,。城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立城頭,,萬夫莫開城。如今,,一座三孔橋連接大路,,古堡倒映在河水里,如詩,、如畫,,有著說不出的韻味。城堡北面依山,,辟有三座城門:東曰“迎暉門”,,西曰“來奕門”,南曰“宸薰門”,。過了橋就是南門,,南門的"宸薰"門匾并沒有出現(xiàn)在門外,而是鑲嵌在門洞內(nèi)的石墻上,,這在山西眾多古城,、古堡中尚屬孤例。據(jù)說這樣做既是出于風(fēng)水上的考慮,,同時也是為了達到軍事防御的作用,。因為門洞上沒有門匾,而城門和門洞內(nèi)的石墻,,從遠處看在視覺效果上已經(jīng)合為一體,,仿佛是一段完整的城墻,外來者輕易找不到南門,,故當(dāng)?shù)匕傩账赜小叭脊懦且淮蠊?,南面城門不知在哪開”的說法,。 過得橋來,進入南門,,便是一座很小的甕城,。東西兩側(cè)有門,一旦主城門被攻破,,關(guān)閉兩道側(cè)門,,居高臨下阻擊敵人,即可起到甕中捉鱉的效果,。順著臺階,,走上南城墻。城墻的內(nèi)墻里,,布滿一排排整齊的磚砌窯洞,,這就是當(dāng)年的藏兵洞,是整個古堡防御工事的要地,。它將防御工事,、兵營、軍需倉庫的功能合為一體,,平時可囤糧,,戰(zhàn)時可駐兵。 兵洞連城,,是湘峪古堡極具特色的一處建筑,。一般的藏兵洞都是單體式或一層走廊式的,而古堡藏兵洞是多層走廊式和串珠式相結(jié)合的防御體系,。走廊式藏兵洞各個相對獨立,,既可以各自為戰(zhàn),又可通過走廊相互協(xié)防,?!按槭健笔怯扇舾蓚€單獨的藏兵洞組成,每個藏兵洞東西兩側(cè)各開一門,,成為出入通道,,只需守住或堵住一門,便可斷絕藏兵洞的交通,,敵人一旦攻入洞內(nèi),,每一道門都可以成為抵御進攻的關(guān)口。藏兵洞還設(shè)有通道與城墻頂部的“帥府院”相連,,便于戰(zhàn)時指揮和武力增援,。 每個藏兵洞內(nèi)都設(shè)有拱形窗戶一個,直面城外,可作瞭望防御,。墻上建有放置火把的松柏臺,,與瞭望孔錯位布局,即便洞內(nèi)燈火通明,,城外也絲毫不覺,。洞內(nèi)還有一套完整的供水系統(tǒng),打起仗來不用出城墻即可取水,,不但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而且可以長時間與敵人周旋。 更令人稱奇的是,,藏兵洞的墻是用雞蛋清和糯米糅合成黏合劑砌起來的,。墻縫如紙,堅固如磐,。當(dāng)年李自成率兵在城外進攻七天七夜也未破城墻,鎩羽而歸,。 這種兵洞連城的建筑處處巧妙,,處處智慧,令人嘆為觀止,。據(jù)有關(guān)專家評價,,湘峪古堡藏兵洞在國內(nèi)古建筑中獨一無二,其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設(shè)計與優(yōu)良的建筑質(zhì)量,,成為冷兵器時代防御工事的杰出典范,,更是民間軍事工程的巔峰之作。 說起古堡,,如今人們多半聯(lián)想到的是浪漫,、夢幻。然而,,在那不太平的年月里,,這個用磚石筑起的堡壘世界,是抵御外敵的屏障,,是安身立命之場所,。 近400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足以讓一個地方的模樣變化無數(shù)次,,而湘峪古堡依舊原汁原味,。 古堡東西長280米,南北寬百米有余,,沿河而建的城墻將村落包裹得嚴嚴實實,,青磚碼砌黃泥敷面,那些帶著歲月滄桑的痕跡,猶如一股厚重而遠古的氣息撲面而來,。 古堡布局緊湊,,凝練簡約,分為內(nèi)城和外城,,城內(nèi)主要建筑由東西兩條街和南北九條巷將其分割有序,。不過,這些街巷大多并不是筆直延伸,,而是順應(yīng)地勢的走向成“丁”字型,,既阻隔又通暢,具有防御功能,。 古堡內(nèi)的防御設(shè)施層出不窮,,平戰(zhàn)結(jié)合的理念貫穿始終。古堡內(nèi)至今還保存著明代的3條涵洞,,這既是洪水的排道,,又是戰(zhàn)亂時期老百姓的逃生通道。這樣的工藝在明代同時期首屈一指,,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民間防御工事的獨特之處,。橫跨街上的過街樓,使幽深的街巷增添了別樣風(fēng)韻,。每一個宅院的大門,,都可進院堂、通街巷,,街巷接著城墻,,很多院內(nèi)都設(shè)有小門,院院相通,,樓樓相連,,或曲徑通幽,或逶迤交錯,。一旦敵寇來犯,,村民就可以利用這曲徑迷宮與敵人周旋,既可抵抗,,又能逃生,。 堡中建筑大多建于明未,古樸雅致,,宏偉氣派,。走進尋常巷陌,抬頭望去,,青磚灰瓦,,斑駁院墻,厚厚青苔,不經(jīng)意間透出一絲蒼涼,。 這里的民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具有中西合壁的建筑裝飾形式,,窗戶多采用拱券式窗孔,窗孔外墻飾以“眉檐垂柱”的磚雕,,這是一種已經(jīng)漢化但仍然帶有濃郁西式風(fēng)格的裝飾形式,。踏著石板路面,來到古堡內(nèi)的主要建筑——“三都堂”,。門楣上懸掛的“文武衡鑒”牌匾,,是當(dāng)時山西巡撫李若欣所贈。三都堂是孫鼎相居住的府邸,,又叫“官宅”,,高達五層,是古堡建筑的最高點,。被稱為“了望樓”,,又叫“看家樓”,其功能就是軍事防御,??上磳ν忾_放,沒能入內(nèi)一覽,。除此之外,始建于明崇禎年間,,孫如琯舉人的宅院邀月樓中的主房也很高大,,分為四層,第一層高達四米多,,比古堡常見的正北房高出1米多,,顯得十分氣派莊重。湘峪古堡最富特色的建筑是孫如金的“雙插花”院落,,類似于我們在天官王府看到的聽泉居,,也是一反傳統(tǒng),中間低,,兩側(cè)高,,狀如中國古代雙插花官帽,顯而易見,,除了追求建筑風(fēng)格的獨特,,還體現(xiàn)了主人官運通達的人生訴求。我鐘情于老建筑,,源于古建筑中的一磚一石,、一椽一木都述說了無數(shù)的曾經(jīng),歷經(jīng)世事變遷卻生生不息。就如這湘峪古堡中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保存著最原汁原味的華夏民風(fēng),,代表了那段遙遠而厚重的歷史。古堡內(nèi)既有氣宇不凡的深宅大院,,也有煙火氣息的石碾石磨,,一株五百年的古槐樹依舊枝繁葉茂,昂然挺立,,見證著古堡的時事變遷,。通往西城門的古街,路面由石磨盤鋪就,。那一長串石磨在雨水的沖刷下紋理清晰,,既接地氣,又富有藝術(shù)氣息,,有一種江南的懷舊情感,,令我心生歡喜,不由在上面來來回回地走來走去,。穿梭在古堡中,,與相遇的一條老街、一間古宅,、一塊匾額,、一座牌樓來一場歷史的對話。那些戰(zhàn)亂沖突中抱團求生的智慧,,那些平和歲月里相依相伴的過往,,打動著我,令我為它駐足,,為它感慨,。大雨中的古堡很安靜,除了我們沒有遇見一個游人,,只聽見嘩嘩的雨聲在回響,。徘徊于斯,沉浸在歲月的時光里,,沒有喧囂,,只有遠離塵世的寂靜,清閑而悠遠,。雖然被雨水淋濕了衣服鞋襪,,卻依然流連忘返。都說“西方古堡看歐洲,,東方古堡在晉城”,。在晉城的兩天都是在看古堡:郭峪古城典藏壯觀,、皇城相府雍容華貴、天官王府古樸厚重,、湘峪古堡大氣恢弘,。各有范兒,皆堪稱中華民居的經(jīng)典之作,。兩天的時間雖短,,但仿佛已穿越千年?;蛟S只是浮光掠影,,但有機會了解太行古堡的昨天、見證太行古堡的今天已是幸事,,更期待太行古堡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