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力作節(jié)目《梁冬覺世悅》 本期導讀: 你最近一次心無掛礙給予別人,,是在什么時候,? 01 你不欠別人 《胡廣生》這首歌里面,,有一句很有意思的歌詞,“我欠你啥子嘛,,我啥子都不欠你的,。”這讓小梁想起了早年去見蔡志忠老師時,他拿出了一幅畫跟我說,,“我送給你,,我不欠你的,但當我把這幅畫給了你之后,,你也不欠我的,。” 他還跟我講了《世說新語》里的一個故事,。有一個人聽說另外一個人彈琴彈得很好,,于是就去找那個人,遍尋不得,。后來在偶爾的場合,,恰好遇見那彈琴人,于是彈琴人就在那彈了一首,,彈完就走了,,說“我不欠你的。我彈琴是因為我想彈,,你聽就聽了,,我彈就彈了。當我彈完以后,,你也不欠我的,。” 這兩個故事都是在講同一件事情,,我們的很多煩惱都來自于一種糾纏——別人欠我們的,、我欠別人的。 前段時間,,幾個學生陪我喝酒,,沒想到居然喝醉了,醉后吐了好幾次,,然后就斷片了,。中途醒來,發(fā)現(xiàn)這些親愛的同學居然還在看著我,,他們怕我中途呼吸暫停,。我醒來之后很感動,心里覺得很愧欠他們,,但這個同學說,,“梁老師,不是你教我們的嗎,?不要覺得欠,,我們在這里看著你,是我們想看。所以你不欠我們的,,我們也不欠你的?!笔前?,為什么我們有些時候會有那種愧欠感呢! 有些時候,,我會碰見一些很善良的人,,尤其是某些老人家,他們在付出了很多之后,,總是會想為什么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呢,?這樣的人通常也會有另外一個感受,就是別人對他稍微好一點點,,他們就渾身不自在,,感覺自己欠了別人很多,然后想方設法去找一個方式還給人家,,總是衡量他給了我多少,,我應該還多少合適。完蛋,,這本來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各自相情愿的付出,卻變成了有意無意的算計,。 在我身邊,,偶爾會有一些朋友,他們比較豁達,,在內(nèi)心和財務上都比較豐沛,,所以他們很喜歡不經(jīng)意地送出很多伴手禮給身邊的朋友。其實,,他不一定是為了功利或其他目的,,而是早早養(yǎng)成了布施的習慣,這樣做他覺得自己舒服,。 但如果碰到了那些覺得自己不配的人,,悲劇就來了。在一段時間里面,,我也是這樣的人,,不管別人給了我什么,我都覺得自己不配,。所以,,我常常跟同事們說,我梁冬何德何能值得讓你們對我這樣好。那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的,、習得性的不配感,曾經(jīng)很讓我感到煩惱,。 后來,,我認真觀察了那些習得性給予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們是真的心無掛礙,,于是我就舒服了,。當然,也有一些人是在很強化地給予你某些東西,,比如之前一個朋友送給了我?guī)讞l煙,,后面寫了一段很長的文字,說他是如何不容易弄到這幾條原廠的煙,。對此,,我固然很感謝,但內(nèi)心里面隱隱地產(chǎn)生了一絲同情,,與其寫那么多字,,不如不要給,你也舒服,,我也舒服,。 02 你的無礙布施 來自于愛 以前,我有些時候也會隱隱覺得自己付出了什么,,哪怕不是現(xiàn)在有回報,,也應該在未來某個時刻,應該有一點正向的反饋吧,! 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還是因為自己不夠愛,比如我從沒想過從兒子身上得到什么,,盡管我的收入交完稅后,,絕大部分都圍繞這個孩子展開,但我真的沒有想過他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幫助我光宗耀祖,,或者他要回饋給我什么。 所以,,那種心里沒有障礙,、沒有愧欠感,沒有投資感的布施,,背后是愛,。你的無礙布施,,來自于你的愛。 長期以來,,佛教的布施被庸俗化了,。都說因果報應,你給得多,,你舍完了就會得,。你布施了多之后,就是做了功德,,積分攢到某種程度之后,將來就會怎么怎么樣,。那其實是對布施非常大的誤解,。你給予,僅僅是為了體會給予時心無掛礙的習慣,,而那個習慣才是真正的善,,才是道德的。 某天,,我跟一些長者討論了一個問題,。那些做了一輩子好人,卻一輩子活在做好人的糾結(jié)里,,真的很遺憾,。所謂的善惡,并不是你利己或者利他,,而是你是否糾結(jié)和自在,。你不給,也有不給的自在,;你拿,,也有拿的自在;你授,,也有授的自在…… 所以,,我特別欣賞一種人,別人給了他種種,,他也不覺得自己欠了大家,,他回向給大家,也不是因為他覺得他欠了大家,。這點非常難以拿捏,。 03 不要損耗你多余的算力 任素汐(《胡廣生》由寫詞并演唱)說,“我欠你啥子嘛,,我啥子都不欠你的,?!蔽仪纺闶裁茨兀沂裁炊疾磺纺愕?,但我還是愿意給,,尤其是你心里沒有想從對方那得到什么時,你會發(fā)現(xiàn)那一霎那間,,你的心理狀態(tài)是不恐懼,、不愧欠、不擔心,、不后悔,。 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是以某種財務的形式布施,,你也可以回向給大家一個真誠的行為,,比如一個笑容,但這不是基于利益,,不是基于投資的心態(tài),,也不是基于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它只是基于你良好的意愿,。 很多時候,,有一些很隱秘的計算,在左右著我們的情緒,。從今天開始,,給自己一個任務,隨時隨地提醒自己,,你的那種在人際關系當中的投資感,、算力,在給你增添你生命回報(正向的或負向的)的同時,,它至少損害了你的天性,,你的真誠,你的真意,。 《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古天真論》里面說,,上古時期的人吃飽了就拍拍肚子,睡個午覺,,餓了就起來吃想吃的東西,,能吃什么,吃什么,,困了就睡,,老了就死……一切都盡可能地不損耗自己多余的算力。我們所向往的其實就是那樣一種生命狀態(tài),。 |
|
來自: bbb7yhl3e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