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年級前 父母總是要“催”上一陣子的 首先要明確一點:那些寫作業(yè)不用催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要么付出了很多心血,要么用對了方法,。 因為幾乎沒有天生就自覺的孩子,,孩子在主動學習之前,父母都有一段“催促”的過程,, 這種“催促”,,不是讓你跟著孩子后面嘮叨,而是幫助他養(yǎng)成學習上的好習慣,。 父母扮演的角色是跟著孩子的成長階段而變化的,。 4,、5歲前要給孩子充分的愛與親密;而在6歲左右,,光有愛還不夠,,也要偶爾學著做“嚴父嚴母”,,尤其是進入學習生活之后,畢竟好的習慣,,不嚴格一點,,是培養(yǎng)不起來的。 時間觀念從小培養(yǎng) 養(yǎng)成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有位朋友曾經抱怨過四年級的兒子考試經常因為寫不完試卷而丟分,而孩子平時在家寫作業(yè)就是愛“磨洋工”,,只需要10分鐘的作業(yè),,他能耗時半小時以上。 他不是不會寫,,而是學習時沒有緊迫感,到了考試時,,分配做題時間時就出現了問題,。 孩子的時間觀念,要從小抓起,。 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往往做事情有條理性、主次分明,,分配時間的能力也更高,。 至于怎么做,也很簡單:
在作業(yè)的問題上,,一開始就要和孩子商量好開始的時間和時長。 比如你們說好:放學后回家先寫作業(yè),,那么盡量讓這件事變成習慣,。 這樣安排有兩個好處: 第一,孩子回到家,,看看鐘就知道作業(yè)時間到了,,省去父母的反復嘮叨。 第二,,有了時間限制,,孩子學習效率會越來越高。有的孩子一張數學試卷,,在學校60分鐘就能搞定,,在家就容易拖拉。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它是一種隱形壓力,,能幫孩子戒掉寫作業(yè)時的拖拉。 如果孩子認真并提前完成了,,多出來的時間讓他自己去分配,,看動畫、找同學玩,、看漫畫書都無妨,,當孩子體驗到快快做事的好處,更容易能激勵他下次主動做事,。 幫助孩子建立起寫作業(yè)的信心 孩子堅持主動學習的動力,,是成就感。 有時候孩子不愿意寫作業(yè),,并不完全是因為孩子喜歡拖拉,、磨蹭,而是他在這件事上感受不到任何成就感和信心,,當他把作業(yè)當成一件痛苦的事情,,第一反應就變成了逃避。 這種表現,,我們也它叫做“畏難”情緒,。 在《老師請回答》的一期節(jié)目中,有個被父母頭疼的磨蹭小男孩,,他提及自己走神,、磨蹭的原因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值得我們反思: “每當有困難把我卡住,,后面的題我就一眼都看不進去了,。難倒我的東西,就會把我拉到走神里面,。” 孩子的話讓人動容,,他坦言:是困難把我困住了。 這也是很多磨蹭小孩的困境之一:作業(yè)太多,,害怕自己做不完,,題目難了,自己不會做,,孩子產生了焦慮情緒,,于是就學會了逃避,開小差,、做各種小動作,。 面對這樣的孩子,催促是不管用的,,他表現出來的走神,、拖拉其實是一種求救。 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在作業(yè)面前,,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第一,將每天的作業(yè)根據難易度劃分,,先從簡單的開始,增加孩子寫作業(yè)的信心,,不要讓孩子一開始就產生畏難情緒,。 第二,作業(yè)太多時,,可以把任務分成小塊,,孩子更容易專注和完成。 第三,,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即使是小小的進步,也要適時鼓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學會“忍”,忍得住不去責怪孩子,,忍得住立即告訴孩子答案,。 有時候一道題說了很多次孩子還是做錯,,我們很容易失去耐心,開始歇斯底里,,最后成為輔導作業(yè)的家長大軍中最痛苦的那一撥人,。 其實,題目不會做,,可能是能力問題,,也可能是態(tài)度問題,但只要進行針對性訓練,,還是能解決的,。 相反,父母越是強調孩子做不好,,他就會越做不好,,越不想做。 我們不能夠再增加孩子在作業(yè)上體會到的無奈和痛苦,。 孩子寫作業(yè)時 家長在做什么很重要 最好的選擇是拿本書在旁邊看,,孩子遇到困難,,你也能及時幫助他。 如果不愛看書也沒關系,,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盡量不在孩子旁邊閑聊,不看電視或手機視頻,,擺脫外部的干擾,,孩子的心思才能在學習上。 我們總是期望孩子能自覺主動學習,,遠離那些容易上癮的“低級快樂”,,然而捷徑就是做給孩子看: “好的習慣,爸媽在堅持實行,;壞的生活習慣,,我不會去做,也希望你不要去做,?!?/p> 這才是最有信服力的教育。 身教遠遠大于言傳,,孩子看到的比他聽到的更具教育意義,。 自覺的父母,更能養(yǎng)育出一個自覺的孩子,。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點個“在看”,,希望催寫作業(yè)不再是你和孩子的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