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山石頭村,一個真正的原生態(tài)古村落,。它位于浙江寧波寧??h東部的茶院鄉(xiāng)境內(nèi)許家山。是現(xiàn)有建筑群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東沿海山地石屋建筑群落的典范。 石頭的王國 石頭村就在許家山上,,登高而望,,全村近300戶石屋鱗次櫛比,依山散布,。村里現(xiàn)存古建筑三合院和四合院建筑群格局完整,,85%以上保持原有歷史風(fēng)貌,被稱作石頭王國,。 除了村民住宅采用石木結(jié)構(gòu),,整個村落中石巷、石院,、石墻,、石路、石頭家具等相映成趣,,共同構(gòu)成一個石頭的世界,。這里的石頭建筑給人一種特別感覺,其殘破與凝重猶如置身古羅時代的廢墟之中,。這大概是因為村里石頭特別的質(zhì)感,。 獨特的“銅板石”
▲ 五彩斑斕的墻面,像一幅幅畫 石屋的石材其實就是當(dāng)?shù)匾环N特有的玄武巖,,這種石材整塊砌成,,排列巧妙。它或縱或橫,,像書頁一樣一塊一塊有規(guī)則地排列,,不需敲琢,只需用鐵釬或木棍插進石縫用力一撬,,一塊平整的石頭就能完整地取下來,。因為石板呈青銅色,當(dāng)?shù)匕傩沼纸兴般~板石”,。 由這種石板建成的成群青灰色的石屋也給人凝重,、蒼涼的感覺,那感覺不僅來自石屋本身的質(zhì)感,,還來自山村遠(yuǎn)離塵囂的古樸,,也來自留居的山民銅板石一般堅韌的生命力,。 苔蘚之妙 除了石頭,在許家山村,,有一樣?xùn)|西你也處處都能看到,,那就是附著在或滲透到石頭上的苔蘚??此莆⒉蛔愕赖奶μ\,真是太妙了,!一層層淡綠的苔蘚,,既給石屋一種滄桑感,又賦予石屋生機,。而且,,它的存在恰恰說明了許家山村環(huán)境宜人,生態(tài)保護得當(dāng),。 無人姓許的許家山 村中人家并非姓許,,甚至沒有姓許的人。據(jù)當(dāng)?shù)亍度~氏宗譜》記載,,南宋末年丞相葉夢鼎的后裔葉大卿父子自東倉避亂至此定居,,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村落周邊的山地,,植被豐富,,草木茂盛,這里在清代還是象山縣通往寧??h府的主要官道,。 古巷與石階 許家山的巷道很窄,陽光總是把石屋高大而沉重的陰影投在不足兩米寬的石巷里,,仿佛是把上幾個世紀(jì)的時間都凝固在了這古老而沉默的山村石屋群中,。站在村口回望,青瓦石墻隨著縱橫交錯的穿村巷道和石階而高低起伏,,一派原始淳樸的山鄉(xiāng)風(fēng)貌令人心馳神往,。 荒野之美 雜樹生花、翠竹叢生,、梯田環(huán)繞的許家山就像一位青筋畢露的老人,,而森然壁立的石屋建筑群就像老人裸露的筋骨,透著一股滄桑,、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許家山最大的特點是原始的荒野之美,周圍都是山地,,植被保護得很好,,草木茂盛,,古楓參天,翠竹亭亭,,石景幽幽,,炊煙裊裊,環(huán)境清靜,,走進許家山仿佛走進一個世外桃源,。 傳統(tǒng)手藝的延續(xù) 搗年糕 竹編 ▲ 古戲臺 許家山石頭村自建村始,不僅保存著完整的石屋古村,,也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在這片原生態(tài)的土地上,他們種植茶,、花生,、土豆,也種植番薯,、芋頭,、水稻、玉米,、高山蘿卜等,,并將傳統(tǒng)的農(nóng)家手藝做番薯燒酒、搗年糕,、做竹編……“進行到底”,。 自駕:同三高速 → 寧海出口下 → 桃源北路 → 桃源中路 → 桃源環(huán)島左轉(zhuǎn) → 沿海南線 → 茶院方向 → 分岔路口左轉(zhuǎn)(注意路邊的許家山旅游標(biāo)牌,,一直往前開) 公交:寧??瓦\總站 → 寧海汽車東站 → 乘坐開往茶院的中巴車 → 許家山 文/圖綜合自寧海新聞網(wǎng)、哪好玩網(wǎng),、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