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ed by Spine Truth Editorial Team 引言 自1936 年Mercer首次提出腰椎椎間融合的觀點后,,腰椎融合技術不斷發(fā)展,,形成了多種術式。斜外側腰椎椎間融合術(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在腹膜后大血管與腰大肌之間建立安全的斜行手術通道的一種微創(chuàng)的腰椎融合術式,。由Mayer于1997 年首次提出,在2012 年Silvestre 等正式將其命名為OLIF,,并在全球進行了推廣,。 OLIF 手術的特點在于該手術既不需要進入腹腔,也不用切開腰大肌,, 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正常的解剖結構,,并且可在椎間隙放置較大型號的融合器,充分恢復椎間盤高度,,實現(xiàn)間接減壓,,矯正矢狀位和冠狀位失衡,。 與傳統(tǒng)的前路手術相比,OLIF 手術過程中無需過多剝離或牽拉腹膜,、腹膜后血管及神經等結構,,從而大大降低了血管、內臟及神經損傷的風險,。與椎體外側腰椎椎間融合術相比,,OLIF 手術無需穿過腰大肌, 可以保護腰大肌并避開腰叢神經,,使腰叢神經損傷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并且在術中也無需使用神經監(jiān)測。 與腰椎后路手術相比,,OLIF 不會破壞腰椎后方的肌肉,、韌帶復合體和骨性結構,更有利于保留腰椎后柱穩(wěn)定,, 一般不會造成脊髓和神經根的損傷,,術后醫(yī)源性腰背痛的發(fā)生率也大大下降。 體位擺放 側臥位 :病人靠近床邊(減少醫(yī)生工作距離),;腋墊 ,,髖墊位置在髂嵴下;腿間墊片保護腓總神經,。髖/膝最好屈曲降低腰叢張力,,髂嵴位于手術床的折角處,粘膠帶直接粘貼在皮膚上(胸,、髖,、下肢) 在髂嵴/大轉子處折床(足夠的折曲保持腹部肌肉緊張)真正正位、側位C臂透視,,擺在0°和90°位在透視引導下確認責任椎間隙,,標記切口 。 體表定位 單節(jié)段手術切口規(guī)劃:橫斜切口3-4cm (腋中線往腹側3cm) 切口及淺層分離 腹膜外顯露 一旦進入腹膜后間隙,,用手指(示指)沿腹壁內側向后觸摸+鈍性分離至腰大肌小切口只能借助Cobb依次觸及腰方肌,、脊柱橫突尖部和腰大肌 透視定位并切除椎間盤 椎間隙放入試模,選擇大小合適融合器 椎間放入融合器,。根據需求選擇前路內固定,、后路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或僅單純植入融合器。 前路內固定 后路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 Allain J, Dufour T. Anterior lumbar fusion techniques: ALIF, OLIF, DLIF, LLIF, IXLIF. 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 2020 Feb;106(1S):S149-S157. doi: 10.1016/j.otsr.2019.05.024. Epub 2019 Dec 6. PMID: 31818690. 王博,丁娜,薛建明,楊學軍.斜外側腰椎椎間融合術手術通道的解剖學研究進展[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1,31(01):81-85.
聲 明 本資訊基于國內外最新循證醫(yī)學研究,,旨在饒益大眾,、學術傳播,非醫(yī)療實踐之唯一準則,;本資訊內容不應用作醫(yī)療糾紛判定的依據,;本資訊所涉及內容不承擔任何依據本資訊制定及履行過程中所產生任何損失的賠償責任,。 |
|
來自: 新用戶72004013 >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