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jīng)方脈證》之心得體會 臺州市黃巖區(qū)中醫(yī)院 脈證經(jīng)方黃巖傳承基地 《黃帝內(nèi)經(jīng)》曰:“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古今醫(yī)案》指出:“脈為醫(yī)之關鍵,?!泵}診是四診之一。由此可見脈診的重要性,,然而在學習脈診時,,我們往往會碰到很多困惑,雖然脈診的書籍很多,,但是由于脈象本身比較籠統(tǒng),,而且也沒有固定的判斷標準,辨識的主觀性很強,,在臨床上總感覺似是非是的朦朧感,。這也是困惑我多年,總覺得脈診太難學,。自從看了陳建國老師的《經(jīng)方脈證圖解》,,讓我頓時對脈診有了興趣,讓我多年對脈診的困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督?jīng)方脈證圖解》以全新的思維,,把復雜玄乎的脈學,簡單化,,明了化,,實用化。1. 我們平時常用的是診二十余種脈中的哪一種,,比如緊,、弦、代,、結等,,由于每個人的主觀感覺不同,對脈的認識不同,不同的人診出不同的脈,,對治療帶來困難,。而《經(jīng)方脈證圖解》中,診脈是通過指下來感受氣血的狀態(tài),。由于疾病的變化,,人體的氣血也會跟著發(fā)生變化,因此我們通過診患者的氣血,,就可以客觀的感受到氣血的變化,。陳建國老師把診到的氣血分為兩種:①超過“正常健康脈”稱為太過脈,沒有達到“正常健康脈”稱為不及脈,。結合脈診的實際又從脈動的力量和脈管的寬度進行考量,。②以脈動有力為實證,脈動無力為虛證,,脈管寬大為實證,,脈管細小為虛證。其中以脈動有力無力為主要鑒別點,。2. 《經(jīng)方脈證圖解》中陳建國老師把復雜的脈證,,用圖表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一目了然,,直觀又清晰,。提出三部臨床意義:寸關尺三部的臨床意義按照《脈經(jīng)》,《脈經(jīng) · 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寸主射上焦,,出頭及皮毛竟手,。關主射中焦,腰及腹,。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苯Y合臨床實際,把脈位分為浮,、中,、沉三個位。浮位:候人體的體表或上焦的氣血,。中位:候人體的半表半里或中焦的氣血,。沉位:候人體的內(nèi)部(里)或下焦的氣血。3. 陳建國老師提出了經(jīng)方脈證,,就是指適用于某一張經(jīng)方治療的病機所對應的脈診表現(xiàn),。臨床應用的每一張方都代表了一種特有的病機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反應到脈診上,就是脈證,。仲景所言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其中的“脈證”中的“脈”指脈證,,“證”指方證。仲景所述的脈證,,指將脈證與方證相結合,,從而明確具體方藥的應用?!督?jīng)方脈證圖解》中陳建國老師從方,、病機、方證,、脈證的角度討論經(jīng)方的應用,,并且以脈證、病機與經(jīng)方的關系為重點,。列舉了大量臨床上常用的經(jīng)方,,并做了詳細的講解,配上脈證圖譜,,讓我們一目了然,。4. 陳建國老師提出了仲景陰陽脈法,從《傷寒論 · 傷寒例》“夫陽盛陰虛,,汗之則死,,下之則愈;陽虛陰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這句話中,領悟了陰陽盛衰病機,,開創(chuàng)了升降治法,,還發(fā)現(xiàn)了經(jīng)方脈證的規(guī)律。編寫了簡潔明了的口訣,,方便大家記憶,。仲景陰陽脈法口訣:“陰津血”為陰,“陽氣”為陽,,陰盛陽虛,,陽盛陰虛;左脈診“陰”盛衰,,右脈診“陽”盛衰,,氣血津液實證,獨分“左右陰陽”;辛溫汗法(甘溫補法)為升,,苦寒下法(甘寒苦補)為降,,實則“左升右降”,虛則“右升左降”,。2021年11月2日,,患者男性,70歲,,自訴咽癢咳嗽,,胸骨后滿悶不適2年余,曾多次拍片未見異常,,多次服中西藥未見改善,。現(xiàn)癥見:咳嗽,痰白,,量少,,胸骨后滿悶不適,進食后滿悶感加劇,,不敢進食,。苔白厚膩。陰陽脈法:脈左寸及左關太過脈,。根據(jù)左右手脈分陰陽,,以太過不及定盛衰??梢姶嘶颊咦筇^脈,,屬于陰盛。左寸太過脈與屬于陰盛的實寒證病機相對應,,左關太過脈與屬于陰盛的水飲證相對稱,。脈證合參:患者典型癥狀咽癢咳嗽,胸骨后滿悶不適,,仲景《金匱要略》:“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被颊咝毓呛鬂M悶不適可看作咽喉部的延伸。半夏厚樸湯本方的病機可總結為“外邪里飲”,,脈證與方證相符,,故選用半夏厚樸湯。處方:半夏30g,厚樸20g,,茯苓30g,,蘇葉10g,生姜25g,,枳實20g,,3劑。由于患者自訴胸骨后滿悶不適明顯,,進食后滿悶感加劇,,故加枳實加強行氣消積,另外枳實還有止咳化痰功效,。2021年11月6日患者復診訴胸骨后滿悶感消失70%,,胃納改善,咽癢及咳嗽咳痰不明顯,。脈左寸及左關仍有太過脈,,建議繼續(xù)服藥鞏固療效。總結:經(jīng)方脈證以診查左右手,、寸關尺,、浮中沉的太過、不及為主要方法,,通過診查太過不及,,就可以明確病位、治法,,并且對病機和方藥有明確的指向性,,將脈象和太過不及的診查相結合,對病機和方藥的診斷就更加全面和具體,。每一位中醫(yī)在臨床時幾乎都要號脈,,我們天天號脈,往往反而忘記兩個最基本,、最根源的問題——我們號脈的目的是什么,?我們怎么號脈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如果說,,我們號脈的目的是診斷出疾病的病機,那么,,我們將脈診的全部定位于號出脈象,,能夠達到準確診斷出病機的這個目的嗎?其實,,我們號脈時,,指下所探及的是患者氣血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重點通過左右手,、寸關尺,、浮中沉,就基本可以判斷出病機,、治療的方向甚至直接具體到方藥,。
|